夏至,是中國傳統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在古代,人們透過觀察太陽的影子來確定夏至的時間,據【恪遵憲度】:「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一天,白天最長,太陽的影子最短,這是一年中白天最長、陰影最短的時刻,稱之為夏至。
夏至在古代被分為三個候:「鹿角解」、「蜩始鳴」和「半夏生」。這意味著當夏至到來時,鹿的角落下來了,蜩開始鳴叫,半夏這種植物也開始生長。
夏至後的天氣特點是氣溫高,濕度大,經常出現雷陣雨。
但是有一句諺語說:「夏至不熱,五谷不結。」
也就是說,夏至時的高溫對作物來說是一種饋贈,它能帶來能量,滋養著莊稼、花草和樹木,使它們能夠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夏至也被稱為夏節或夏至節,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
在夏至這一天,陽氣達到了一年中的巔峰,白天逐漸變短,人體的陽氣也逐漸減弱,對於養生也有著特別的意義。
下面我將介紹一些夏至時的養生保健方法。
首先,關於睡眠,夏天晚上可以稍微晚睡一些,但仍然要保持早起的習慣,可以使人們充分利用充裕的陽光時間,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每天保持7~8小時的睡眠時間是必要的,這樣能夠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午睡可以補償夜間睡眠不足,也可以滿足人體在這個時段的養護需求。
午睡的時間也需要適度掌握,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時間過長會導致人體進入深度睡眠,醒來時會感覺疲倦和不適。
在夏天的早晨,陽光溫和宜人,選一個天氣晴朗的早上,穿上清爽又寬松的衣服,帶上水壺,背朝陽光,曬一曬頭頂、脖子後面和整個背部。
這樣的日光浴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同時也有助於調節生物鐘和提高心情。
一個30分鐘的日光浴足以滿足身體的需求,但請記得要在9點之前進行,此時太陽溫和而純凈,最適合人體。
除了日光浴,早晨或傍晚時段也是進行適度運動的好時機。
在天氣相對涼爽的時候,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這樣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的濕氣。
但要註意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適當運動流汗和暴汗是有區別的。
過度出汗會傷害氣和陰。運動後務必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可以喝些淡鹽水或運動飲料,但不要直接喝冰水或生水。同樣地,也不要用冷水洗澡。
在夏天,由於生長之氣浮於體表,內裏則是寒涼一片,如果再喝冷飲或沖冷水澡,寒氣會透過開啟的毛孔入侵身體。
喝水的溫度也要適宜,不要刻意追求過燙或過涼,溫溫的水最為適宜,既不會對身體造成刺激,又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根據中醫理論,夏至對應的是心臟這個臟器,因為夏天陽氣最旺盛,而心與陽氣密切相關。
在這一節氣裏,人們應該註重心臟的保養,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很多人喜歡煮綠豆湯來代替茶水,因為綠豆湯不僅可以補充水分,還能解熱清暑。
我們需要註意的是,即使是解暑消炎的綠豆湯,也應根據個人情況和適應狀況來選用。
綠豆湯適合夏季養生,但如果用法不當,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在炎熱的天氣中過量食用或將綠豆湯冰鎮後食用,可能會損傷脾陽。
同樣地,西瓜也是解渴消暑的好選擇,但也不宜過量食用。
在夏至這一天,按照民間的習俗,人們會選擇吃面條。
無論是過橋面、三鮮面、陽春面、涼拌面,還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各地的面食種類繁多。
盡管這一習俗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但背後也蘊含著中醫的醫理。
夏天是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因為大自然陽氣的鼓蕩而生長旺盛。
為了順應這個趨勢,人體需要讓陽氣「宣泄」出去,才有利於「秋收」和「冬藏」,而面條這種容易散熱的食物形態,就符合了「使氣得泄」的自然規律。
恰好符合【黃帝內經】專門論述夏季的養生方法:「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從農時的角度來看,夏至恰好是麥收之後,人們在這一天吃新麥,並且也是為了嘗鮮和祈求消災、慶祝豐收。
從小麥的性味歸經來看,它屬於心、脾、腎經,夏天對應的就是心臟。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夏天對應的正好是心,吃由小麥粉制成的面條,背後還有清心除煩的深意。
夏至期間,人們應該充分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調整起居習慣和飲食習慣,保持適度的運動和休息,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在夏天享受陽光和熱情,迎接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