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針刺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原理是什麽?治療效果如何?

2023-12-09養生

中醫學雖無三叉神經痛病名的記載,但古代醫家對此病早就有所認識。如【靈樞。經脈篇】雲:「三焦手少陽之脈……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頰痛。」

【素問·刺熱篇】亦有「兩領痛」、「頰痛」等的論述。【難經.六十難】中記載:「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者,則名厥陰痛。」手三陽經脈於頭面部的循行, 又恰似三叉神經的分布區域。黃飪玉【名醫別錄】曰:「面上遊風來去,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

【甲乙經】謂「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 【新唐書】及【北史】中稱之為風眩或頭眩。總之,三叉神經痛,在中醫學的認識中,多歸於「頰痛」、「面痛」、「厥陰痛」、「偏頭痛」、「齒槽風」等病證範疇。

中醫對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基礎理論中記載,三叉神經痛為三陽經筋受邪所致。其病因病機較為復雜, 但從疼痛部位、性質、癥狀、誘因和脈象舌苔等綜合分析,認為本病可從外感和內傷兩個方面闡述

外邪侵襲

頭面部是一身陽經之會,風為陽邪,易侵犯頭面 。正如古有雲:「巔頂之上,唯風可到。」若風夾濕、夾熱、夾寒等邪氣侵犯手足三陽經絡,阻塞經脈,氣滯血淤,不通則痛。風邪,善行而數變,因此疼痛舉發不時,乍發乍止。

如【丹溪心法】謂:「傷風頭痛或半邊頭痛,皆因冷風所吹,遇風冷則發」, 指出了風寒之邪侵犯面部太陽、陽明經脈,寒性收引,使經脈凝結,氣血阻滯。

內傷致病

【證治準繩·面痛】認為:「面為陽明部份,而陽維起於諸陽之會,皆在於面,故面痛皆因於火。」 後天失養,易導致陰陽平衡失調,臟腑功能紊亂,陽盛則火從內生。若情誌不調,怒郁傷肝,肝郁化火,風火相攻,上侵頭面,經脈受灼,則面部疼痛。

【證因脈治】所雲:「七情惱怒, 肝膽火郁,皆能上沖頭角而成內傷頭痛之癥也」,提出了本病屬於肝火所致。

若素體陽明熱盛,或喜食辛辣以致內生胃熱,胃火循經上攻,經脈被灼,則面部疼痛。恰如【張氏醫通·面痛】曰: 「郁積胃熱而患面痛。」若嗜酒無度,患食肥甘,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聚濕成痰,痰濁內奎,郁滯化火,痰火上攻於陽明、少陽之脈,則致面部疼痛。

【金僵翼】謂:「夫脾為胃行其津液者也,將病則胃中津液不得直行,積而為痰, 隨陽明之經,上攻頭腦而作痛也。’,闡明了中焦脾虛,痰濁上攻可導致本病。

陸氏等認為:「多食肥甘厚味,生痰化火,而致面痛。」 若先天不充,’腎陰不足,或虛勞過度,腎陰虧耗,乙癸同源,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虛火上炎則可致面部疼痛發病。外感致病,遷延日久,反復發作,常可入裏化熱傷陰,亦致面部疼痛。

若面痛反復發作,纏綿不愈,可致氣血虧虛, 邪氣入血入絡,脈絡受阻而作痛,其人必具有氣血虧虛、血癖之癥狀。

如張氏認為本病因氣血阻滯,經脈不暢,日久不愈致虛而易反復發作。 綜而言之,中醫學認為三叉神經痛是三陽經絡受風邪火邪侵擾,亦可摻雜寒邪、熱邪、痰邪、邪等致病。外感及內傷交錯並存,外感入內,內傷日久,導致病情難愈。

中醫治療概況

在三叉神經痛治療過程中,傳統中醫治療方法, 以其操作簡單方便且具有獨特的療效而得到廣泛的套用。

近年來臨床報道三叉神經痛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分為一掃醫內治法 、外治法、綜合療法及其他療法,其中以中藥內治法、針灸療法套用最為廣泛,其效果為人們所接受。

中藥內治法

從中醫辨證論治上來分析,對於本病臨床上尚沒有統一的辯證分型,因此選方用藥上具有多樣性,劉氏對此己經作出了綜述。 從以三叉神經痛臨床分型為綱進行的中醫辨證分型來看,黃氏困將本病分為5型。

外感風邪型:治以祛風、散寒、活血;方選用川芍茶調散加減。陽明胃熱型:治以祛風、瀉火、活血;方用白虎湯合瀉心湯加減。 肝風內動型:治以活血疏肝熄風;方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痰火上攻型:治宜活血、祛風、化痰;方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癖血阻絡型:治以活血、 通絡、熄風;方選用血府逐癖湯加減。根據辨證施治,治療2周後總有效率達87.5%。

根據清竅被擾、經脈癖滯為本病的主要病機, 將此病分為風熱外襲型、風寒外襲型、風濕侵襲型、胃火上攻型、肝火上炎型、陰虛陽亢型及癖血阻絡型七型, 並給予相應方劑治療。

從專病論治或單證論治方面來看,認為三叉神經痛多見於感受風寒、痰火之邪、陽明胃熱所致,而以風邪為主,運用川育茶調散加減口服治療, 顯效為16例,有效為15例,無效為4例,總有效率達89.0%。

中藥外治法

中藥外治法可從局部的刺激作用、藥物的直接滲透作用 、經絡的調衡及臟腑的輸布作用、皮膚的吸收作用四個方面概括其治療原理。

對3a例三叉神經痛患者采用正天丸研粉布包塞鼻的方法治療,結果為治療後21例痊愈,7例有效,2例無效。分別給出了三叉神經痛的藥物塗擦法、藥膏貼敷法、藥液熏耳法、 藥物貼足法、藥物敷臍法、藥物熱熨法、藥液足浴法及藥枕療法九種外治法的相套用藥用法。

針灸療法

針刺療法以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等特點表現出其特有的卓越性, 而且經過多組臨床觀察和治療表明,針灸療法對於治療三叉神經痛具有很好的療效。

透過多年不斷的發展,針灸療法己經從之前的單一針刺治療發展 成為電針、毫針、腕踩針、穴位註射、溫針灸、針刺配合火針等多種針灸療法。

針治療:毫針治療常以局部取穴及遠端取穴相結合的方式,采用局部選取翁風雙針與聽宮五針交替治療 ,若第1支痛可配陽白、攢竹、太陽;第2支痛可配四白、迎香、巨骼、顴骼:第3支痛可配地倉、頰車、下關;

遠端根據辯證分型配穴,若外感風邪取偏歷、太淵;肝火上犯取太沖、行間; 久病體虛取足三裏、曲池;陰虛陽亢取太溪。治療結果為總有效率92.72%。

刺血療法:是一種使血出脈外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具體是用梅花針、三棱針、無菌註射器等特制針具在身體的表面刺破絡脈 。用梅花針重叩太陽、頰車、下關、迎香等穴。治療72例患者中痊愈達63例,有效率87.5%;顯效有9例,有效率12.5%;無效0例;總有效率達1000l。

腹針療法:是中醫治療和預防三叉神經痛的方法之一,是以神網調控系統理論和神I}布氣假說為核心, 刺激局部的腹部穴位以調節臟腑之間的失衡,從而治療全身病變的一種微針系統。

將62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 給予治療組針刺關元、中骯、上風濕點、外陵、滑肉門等腹部腦穴。給予對照組口服卡馬西平治療 。療程結束後3個月隨訪結果為腹針治療組優於卡馬西平對照組,兩組之間相比較有統計學意義,值得臨床套用及推廣。

電針療法:即將電針儀輸出的脈沖電流,透過毫針等針具作用在人體的經絡愉穴, 使疼痛癥狀得以緩解,水腫、炎癥得以消除的一種治療方法。

認為電針療法治療本病取得療效的基礎是其可以提高面部的痛閡 。治療組取主穴為下關穴,配穴為扳機點(觸碰該點即可引發疼痛),給予兩穴連線66805電針儀,輸以頻率100--120Hz強度的連續波,以患者耐受為宜:留針1小時。

給予對照組卡馬西平治療。療程結束後治療組有效率96.6%, 對照組有效率81%,電針治療三叉神經痛療效優於卡馬西平。

穴位註射療法:又稱為「水針」,是將某些中西醫藥物註射液註射於人體相關穴位,發揮藥物及針刺對穴位的雙重刺激作用, 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推拿療法

推拿療法具有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的作用。分四個步驟進行按摩,首先是遙控,即循經遠距離揉摸,避開板擊點,松解肌肉從而消除緊張情緒。其次為鎮痛及分筋理筋, 拇指給予板擊點著重揉摸後按壓周圍結締組織,由輕而重地垂直彈撥硬韌的條索狀物。

最後用整復手法將肌鍵平復理順。 透過這種推拿療法,使郁閉之氣疏通,達到散癖通絡、消腫、消炎、活血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目的。 本次治療的184例患者中,總治愈率達92%o

刺絡拔罐法

刺絡拔罐法具有清利濕熱、疏散風寒、活血化癖止痛、恢復功能的治療作用,分別選取頰車、顴骼、太陽,即在三叉神經分布區的三個主穴,用三棱針點刺後閃火法拔罐。旨在祛寒清熱,疏通面部經絡,以達到治療目的,調和氣血,通則不痛。

運用刺絡拔罐法治療本病163例,治療組總有效率是94.5%,對照組是90.8%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G0.05),表明刺絡拔罐法為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有效方法。

小針刀療法

小針刀是由祖國醫學九針中的鋒針、針基礎上與現代醫學中的外科手術刀相結合發展而來的,屬於針灸用具,形狀比常規毫針要粗大, 似刀又似針,故稱其為小針刀。本療法具有松解粘連、鎮靜止痛、解除痙攣的作用。

認為小針刀可以松解三叉神經周圍的軟組織損傷、粘連及緩解肌肉痙攣等問題。透過本法觀察治療126例三叉神經痛的中 ,124例均治愈,治愈率達98.41。結果證實了小針刀療法效速、簡便、價廉、無毒副作用且安全可靠的神奇療效。

綜合療法

除以上治療方法外,尚有針灸與推拿結合、針灸中藥、針灸與拔罐等其他多種綜合療法。 采用針灸藥三者聯合套用治療三叉神經痛120例,具體治療方法是首先針刺近部取穴:

第一支痛選攢竹、陽白透魚腰、 絲竹空或魚腰:第二支痛選四白、水溝、迎香;第三支痛選承漿、地倉、頰車。針刺遠部取穴:太沖、合谷及阿是穴。 其次藥物選用制沒藥、磨香、王不留行、川草烏、防己、制乳香、羌活、冰片等,煎熬SOmin左右,濃縮取液備用。

最後藥灸法,即用紗布剪成直徑2.Scm的圓形,重疊34層,用之前做好的藥液浸濕紗布, 以不流出為度,放置在陽白穴、巨骼穴、承漿穴等穴位處。

點燃艾條一端,將另一端對準紗布施溫和灸 ,灸30-40min至皮膚表面微紅,結合針、藥、灸為一體三重滲透。

綜而言之,中醫在治療三叉神經疼方面方法眾多,並得了良好的療效, 尤其是在針刺治療三叉神經疼領域,各種治法百花齊放,目前雖尚無較統一的標準。

但部份治療方法療效顯著、操作簡便、價格低廉,且能避免西藥產生的諸多不良反應及副作用,故有廣泛的研究價值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