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學經方,明醫理,對表實兼有內熱癥的理解

2024-06-07養生

1、 表實兼有內熱證

表實兼有內熱證,

發熱惡寒身疼痛。

幹嘔無汗兼煩躁,

脈象浮緊舌質紅。

立法解表內熱清,

營衛同病大青龍。

[註釋]

太陽表實兼有內熱證,其主證為: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而喘,幹嘔,兼有煩躁,脈浮緊,舌紅苔薄白。法應清熱解表,大青龍湯主之。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中醫的病癥表現及其治療方法。我為你逐句解釋:表寒兼有內熱證的癥狀和用藥,這個證型也是大青龍湯的證型。這裏的「表實」:指的是病邪在肌表的實證,通常表現為惡寒、發熱、身疼痛等癥狀。「兼有內熱」:意味著除了表實的癥狀外,患者還有內熱的癥狀,如口幹、煩躁、舌質紅等。「大青龍湯方」:是一個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表實兼有內熱的病癥。「表實兼有內熱證,發熱惡寒身疼痛。」 這句話描述了表實兼有內熱證的主要癥狀:發熱、惡寒(即怕冷)和身體疼痛。

「幹嘔無汗兼煩躁,脈象浮緊舌質紅。」 除了上述癥狀外,患者還可能出現幹嘔、無汗和煩躁的表現。「脈象浮緊:」是中醫診斷中的脈象之一,表示病邪在表,故出現脈象浮緊 。舌質紅:是中醫舌診中的一種表現,表示有內熱。

「立法解表內熱清,營衛同病大青龍。」 「立法解表內熱清」:是治療原則,意在解除表邪並清除內熱。「營衛同病」:在中醫理論中,營衛是兩種氣血的迴圈方式,分別負責滋養和保護身體。當營衛都受到病邪的影響時,稱為「營衛同病」。「大青龍」:指的是大青龍湯,是一個用於治療表實兼有內熱證的中藥方劑。

這就描述了大青龍湯治療表實兼有內熱癥狀和治療原則。 其癥狀包括發熱、惡寒、身疼痛、幹嘔、無汗、煩躁等,脈象浮緊,舌質紅。治療原則為解表並清除內熱,使用的方劑是大青龍湯。

[按語]

大青龍湯 源自 【傷寒論】, 原文如下:「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大青龍湯主要用於治療太陽中風的一種重癥。 適用大青龍湯的病癥, 描述了太陽中風的癥狀:「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這些癥狀表明病邪在表,而且病情較為嚴重。脈浮緊表示病邪在表且病勢緊急,發熱惡寒是表證的主要表現,身疼痛和不汗出說明汗孔閉塞,體內的正氣與病邪抗爭激烈,煩躁則反映了病邪對人體的侵擾和人體的抗爭狀態。對於這樣的病情,大青龍湯可以發散表邪,調和營衛,緩解癥狀。

如果出現「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這裏的脈微弱表示正氣不足,汗出惡風則是表虛的表現。這種情況下,病邪雖在表但人體正氣已虛,再使用大青龍湯發散表邪,會進一步耗傷正氣,導致病情惡化,出現厥逆(四肢厥冷)、筋惕肉瞤(肌肉跳動)等逆證。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這裏的傷寒是指感受寒邪而發病,脈浮緩表示病邪在表但病勢較緩,身不疼但重說明病邪主要影響肌肉而非筋骨,乍有輕時說明病情有波動,無少陰證表示病邪未深入少陰經。對於這種情況,雖然病邪在表但病情較輕,且未深入少陰經,因此可以使用大青龍湯發散表邪。

傷寒論表實兼有內熱的病機分析,主要涉及到人體在感受外界風寒邪氣後,正氣與邪氣抗爭的過程。這一過程可能導致風寒邪氣束表,毛孔緊閉,使得內熱無法向外宣泄,從而郁閉於內。此外,當傷寒表實,應出汗而未出汗時,衛陽被表寒閉郁,進而化熱,形成陽熱內擾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體的主要脈證表現為發熱、惡寒、無汗、身體疼痛、脈浮緊等傷寒表實證的癥狀,同時還會出現煩躁、口渴、舌苔薄黃等內熱的癥狀。

其中,煩躁是由於裏有蘊熱,熱擾心神所致;口渴則是由於熱灼津傷,裏熱已盛的表現。盡管傷寒兼裏熱證的主要脈證是發熱、惡寒、無汗、煩躁等,但臨床上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典型的癥狀,如身不痛但覺沈重,時有減輕,脈象浮緩等。這些癥狀可能是由於表寒挾濕,寒濕阻滯肌表經絡,經氣執行不暢所致。總的來說,傷寒論表實兼有內熱的病機分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正氣與邪氣的抗爭,以及風寒邪氣與內熱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這一過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傷寒論中的病理變化,以及如何針對這些變化進行有效的治療。

大青龍湯的組成為: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棗十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煎服方法為: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大青龍湯主要用於治療太陽中風和傷寒兼裏熱煩躁證,其病機關鍵為風寒束表,裏有郁熱。

大青龍湯方中麻黃是君藥,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其用量比麻黃湯的用量更大,因此其發汗散寒之力更強。桂枝辛溫,可以解肌發汗,幫助麻黃解表並調和營衛。石膏辛甘而寒,可以清裏熱並透郁熱,與麻黃搭配,使得辛溫發表而不助熱,大寒清熱而不涼遏。杏仁可以降利肺氣,與麻黃相配,宣降肺氣以適應肺的特性。生姜和大棗合用可以調和脾胃、營衛,並助解表和益汗源。甘草可以益氣和中,既可以緩解辛溫峻散的力度,又可以調和諸藥,防止石膏的寒涼傷中。諸藥合用,共奏發散表邪、調和營衛、清熱除煩之功。

大青龍湯具有發汗解表,兼清郁熱的功效。但是,它也有一些禁忌需要註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大青龍湯的發汗作用強烈,因此體質較弱者應當慎用,脈搏微弱以及出汗容易受涼者也需禁用。對於一般患者,使用大青龍湯後一出汗即應停藥,不可過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