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用一個藥劑就想治好「寒濕」?很不現實,要從3個方面辨證論治

2024-10-17養生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故事情節純屬虛構,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求醫。

秋風瑟瑟,落葉飄零。老中醫李大夫診室裏,彌漫著淡淡的艾草香。一位年輕的快遞員小王捂著膝蓋,一臉痛苦地坐在診椅上。「 李大夫,我這老毛病又犯了,膝蓋又酸又痛,陰冷陰冷的,貼了那麽多膏藥也不管用。」

李大夫診脈之後,緩緩說道: 「小王啊,你這可不是簡單的風濕,而是寒濕入體,得好好調理才行。 用一個方劑就想治好寒濕,很不現實,要從三個方面辨證論治。」 小王一聽,頓時楞住了,心裏犯起了嘀咕:寒濕?三個方面?這到底是怎麽回事?以前醫生都只說是風濕,給我開點膏藥或者止痛藥,這次怎麽不一樣了?難道我的病很嚴重?

李大夫似乎看出了小王的疑慮,笑著解釋道: 「別擔心,寒濕雖然頑固,但只要對癥下藥,是可以治愈的 。中醫認為,寒濕困脾,濕性重濁,容易阻滯氣機,導致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所以,治療寒濕,不能只關註疼痛本身,還要從脾、腎、肝三個方面入手,辨證論治。」

一、脾虛濕困

小王平時工作繁忙,飲食不規律,經常吃冷飲,損傷了脾胃。脾胃虛弱,運化水濕的功能下降,導致水濕停聚,形成寒濕。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濕氣通於脾。」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如果脾虛,則無力運化水濕,導致濕邪內生。

癥狀:除了膝蓋疼痛外,小王還感覺腹脹,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苔白膩。這些都是脾虛濕困的典型癥狀。

治法:健脾利濕,溫陽散寒。

常用方劑: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等。

二、腎陽不足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陽具有溫煦身體、推動水液代謝的作用。如果腎陽不足,則無力溫化水濕,寒濕更容易入侵體內。正如【景嶽全書】所說:「凡寒濕之病,無不本於腎陽之衰。」

癥狀:小王除了膝蓋疼痛外,還感覺腰酸乏力,畏寒肢冷,夜尿頻多。這些都是腎陽不足的典型癥狀。

治法:溫補腎陽,化濕行水。

常用方劑: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三、肝經郁滯: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氣條達,則氣機通暢,水濕得以正常執行。如果肝氣郁滯,則氣機不暢,水濕容易停聚,加重寒濕。正如【丹溪心法】所說:「濕多從肝經受之。」

癥狀:小王工作壓力大,情緒容易波動,經常感到胸悶,脅肋脹痛。這些都是肝氣郁滯的典型癥狀。

治法:疏肝理氣,化濕止痛。

常用方劑: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

李大夫根據小王的具體情況, 為他開了一個以健脾利濕為主,兼顧溫腎疏肝的方子,並叮囑他要註意飲食起居,避免受寒潮濕,堅持鍛煉身體。

幾周後,小王再次來到李大夫的診室,這次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李大夫,您開的藥真管用,我的膝蓋不疼了,人也感覺輕松多了!」

李大夫笑著說:「 寒濕的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調理。記住,要從脾、腎、肝三個方面入手,辨證論治,才能徹底祛除寒濕,恢復健康。」

病情分析與解答:

1. 寒濕的病因病機: 寒濕是由於外感寒邪和濕邪,或體內陽氣不足,水濕內停而形成的病理狀態。

2. 寒濕的癥狀: 寒濕的癥狀復雜多樣,常見的有:關節疼痛、沈重、腫脹、活動不利,畏寒肢冷,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苔白膩等。

3. 寒濕的治療原則: 治療寒濕的關鍵在於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需要從健脾、溫腎、疏肝三個方面入手,綜合調理。

4. 寒濕的預防: 預防寒濕的關鍵在於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受寒潮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這個故事說明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治療疾病不能只關註癥狀本身,更要探究其根本原因,才能標本兼治,取得良好的療效。 同時,也強調了養生保健的重要性,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預防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黃帝內經】

【景嶽全書】

【丹溪心法】

別忘了點贊轉發給家人朋友,喜歡的朋友可以關註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文中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身體不適應及時尋求醫師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