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論衡】:「天地氣合,萬物自生。」,在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以氣貼於脊」是一種深邃而精妙的煉氣養生理念,它源自古代道家、醫家及武術中的內丹修煉與氣功養生理論。這一理念強調透過特定的呼吸方法與身體姿勢的調整,使體內之氣(即生命能量)沿著脊柱這一人體的重要能量通道順暢流動,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
張載【正蒙·太和篇】:「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氣貼脊背」訓練,各派練法各異,然武派練法更加切實可行,以身法帶動內動,意識之引導外動,就可以練出這門頂尖功夫。其練法,實屬氣修之精華。氣分陰陽,提示質與能的統一,以及萬物由氣所化的原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探討如何實踐「以氣貼於脊」的煉氣養生之道。
一、理解「氣」與「脊」的關系
在中醫理論中,「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推動和調控人體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動力。於人,則生命的維持全賴於氣,它是一切組織活動的營養所系,如精氣、津氣、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是一切組織器官的機能活力,如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等。在生理上,大致可分原氣、衛氣、營氣和宗氣等。而脊柱,作為人體的中軸,不僅支撐著身體,還是督脈循行的主要路徑,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與全身臟腑經絡緊密相連。
我們在煉氣時,氣亢則機能過盛火熱;氣虛即為機能衰退、陰寒彌漫;氣障則為氣郁、氣逆或變生閉厥瘀滯。由我們生活在大自然大物資環境,因物致使身體產生的或引入的氣體,還有邪氣、濕氣、癘氣、厥氣、肝氣、水寒氣等。因此,「以氣貼於脊」實際上是透過調控氣的執行,強化脊柱及其周圍經絡的功能,進而促進全身氣血的暢通與平衡。
浙江杭州:悅讀宋韻
二、實踐步驟
1. 調身正脊
首先,選擇一個安靜、通風良好的環境,站立或坐定,保持身體自然放松,但又不失挺拔。註意調整脊柱姿勢,使之處於中正狀態,避免前傾、後仰或側彎,這樣有助於氣流的順暢流通。
2. 深呼吸引導
采用腹式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內收。在呼吸過程中,想象有一股溫暖的氣流從丹田(臍下三寸處)升起,沿著脊柱緩緩上升,直至頭頂百會穴;呼氣時,這股氣流又沿著脊柱緩緩下降,回歸丹田。這一過程中,要保持呼吸深長、均勻、自然,避免用力過猛或憋氣。
3. 意念集中
在呼吸引導的同時,將意念集中於脊柱,感受氣的流動與脊柱的緊密結合。這種意念的集中有助於增強氣的感知力,使氣的執行更加精準有效。同時,也有助於排除雜念,達到心靜神安的狀態。
4. 持之以恒
「以氣貼於脊」的煉氣養生方法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進行練習,逐漸延長每次練習的時間,使身體逐漸適應並享受這一過程。同時,也要註意觀察身體的反應,適時調整練習方法和強度,避免過度練習造成的不適。
清同治金陵書局刻本史記
三、註意事項
煉氣養生應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練習過程中要保持心態平糊,避免情緒波動影響氣的執行。
如有身體不適或疾病,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煉氣養生。
煉氣養生只是養生之道的一部份,還需結合合理的飲食、作息和適量的運動來綜合調理身體。
用現在的角度來看,人體之氣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與我們的臟腑、精、血、津液之間都存在氣在聯動的關系,氣執行不息,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系著人體的生命行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閑來無事,整理書架,想來藏書也已六年有余,算是個半吊子古籍愛好者。所藏與大家相比,不成規模
【靈樞·刺節真邪】稱之為「真氣」,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在煉氣過程中,呼吸時氣的出入,會帶去我們身體活動,執行到深處,會有隨汗而出的蒸蒸熱氣,在氣功鍛煉中,我們可以體悟到的氣在體內的流動,隨著不斷深化這種氣行流動,帶著我們身體的細微物質和能量,進一步提升我們人體之氣本源、功能、運動規律以及氣煉對我們臟腑認識,氣升降聚散運動推動和調控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思想,再透過氣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著人體生命活動,進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改善體質,還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質素。
總之,「以氣貼於脊」是一種高效而深邃的煉氣養生方法,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練習,定能收獲健康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