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孫學達
采訪專家/林平 福建中醫藥大學 教授 主任醫師
「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的經典話題,尤其現代人越來越註重飲食品質和一日三餐的科學配比,少油、少鹽、控糖等已成基本健康常識。
這些觀念塑造著人們的健康飲食生活和觀念。但食中有乾坤,內容分陰陽,如果吃不對,也會給健康減分。
01
陰陽「多維」又「靈活」
要理解食物的陰陽內容,必須先弄懂其基本概念。
陰和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兩個對立的範疇,古人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中國古代醫家受此影響,將「陰陽」概念套用於解釋人體的生理機制、病理變化、治療方法和藥物內容等。
一般說來,「陽」代表事物具有動、活躍、剛強等內容,如上行、外展、積極、光亮、發熱、增長、無形、生命活動等狀態;「陰」代表事物具有靜、沈悶、柔和等內容,如下沈、內斂、消極、抑制、寒冷、減少、有形、生命靜止等狀態。
02
食物陰陽如何分?
中醫自古就有「藥食同源」之說,食物與藥物一樣,也有寒、熱、溫、涼四性,酸、苦、甘、辛、鹹五味,以及升、降、浮、沈等內容特征。
大致而言,寒、涼,酸、苦、鹹,降、沈屬陰;熱、溫,辛、甘,升、浮屬陽。因此,飲食調護必須根據人群的體質、疾病的性質,選擇不同性味的食物進行配膳,使寒熱相宜、五味調和。
地下、水下生長的食物多屬陰性,地上、水上生長的食物多屬陽性;背陽、潮濕處生長的食物多屬陰性,朝陽、幹燥處生長的食物多屬陽性。
大部份含水分多的蔬菜、水果,多屬陰性,如白菜、白蘿蔔、梨、甘蔗等;向陽而生的植物多屬陽性,如向日葵籽。
對於肉類而言,地下、水下生長的生物多屬陰性,如魚、鱉、地龍等;地面、空中生長的,以及雄性的生物多屬陽性,如鴿子、公雞等。
雖然食物溫度對其陰陽內容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因素是食物被攝入人體後對機體產生的作用,如溫熱的銀耳綠豆湯仍屬陰性食物。
03
日常所食大多是平性食物
「平性食物」是指內容平糊的食物,其寒性和熱性不明顯。
人們日常食用的食材大多是平性食物,常見的有大米、玉米、青稞、芋頭、蓮子、香菇、薯仔、燕麥、黃豆、扁豆,雞蛋、母雞、豬肉、水牛肉、牛奶、蜂蜜、黃魚、鯉魚、鯽魚,蘋果、葡萄、李子、火龍果、無花果等。
必須強調的是,不同的烹飪方式,對平性食物的影響不小,甚至可以完全改變其陰陽內容,應當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