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普京給俄羅斯的未來,留下一顆定時炸彈?西方在等炸彈引爆

2024-10-08推薦

俄烏沖突持續了超過兩年半,俄羅斯經濟到底是「越打越有錢」,狀況良好;還是「即將陷入全面崩潰」,快堅持不住了?外界對此一直眾說紛紜。

關於這個問題,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康斯坦丁·索寧日前發表了自己看法。他的文章認為,克里姆林宮的經濟政策雖然能在短期內維系戰爭,但從長期來看,這也給俄羅斯的長期經濟發展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不僅讓俄羅斯人過上了更糟糕的生活,也讓子孫後代蒙受了損失。

【索寧認為,克里姆林宮的經濟政策給俄經濟埋下了「定時炸彈」】

文章開頭指出,無論是想證明俄羅斯經濟存在「強大的韌性」,還是想預測俄羅斯「即將經濟崩潰」,其實都能在現實中大量證據支持對應的觀點:

俄羅斯的財政狀況的確不好,軍費的暴漲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但俄羅斯的經濟也遠未到「崩潰」的地步。

如果普京想要繼續打下去,那麽經濟可能將是他最不擔心的問題——那些希望俄羅斯經濟崩潰來推動普京結束戰爭的人,一再低估了國家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在逆境中調整的能力。

【文章稱,俄羅斯的經濟遠未到「崩潰」的地步】

索寧指出,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下,俄羅斯的戰爭資金有兩個重要來源:一是減少社會福利支出。相比於去年,俄羅斯的軍費支出暴漲了70%,根據計劃,明年還要在今年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近28%,占到俄羅斯總支出預算的近40%,而作為代價,俄羅斯的社會福利支出要砍掉10%。

換句話說,俄羅斯人願意讓渡他們的經濟利益,為俄烏沖突做出物質上的貢獻。

索寧還指出了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GDP數碼無法有效反映俄羅斯人生活水平的下降。這是因為進口不屬於GDP的一部份,而進口替代的生產則屬於GDP的一部份。當一個經濟體與國際貿易如此迅速脫鉤後,GDP將無法完全反映當地民眾經歷的一切。

【GDP數碼無法有效反映俄羅斯人生活水平的下降】

另外一個來源則是向未來借債。這裏不是指直接貸款,實際上,俄羅斯政府已經無法在國際信貸市場上獲得貸款,而且在國內舉債也很困難。

索寧認為,克里姆林宮透過逐漸瓦解上世紀90年代在俄羅斯建立起的市場制度,來從某種程度上實作借債。

其中一個具體的表現為透過強制手段,阻止西方企業結束俄羅斯。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推出一項法令,如果一家來自「不友好國家」的企業想要結束俄羅斯市場,那麽他們只能以一半的價格出售其資產,此外還需要向俄羅斯政府繳納15%的「結束稅」——最近有訊息稱,俄羅斯打算把「結束稅」的稅率從15%提高到40%。

【最近有訊息稱,俄羅斯打算把「結束稅」的稅率從15%提高到40%】

折一半價格出售,再加上40%的「結束稅」,也就是說,西方企業如果要結束俄羅斯,那麽必須吐出其幾乎全部的在俄資產:人可以走,但錢要留下。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光是外國公司從俄羅斯撤出這一項,就給俄羅斯的財政收入貢獻了1400億盧布,約合15億美元,已經超出了去年1165億盧布的總額。

去年7月,普京親自下令,將兩大西方品牌——達能和嘉士伯的在俄資產收歸國有,喜力的在俄資產則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值得一提的是,這3家企業當時都沒有關閉在俄業務,而是忙於談判出售,但克宮就是要告訴他們,以及所有還打算結束俄羅斯的西方企業:莫斯科隨時能夠讓你們血本無歸。

高額的「結束稅」,當然是一種實作創收,填充國庫的手段。但索寧認為,透過強制手段限制外國企業結束,並隨意將其「國有化」,這種對市場制度的逐漸侵蝕,才是克里姆林宮「借用未來」的方式,而這也是他們給俄羅斯未來經濟埋下的「定時炸彈」。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超過兩年半】

其實索寧的觀點,也給我們看待俄羅斯目前的經濟提供了一個新穎、獨特的角度。不論是之前網上一度非常流行的「越打越有錢」論,還是所謂的「俄羅斯崩潰」論,實質上都是從短期的角度出發進行解讀:能源價格上去了,俄羅斯就「越打越有錢」了;能源價格降下來了,「俄羅斯崩潰論」就甚囂塵上了。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俄羅斯當下的市場經濟制度,基本架構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建立起來的,本質上學的還是西方那一套。而在俄烏沖突持續、戰時經濟已經成為俄羅斯一種常態的當下,這種架構正在被不斷動搖。

克里姆林宮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一直避免對烏宣戰、避免全面動員、避免采取更加嚴厲的戰時經濟政策,比如透過價格管制來遏制高企的通脹,來盡可能維持正常的經濟活動。但隨著戰火蔓延到俄羅斯本土,以及國家財政狀況的愈加緊張,克宮的謹慎行事還能維持多久,這裏需要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