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記者實地探訪:夜晚沿蘇州河City walk,燈光是否安全美觀

2024-01-17旅遊

在上海讀書的小蘭最近發現了一條夜間City walk好路線。「從昌平路橋散步到外白渡橋,一路燈影變幻,水波蕩漾,愜意得很!」

自蘇州河中心城區段兩側岸線42公歷奇本實作貫通之後,兩岸的景觀照明建設工程也同步進行。步道連起來了,燈亮起來了,遊船也開起來了,像小蘭一樣夜遊蘇州河的人越來越多。

那麽,目前濱水步道的景觀照明是否都連貫?夜遊蘇河的市民遊客是否感到安全舒適?周邊居民會不會覺得有光汙染?蘇河的橋面燈光是否美觀和諧?與國外塞納河、泰晤士河等相比,還有哪些提升空間?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連續幾個夜晚沿著蘇州河走了一遍。

岸邊視角:

整體照明較好,但有斷點

蘇州河中心城區段有20多座橋梁,記者從外白渡橋出發,一路向西,一直走到新涇灣中環路橋。盡管是在寒冷的冬夜,沿岸夜跑、遛狗、散步、觀景、聊天的市民遊客仍然不少。

人在岸邊走,一路都有燈光伴隨左右,記者發現,目前蘇河兩岸基本全線有照明,燈光以暖光為主。有的燈帶設在河堤下沿,有的是每隔幾米的路燈,配合著各路段步道的變化,一些小射燈分布其中,整體明亮也不刺眼。

步道階梯有燈帶。呂佳攝

有個小細節,記者覺得特別貼心,就是步道階梯的照明燈。在鎮坪路橋到寶成路橋一帶有不少階梯步道,在夜幕中走一不留神很容易碰絆倒,但是這裏的每級階梯都設定了燈光照明,或者在階梯扶欄添了燈帶,防止行人看不清路面而絆倒。

記者註意到,部份沿岸步道上布置了特色的景觀裝置。以江寧路橋下空間為例,除了正常的路燈和燈帶照明外,大片空地的地面由星星點點的小燈組成景觀,方便市民在此處展開活動。在鎮坪路橋附近,記者看到了跳廣場舞的大媽,伴著星火燈光,大媽的舞姿隊形因「河」制宜,「廣場舞」跳成了狹長的「步道舞」,成為蘇河一景。

寶成路橋。 王海燕攝

從功能上說,目前蘇州河整體路段照明較好,不過問題依然存在。一路向西途中,記者發現了部份步道景觀燈已出現接觸不良、無法點亮的「斷點」現象。朱家灣附近居民王女士常來蘇州河遛狗,她告訴記者:「時間長了,你就知道到哪能直走、到哪該轉彎、到哪前面就沒燈了。」

比如在四川路橋到河南路橋的部份河段,其中一側步道的多個路燈可能因損壞而導致不亮。在寶成路橋附近,沿河一段種植著幾棵大樹,記者發現其中一棵樹上纏繞著兩根鐵絲,鐵絲另一頭系在岸邊的柱子上,而後面的燈帶有幾個損壞不亮,周邊燈光較為陰暗,若不仔細看,很難註意到擋在跟前的長鐵絲,「若此時有奔跑的孩子,很可能一頭撞到鐵絲。」一旁居民說。

有些地方的燈不亮。 呂佳攝

「斷點」還存在於一些施工區域。在蘇州河新涇灣往嘉定方向的兩岸岸線,仍存在部份區域在施工中或已完工的照明燈未能全部點亮,無法有效保障行人行走安全。記者在普陀區一河段沿岸行走時,由於一旁在施工圍了起來,這段路沒有路燈照射,僅有腳下相隔十米左右一個小燈,照明效果微乎其微。

「城市景觀照明是一個宏大的工程,加之蘇州河貫穿上海五個區,不同區域在不同時間進行施工,導致一些區域出現燈光斷點。」市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主委張蘊在夜遊蘇州河後也提出建議,應該加強後期維護,充分保障夜行者的安全。

夜晚蘇州河邊的廁所標示不是太清晰。 王海燕攝

蘇州河濱水步道的公共配套設施一年比一年好,記者註意到,不少區域的步道周邊配套了公共廁所,並添設廁所標識,沿途的垃圾箱也增多,但是在夜晚時分,這些標識標牌並不是很顯眼。一位夜跑者就頗有感觸,「廁所、垃圾箱都是這半年新添置的,方便了很多,如果晚上照明更清晰就完美了。」不僅僅是標牌,在普陀區段的步道旁設有不少景觀指南指示牌,用地圖示明「你在何處」,以及附近景點介紹。這些都是蘇河配套的加分之處,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夜色中的這些觀景指南黯然失色,遊客要把手機電筒開啟後才能清晰閱讀。

橋上視角:

閃爍式的炫彩燈光居多

沿著濱水步道走,最絢麗的當屬蘇州河上的橋。橋上的燈光投影在河面,伴著水波一圈圈蕩漾開來,遠遠看去像是梵高的畫,給夜晚的蘇州河增添了不少夢幻。

記者發現,目前大部份橋梁已進行適度的亮化處理,如昌平路橋景觀燈光完成升級改造後,達到「360°無死角」的效果,橋洞兩側還安裝與橋梁主體燈光色彩相協調的洗墻燈,點亮了橋下空間。鎮坪路橋是普陀段「美好之路」的起點,記者註意到橋面燈光打出了暖黃色的人文景致圖 ,頗有老上海的風情,朦朧月色下的燈光倒影很美。

瀘定路橋燈光閃爍。 王海燕攝

橫跨長寧與普陀的瀘定路橋,長長的橋面、橋洞都打了燈光,紫色、紅色、藍色、綠色等交替出彩。附近居民小陳告訴記者,「夜晚很喜歡來這裏city walk,站在橋上看兩岸,站在步道看橋面,都是一道風景,最近橋面燈光還增加了一串漸變的音符,很驚喜」。不過也有居民覺得,這麽炫的色彩有點「土味」,飽和度低的燈光更耐看。

武寧路橋的燈光一半亮一半暗。 王海燕攝

到了武寧路橋,一半橋面有燈光,且有規律地閃爍著五彩顏色,另一半橋面則暗沈,這是有意設計,還是另一半燈光已失修,一時看不出名堂。武寧路橋面矗立著大型雕塑,沒有燈光修飾照亮。記者聽到了兩種意見,一種觀點認為若用燈光加以勾勒裝飾,更能烘托橋的氣氛;一種觀點認為無需過多燈光點綴,在遠處燈光對映下的橋本身就很美了。

走經蘇州河十幾座橋,記者發現, 雖然每座橋的燈光設計都不盡相同,但是大多數橋梁的「畫風」相近 ,即為漸變式、閃爍式的炫彩燈光,且色彩鮮亮,以藍色、綠色、紫色等明艷色彩為主。 僅少數橋為同一色系的低純度柔和色,且不閃爍晃動。

「燈光設計要註重適配性,要照顧到河和橋的建築本身以及周圍的城市景觀,有時候過度的燈光裝飾反而會掩蓋本身的建築之美。」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說。

縱觀世界上有名的濱河景觀,萊因河、塞納河、多瑙河……其濱河景觀往往並非依靠五顏六色的燈光設計,而是以同一色系為主,泛出星星點點的微光。以塞納河為例,整條河的燈光設計統一為暖光,每一座橋上並不做過多的燈光設計,而是透過岸邊建築以及遊船上透出的光來營造整條河的景觀氛圍,微光中烘托出建築本身的美感。

塞納河景觀燈光。

飽和度過高的色彩裝飾以及過於炫彩的燈光效果,也反而會削弱蘇州河本身的歷史與人文底蘊 。」魏劭農認為,蘇州河上也有一些橋的燈光設計比較考究,外白渡橋就是其一。作為蘇州河匯入外灘的節點,外白渡橋運用統一的燈光設計與背後三件套形成呼應,同時燈光的設計圍繞著橋的架構而展開,在體現燈光、都市之美的同時,也展現出了建築本身的線條感。

蝴蝶灣花園及昌平路附近景觀。 呂佳攝

同時,橋梁的燈光設計也應與周邊建築、城市景觀相互呼應和契合。以蝴蝶灣花園附近景觀為例,附近多為居民區、住宅樓,以暖色調為主,然而旁邊的昌平路橋卻是以大面積的高飽和度的綠色和藍色為裝飾,使得整座橋在整個景觀中顯得非常突兀。

樓上視角:

做好了非但不是光汙染,還是道風景

夜遊者想有璀璨的燈光一路相隨,那麽,對附近小區居民是否會有光汙染?

從昌平路橋走到曹楊路橋,兩岸很多分布著居民樓。比如以寶成灣—長壽灣為例,兩岸居民區高樓聳立,有的濱水步道就設在小區裏。

在大華清水灣花園,濱水步道穿過小區,這裏的步道設定比較豪華,時不時有亭子石凳、周邊茂密植被簇擁,夜晚若是單獨行走在這裏會感到有些害怕,記者發現,這裏配置的燈較其他地段數量更多,岸邊、亭子、草叢,一路配有景觀燈、地燈、小射燈,大大增加了安全度。步道一旁就是高聳的居民樓,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居民。其中一位居民表示,小區這邊的步道燈光並不影響日常起居,而河對面的燈光有時覺得不太舒服。

記者發現,河對岸的燈光設計為漸變型長條,只見波浪起伏的白色燈帶一輪輪劃過,稍稍有點晃眼。「幹擾倒也不是太大,如果是暖色調的燈帶設計會更好。」一位8樓居民說。

站在小區居民的視角來說,蘇州河的燈光景觀就是家門口的一道夜景。但記者也聽到有居民吐槽,部份區域燈光照明較為混亂,白熾燈與暖光燈交織,紅光與綠光交替,整體的美觀度較差,頻繁閃爍的燈光感到視覺疲勞。

魏劭農特別提到夢清灣、花園灣一代,這段濱水景觀設計突出「野趣」,不用水泥等駁岸,而是設計為生態草岸,融合了很多自然元素,這一段燈光設計的適配性也比較好,沒有用過多的色彩燈光,以免影響樹木自然優美的姿態,還增設了霧森等特色照明,星星點點之下,樹木的倒影,居民樓的倒影連成一片,時不時有幾只夜鷺從河面劃過,打造出煙雨江南、水霧繚繞的夢幻濱河夜景。居民站在窗台,窗外就是一道風景。

昌平路橋夜間燈光。 呂佳攝

「在一個城市居民高度聚集的地方做成這樣一個連續的自然景觀,說明設計的觀念在改變。」魏劭農說,「以前我們經常用五顏六色的燈光照樹, 河岸景觀中的植物本身很美,到了晚上它又有剪影的效果,如果用過度的燈光反而把植物的美破壞了 。」

蘇州河的夜景,在居民眼裏是一景;而居民樓的「萬家燈火」,亦是遊人眼裏的一景。「事實上, 民樓本身也可以成為兩岸照明的一部份 。」張蘊認為,蘇州河兩岸第一立面夜景光色目前以居民樓頂的簡約光帶為主,燈光層次感不夠強。今後在景觀燈提升設計時,可以將綠化和步道的區域照明和兩岸萬家燈火的高樓相配合,透過局部點綴色彩動態效果,調整好亮度光色,最佳化照明層次感,支持整體統一色溫的控制、智能照明系統的一體化控制。

戰略視角:

借鑒浦江燈光景觀經驗

蘇州河濱水步道的燈光設計目前可以打幾分?沿著蘇州河走了一圈下來,記者認為打基本分沒問題,蘇州河濱水區是建成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代表性空間和標誌性載體,站在這個角度看蘇河燈光,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采訪中,無論人大代表、專家學者,還是普通市民,對蘇州河沿線的景觀燈光均抱有高期待。「 我們需要從戰略的高度來看待這條河 ,打造與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燈光形象。」張蘊表示。

事實上,蘇州河燈光設計在今日遇到的問題,黃浦江早在80年代就曾遇到過,並且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外灘的亮燈工程開始於1986年,最初只是以數萬只燈泡連成線來裝點建築,而且只有節假日才會點亮,對於市民來說,那時候的燈光談不上設計,也談不上夜景空間,只是單純地「看燈」。

隨後的幾十年,外灘從拉長燈光的開放時間到換上LED的燈具,再到配合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邀請國內外照明團隊整體規劃兩岸夜景照明。如今,黃浦江的夜景已經成為上海的一張名片,成為彰顯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黃金水岸,這其中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

「要提升蘇州河整體景觀燈光,可以借鑒浦江燈光景觀的經驗。首先要確立統一的設計標準。」魏劭農認為,蘇州河景觀照明工程因歸不同區所管轄,目前缺乏統一的設計標準。在2018年黃浦江兩岸景觀燈光提升改造時,就曾采用國內外照明團隊兩方合作,對整體照明工程進行全方位規劃的方案。因此,魏劭農認為,蘇州河的整體燈光設計也應該做國際招標,邀請一些國際上的優秀團隊出方案進行評比,聽取建築師、景觀設計師,包括藝術家的想法,共同對這個方案進行評價和調整。

鎮坪路橋燈光。 王海燕攝

在他看來,這個設計標準不僅僅是作出燈光亮度、色調、色溫等參考數值, 最關鍵的是開出負面清單,確定「什麽不可以做 」,由各區根據標準、結合區域特點再做「手術」,同時還必須加強後續的管理和維護,避免隨意性的變動。

而統一標準下,並不影響各個區域的個人化展示。「圍繞區域特色,可以因地制宜設計景觀燈效果,與園區、居民區建築本體的各自特色和風格相匹配,充分融合不同區域既有的夜景環境,能讓市民遊客從水陸空多種角度欣賞到不同風格、動靜適宜、相互補充的優美夜景。」張蘊表示對沿線景觀燈光的設計,需要整體考慮,打破河岸區域間的壁壘,讓全岸線燈光進行融合與協調,統籌濱水建築、綠化、步道、橋梁、堤岸設計效果。

「橋是可以大做文章的。」魏劭農說,平時的燈光設計可以簡潔、素雅,突出周邊環境和建築的美。而到了節假日可以開啟「假日模式」,比如增加兩岸燈光秀等特色專案,增添喜慶色彩,為蘇州河景觀燈光添彩。

「在設計上除了要兼顧美學和科學的統一,也要註重後期維護。」張蘊建議,統籌全域加強景觀燈建設和維護保養,在後期營運和維護中可實作遠端智能化控制,不僅可以即時反饋燈具執行數據和故障報警等,也能提升景觀照明的管理效率。在施工建設中,要做到統籌兼顧, 合理安排蘇州河岸線全域的施工周期 ,讓蘇州河42公裏岸線可以同步綻放光彩。

大上海城市花園附近燈光。 王海燕攝

記者手記:

至關重要的第一印象

文/王海燕

夜晚走蘇州河,和白天走蘇州河,感受是不一樣的。

走在岸邊、站在橋上、登上居民樓,在燈光的渲染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一幅美麗的城市夜景畫卷。

燈光打到什麽程度是舒適的,是美的?可能一時沒有統一的答案。蘇州河上橫跨著幾十座橋,有的橋名刻在橋身,有的橋名寫在橋下,目前多數橋名在夜晚都是面目模糊,只有走上前仔細辨別,或者借助手電筒才能看清橋名。有的市民認為,要用燈光突出橋名,有的市民認為,大可不必,影影綽綽也美得高級。同樣是身披五彩炫光的古橋,有人覺得熱鬧,有人覺得有點土味。

但就安全系數而言,燈光是有一定標準的,而在審美上可能會有更多選擇,我們可借鑒參照的國內外樣本也很多。比如外灘的燈光設計就曾經歷過幾個階段。最早時是用一串串小燈泡勾邊,強調突出建築輪廓;後來是將五顏六色的光打在建築上;如今的光影處理,則是用單一暖光去突出建築本身的細節。外白渡橋就是一個例證。

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說, 燈光設計的底層邏輯就是適配性 ,包括跟功能的適配性,跟周邊景觀的適配性,以及跟人的生活習慣的適配性。所以,蘇州河的燈光設計很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要統籌協調好沿河五個區的燈光規劃,要關照到橋上、岸邊、樓上、船上多方的需求,要考慮好這些元素的適配性。

河流給城市帶來了發展的商機和浪漫的詩意,燈光則給河流增添嫵媚的色彩,這也往往是城市景觀最後的「雕琢」機會。在房屋設計中,第一層次,比的是硬裝;第二層次,比的是家具、裝飾等軟裝;第三層次比的就是燈光設計。好的設計可以隱去無關的東西,烘托好的細節,提升整體品質。房屋如此,城市亦如此。 當你乘坐飛機降落到一座城市時,夜幕下它的整體照明設計,就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印象。

從這個意義上說,蘇州河的燈光不僅僅關乎城市的功能照明,更是城市風格的映照,正如代表專家所說,要從戰略的高度做最佳化燈光設計這篇大文章。這是繼黃浦江兩岸燈光景觀之後,上海應謀劃布局的又一個大手筆。

畢竟做得好,就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次契機。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王海燕 呂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