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爱国女诗人的艰难回国路:国破家灭危亡时,冲破阻碍援国路

2023-12-15国风

祖国危亡之际,如果你身在异国他乡,是冲破阻碍回国救亡还是冷眼旁观?

公元前660年,一名女子用一首诗回应了这个问题。

这一年,她的祖国惨遭灭国,她哀求自己的国君丈夫出手相助,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夹杂着失望和悲痛,她决定自行前往,没想到她那国君丈夫害怕引火烧身,一路上不停派官员试图阻止她。

她愤怒至极,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载驰】:

载驰载驱,言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而所思,不如我所知。

危急存亡时刻

公元前660年,朝歌城破,卫国灭亡。

由于华龙滑和礼孔的提前通知,石祁子和宁速带着宫眷和公子申连夜逃出城,城中百姓也携老扶幼各自逃命。

狄人冲进朝歌城时,城已经空了。

狄人之所以频繁袭击中原各国,就是为了抢人抢物,现在人都跑光了,留给他们空城有什么用?

于是,把城中搜刮殆尽后,他们沿途追袭逃跑的卫国百姓和公室。

两条腿的肯定跑不过四条腿的,更何况还是拖家带口,因此,大量卫国百姓被追上后截杀。

此时石祁子一行人已经到了黄河边。

前有黄河拦路,后有追兵索命,如果不出现奇迹的话,卫国公室怕是要彻底消失了。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黄河边上,一支军队已经成功登陆。

救援来了!

最早的爱国女诗人

这支关键时刻出现的神兵是宋国军队。

宋国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义行并不意外,毕竟大家都是中原兄弟,平时自己打打架还行,但一旦涉及到民族大义,那就得摒弃前嫌一致对外。

当然,宋桓公的援救行动之所以这么迅速,除了离卫国比较近以外,还有可能是被他夫人催的。

没错,宋桓公夫人正是卫国人。

多年以前,卫宣公去世,齐僖公为了能继续掌控卫国,试图让公子顽烝了宣姜。

按照辈分来讲,宣姜是卫宣公的遗孀,也就是公子顽的后妈。

面对这个无理至极的要求,铁骨铮铮的公子顽死活不干,满地打滚差点没咬舌自尽。

无奈齐僖公只得霸王硬上弓,让人强行把公子顽绑了扔宣姜床上。

没想到刚刚还喊着宁死不屈的公子顽,上了床就下不来了,而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和宣姜连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三个儿子分别是齐子、公子申和公子燬。

齐子早亡,没有相关信息,公子申此时正和石祁子逃命,公子毁很早之前就去了齐国避难。

两个女儿分别嫁到了宋国和许国。

当卫国城破之后,嫁到宋国的宋桓公夫人心中无比焦急,不断催促丈夫出兵援救。

也得亏宋桓公及时出手,宋军在黄河边上成功击退追过来的狄人,连夜将逃出来的七百三十名卫国遗民安顿在曹邑,和共地、滕地的民众共组成五千人,拥立公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

嫁到许国的许穆夫人听说祖国遭此大难,也第一时间要求丈夫出兵相助。

然而,相比于宋桓公的义不容辞,这位女婿就有点不厚道了,他不仅无情拒绝了她的请求,还不许她掺和进这趟浑水。

国灭家亡,丈夫却冷眼旁观,许穆夫人心急如焚,听说卫国遗民暂住在曹邑,又劝说丈夫出钱出力支持卫国复国。

建国不是建房子,许国不像宋国那样家大业大,因此,对于这个请求,许穆公再次拒绝。

许穆夫人心寒至极,决定带着当初随嫁的姐妹亲自赶赴曹邑,没想到丈夫许穆公自己不支持,还不许她回去,一路上不断派大夫拦截,试图劝返她们。

对此,她愤怒写下【载驰】这首诗甩给那些满嘴荒唐大道理的大夫。

我在担心我祖国的危亡,你却在这里和我讲什么大道理。

「许国的大夫君子们啊,你们如此责备我,大道理一箩筐,不如和我走一趟。」许穆夫人在诗中如是说。

对了,这里多说一句,许穆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除了【载驰】,她还著有【泉水】【竹竿】等爱国诗篇。

精神和物质双重慰问

卫国如同雪崩般的崩溃,更是打了齐国一个措手不及。

作为诸侯伯主,按理说在收到求救信之后,齐桓公应该立即拿出救援方案,就算是齐军因为路途遥远不能马上赶赴朝歌,他也应该充分运用伯主权力,采取就近原则,让卫国周边的大国立即采取紧急救援。

因此,当卫国城破的消息传到齐国后,管仲意识到必须要马上反应,否则齐国极有可能面临信任危机。

恰好此时,宁速来到齐国请求迎接公子燬回曹邑继位。

曹邑不是有卫戴公了吗,怎么现在又要公子燬回去继位。

原来,卫戴公本身就有病,再加上经此一事,身心俱疲,继位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面对这个消息,齐桓公丝毫不拖泥带水,他大笔一挥,让公子无亏护送公子燬回去,同时给曹邑带去了精神慰问和物质慰问。

所谓的精神慰问,就是为新成立的卫国小朝廷带去属于齐国的保护罩: 战车三百辆,甲士三千人

而物质慰问自不用说,齐国考虑得事无巨细,不仅有吃的: 牛、羊、猪、狗各三百只 ,还有用的:上等锦缎三十匹、豪车若干辆和一大堆建筑所需的材料。

就连刚刚去世的卫戴公都有考虑: 驾车所用的马匹若干和祭服五套。

公元前659年正月,公子无亏等人到达曹邑,公子燬改元继位,是为卫文公。

新的开始

从进入春秋以来,卫国就好像中邪一样,上任的国君一个比一个拉胯。

首先登场的卫桓公还行,但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弟弟州吁刺杀。

州吁弑君上位后,接连去惹当时风头正盛的郑庄公,结果被郑军吊起来打。

好不容易通过陈国把这个混世魔王收拾了,迎来了卫宣公,结果这家伙的私生活一塌糊涂,没继位前就和他老爸的侍妾夷姜搞到了一块,继位后更是把自己的准儿媳也抢了。

后来还导演了那出杀子阴谋,害死了自己两个儿子。

可以说,正是因为卫宣公的荒唐,才让卫国始终处于人心不齐的状态。

卫惠公是那场阴谋的最大获利者,因此曾被左右公子联合赶到了齐国。

好不容易在齐襄公的帮助下复了位,又跑去掺和王室的事,结果让卫国站到了齐国的对立面。

卫懿公就更不用说了,他爱鹤胜过爱自己,哪有时间爱卫国啊。

在那个时代,不奢求一个诸侯国接连出现几位贤君,但像卫国这种,连着好几任都混蛋的,也还真是少见。

好在,现在继位的卫文公终于正常了。

他接手的卫国不说是一无所有吧,也可以说是山穷水尽,百姓和公室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连国防力量都完全丧失,堂堂一个侯爵封国,举国只有三十辆战车。

要知道,齐国派去保护曹邑的战车都达到了三百辆。

穷孩子早当家,卫文公并没有前几任身上的臭毛病,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丝毫没有抱怨,和百姓同吃同穿,早起夜息,跟姐姐许穆夫人安抚百姓,亲自下地和百姓同生产。

正月的曹邑还带着寒意,但这君民一家亲的画面却让人心中无比温暖。

公子无亏回国后,将这些情况和弘演的事迹告知给了齐桓公。

齐桓公沉默良久后感叹:有这样的臣这样的君,卫国不会灭亡的。

管仲也给出了建议,卫国上下暂住在曹邑毕竟不是个事,齐国不如好事做到底,找个地方修座城给他们。

管先生真是大手笔,别人都是送油送米,他直接送城,齐国现在都富都这个程度了吗,动不动就搞房地产?

管仲表示,夸张了夸张了,搞房地产的能有几个好人?

卫国的筑城计划,齐国只是发起人,各国都有份,有钱出钱,有人出人。

然而,筑城计划还未落地,狄人又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