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道德经】诞生背后的故事:老子并非主动,实乃被逼无奈!

2024-02-19国风

回顾老子的一生旅程,真可谓饱览沧桑、风雨兼程。这位英勇坚强的老人,竟然度过了人生九十载!他的生命历程中,除了在周都洛邑担任守藏室和柱下史的尊职位外,其他时间,他都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生活信仰,其他事情,他却未曾涉足。

老子的人生,那可是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完整和酣畅淋漓的享受呀。

在老子七十岁以前,他的弟子们曾经多次劝他著书立说,然而,他却淡然地对弟子们说:「那些能够轻易说出的道理,并不是真正的大道;那些能够轻易表述出的真理,瞬间便失去其原本的真实性。」

于是乎,老子选择了沉默寡言,拒绝写下任何文字或口头表述任何观点。他只是简单地和弟子们共享生活,共同参加活动,他们全心全意地将寻求他的智慧和灵魂慰藉作为自己生活中的焦点和方向。他们努力尝试在亲近他的时刻向他敞开心扉;他们竭力保持心灵宁静,靠近他时,不会想到其他琐碎事情;在他身旁,他们深感平静和安逸。在那份无尽的平静中,老子与他们分享温暖,接近他们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内心世界。

长达七十年的岁月里,老子从未吐露心声,书写任何文字。这是他坚定不移的态度:真理无法言传,真理无法教授。当我们表达关于真理的内容时,真理将开始失色:这就是说,它已经远离初衷。我们不可能将它传授给他人,顶多只是能够指出它,而这个「指明」,应该是由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全部生命来完成,这无法通过言语来表达。

老子坚决反对以文字来解读它,坚决反对词语去描绘它!

数千年间,悟道与得道的大师们一直秉持着减少用语、注重内心宁静的原则,帮助他们的追随者趋于真理。尽管如此,老子的话语,却是最少的。然而,我们却正好相反,我们说的话语,比世界上任何人所讲,数额还要大得多。这究竟是为何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太爱讲话,由于我们渴望减少发言次数,陕西咸阳人试图遵循这种方式,但尝试并未奏效。因此,我希望尝试另一种直接的方式。

对于老子来说,他最喜爱的,无疑就是宁静,就是清净无为。

据人们传言,在这份深深的宁静之中,伟大的老子竟然每天清晨都会出门散步,这样的习惯无疑让人敬仰又好奇。每当此时,总有一位又勤奋又忠实的邻居紧随其后,一同踏上这段美妙的旅程。这位邻居深知尊敬的老子不喜言语,因此清楚他是一个绝对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甚至连简单的问候或对天气的赞美之辞也被认为是多此一举。哪怕是轻轻说出"多么美丽的早晨!"这样的话语,都会被视为过于喧闹。然而,为了维护这份和谐,邻居始终默默地跟随在背后,他们之间的距离长达数公里,而邻居则是默然无语,丝毫不觉得打扰到老子的清静。

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不断延续着,一直维持到那位邻居家中突然迎来一位尊贵的客人,他也想要参与其中,邻居出于友善无法拒绝他,于是带着他一起加入了这次美妙的散步之旅。可这名尊贵的客人对于老子的生活方式以及个性并不十分了解,他深感寂静,疑惑不解之处在于为何自己的主人与如此优秀的老子都是如此沉默寡言。这种寂静令他感到几乎无法忍受,心灵仿佛陷入重压之中。

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我们不懂得如何保持寂静时,它会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沉重负担,使得我们无所适从。因为说话可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欣快感,很多时候,我们并非通过言语去交流思想,而是借助语言来缓解寂静带来的负担。通过说话,我们能够打破周围那沉闷的空气,让身心得到真正的快乐。可是在老子和他的主人面前,这位客人却感到无比孤独,仿佛置身于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感到困惑、尴尬、束手无策。

就在朝阳悄然跃出天际的那一刻,他终于忍不住感叹道:"啊! 多么美丽的阳光啊!看哪...多么美丽的太阳正在孕育之中,即将冉冉升起!多么美好的早晨啊!"尽管如此,老子和他的邻居却依然不为所动,因为他们都知道,老子并不喜欢这样的话题。是的, 老子并未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最后, 当散步结束之后,老子却对邻居开口说道:"从明天起,请你不要再带领这个人前来参加我们的散步活动了。他简直就是个话痨。"听听这话,既极富讽刺意味,又透露出淡淡的幽默气息。那位客人在整个散步的过程当中仅说了这句话而已。可是老子却只说了句:"下次请勿再次将这位话痨带来,他说的实在太多,而且对我们来说并无助益。因为我们同样拥有双眼,每天都能亲眼见证太阳渐渐升起,明媚的晨光洒满大地。这样的美景无需赘述。我在此生活在宁静之中,我始终避免对众人透露我所领悟到的真谛,并且一直拒绝考虑为我的子孙后代留下有关我的任何记录。"

当老子寿至七旬之时,他选择迁居沛地定居安享晚年。在此期间,老子深受弟子们的敬佩敬仰,并在其恳切请求之下,终于放下手中事务,投身于著述书籍的工作中。

正是这份执着与投入的精神,老子整整用了二十年时光,直至他九十高龄之际,仍然坚持笔耕不辍,创作出丰富多样而又深邃博大的作品。而在这段漫长日子里,越国与吴国之间的纷争持续发酵,直至最后吴国战败,吴王夫差亦为之殉难。

硝烟弥漫中,一批逃亡的吴国将士游荡至此老子所居住之处,他们强行索取食物,寻求住宿场所,甚至觊觎老子众多弟子的妻子。当这些愿望屡次受挫之时,他们竟狠心杀害无辜,放火焚毁房屋,顷刻间,老子倾注二十载心血的作品便化为灰烬。

看着自己辛劳半生积累的成果毁于一旦,老子不禁悲痛万分,他站在苍茫山巅,眼见自己的家园成为了废墟。得益于邻居们的及时帮助,老子幸免遇难并得以在家中恢复疗伤。待他返家之后,方才得知劫掠之人已然离去。

站在余烬遍布的家中,老子口中不停呢喃:"我的书,我的书……",随后在极度的哀悼与痛苦中陷入昏迷。在周围亲朋好友的悉心照料与关怀下,老子经过一个月余的调养,最终下定决心离开这个曾经熟悉的居住之地,带着童仆迈往函谷关,去往西秦国传播他的道学精髓。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尹喜响应圣旨担任函谷关守门,他晨登城楼举目四顾,只见东方紫气祥瑞,内心不禁涌现一股预感:老子或许会现身此间。果不其然,数日后老子果然来访函谷关,尹喜悦出望外:久闻其名,今日终能亲身得见道德真伟人的风采!

拜老子为师之后,尹喜引荐老子前往西秦国去传授道学,却遭到拒绝。于是,他坚持要求老子留下撰写一部文字巨著,直至文字成形为止再让他西行。起初老子不甚情愿,表示:"书已尽毁,实不忍再浪费时间。如今挽救道学于西秦国的重任已迫在眉睫。"然而,尹喜坚韧不拔地拦住老子的步伐。

眼见无法脱身的老子无可奈何,只好答应在短短三日内完成一部旷世奇作——【道德经】。他知晓,若非如此,他的新收弟子尹喜决不会轻易放手。尹喜身为函谷关守门,拥有无尽的权力以及守护周朝子民的义务,如果不能留下这部包含道学精髓的书籍,他将无法自处和面对这份重大责任。

于是乎,老子在此洛河之上激扬文字,洋洋洒洒间成就【老子】一书,此即后世著名的【道德经】。这部饱含智慧的道家宝典,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仍熠熠闪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追求真理,探寻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