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唐诗中的三峡,雄奇壮美,首首经典,值得收藏

2024-06-12国风

自古以来,三峡就被誉为长江上的一颗明珠。唐诗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陈子昂、李贺、杨炯、张九龄、王昌龄、岑参、孟郊等著名诗人,都留下了咏三峡的诗篇 。

让我们走进唐诗中的三峡,感受唐朝诗人笔下三峡的壮美风光。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唐·李白【上三峡】

赏析:这是李白晚年被贬夜郎遇赦,途经三峡而写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上长江三峡时行路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痛苦。虽然流露出忧郁伤感的情绪,但仍然气象雄伟,意境开阔,显示出诗人豪迈的气概。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唐·杜甫【长江二首】其一

赏析:杜甫在重庆长江沿线生活了近3年,其中寓居夔州(奉节县)近2年。因此,他留下了大量有关三峡的诗。此诗主要写瞿塘峡在长江山的重要位置。「朝宗人共挹」,写江以警人,表达了诗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军阀格局的愿望。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

——唐·白居易【夜入瞿唐峡】

赏析:白居易赴忠州任途中写下了此诗。该诗通过瞿塘峡「险」「滩」两大特点,渲染了瞿塘峡的险峻。最后一句说的是自己的愁高过滟滪堆,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哀愁。

际晓行巴峡,余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院,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按行。

登高万并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唐·王维【晓行巴峡】

简评:王维在荆州襄阳候选,后溯长江西上,进入今天重庆三峡一带,此诗即为去巴峡途中所作,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东部民歌中的一种。唱时,以竹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婉转动人。刘禹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期间,依调填词,写下10多篇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模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唐·陈子昂【白帝城怀古】

赏析:此诗是陈子昂初次出川入京时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描绘白帝城周围雄奇险峻的景色,抚今追昔,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旅途感慨。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翻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唐·李贺【巫山高】

赏析:【巫山高】为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唐代以前就有很多诗人作过此题。李贺这首七言古诗在描写巫山的景色的同时融进了有关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写得缥缈幽冷,饱含历史沧桑感,将巫山地标性的传说融入到巫山的景致和气候中,巧妙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唐·杨炯【巫峡】

赏析:杨炯这首五言古诗,叙述巫峡之长,展现了巫峡的幽深窅远和两岸峭壁的险峻。以巫峡的凶险莫测联想到自己的仕途莫测,油然而生无可奈何之伤感。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

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唐·张九龄【巫山高】

赏析:张九龄这首【巫山高】也并没有脱离历代诗人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之情旨。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唐·王昌龄【巴陵送李十二】

赏析:这是一首写给李白的送别诗。作者王昌龄和李白在巴陵的长江中,乘船随波飘荡;遇到洲渚,把江水暂时隔开。即使我们分开,也可以通过书信来交流。高山连绵不绝,已经看不到巴陵城的秋色。天色已晚,却只看到了水边的芦苇和水明弊唯中的白云。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唐·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赏析:岑参被免去嘉州刺史乘船沿长江东归途中,在长江的某个渡口,即景抒怀写成此诗。诗中写尽了渡口的黄昏景色,抒发了思乡之情。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唐·孟郊【巫山曲】

赏析: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诗人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神女峰的传说、峡中景色完美地融在了一起,传神地表达出了诗人在行舟峡中的特殊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