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苏轼一首关于茶道的名篇,句句皆奇,字字皆奇,被誉为千古绝唱

2024-07-20国风

苏轼一生爱茶,对于采茶、制茶、烹茶、点茶有研究,对于烹茶之水则更加讲究。曾多次在诗文中提起煮茶用水之事。

公元1100年,62岁的苏轼仍被贬在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苏轼在儋州生活之艰难,远超后人想象。

初到时,苏轼暂租公房蔽身,因房屋年久失修,下雨时一夜三迁,当地一个官吏很是仰慕苏轼,遂派人稍加修葺,不成想被政敌得知,后将苏轼逐出公房,并罢免了那个官吏以示惩戒。

无奈之下,苏轼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建一间茅屋,自命为「桄榔庵」。仿佛煮茶候汤,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心性和对苦难的耐性。这一年的春天,儋州,月夜,江边,汲水,煎茶,苏轼写下了这一首诗【汲江煎茶】。

【汲江煎茶】

苏轼〔宋代〕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首诗的大意是: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这首诗将诗人月夜临江取水,舀水,煮水,点茶,品茗全程作了一番细致又精美的描述。

首联是写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活水」,即江水;「活火」,旺水。两「活」相配,茶事所贵,是品茗行家的经验之谈。

颔联 写月下汲水。这是一个极清极静的世界,这是一种极妙极美的感受:一轮清月,映在镜鉴似的水面上,当清波流入瓮里,这清波上的明月也被贮入瓮中。

当诗人用小杓将江水舀入瓶中的时候,一条大江的支流被分入了瓶中。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

颈联写煎茶。此二句一句写煎茶,一句写倒茶,但仍不离前四句「清」的主旋,而且,诗人特意把「雪乳」、「松风」二词置于句首,入眼就是雪色皎洁,闭目则闻松音如涛……

「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松风」,形容茶声。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结尾品茗——如此佳茗却喝不了三碗,乃穷愁困顿所致,整篇安闲恬适的氛围中又平添了几丝悲凉萧疏。

「枯肠」一句,翻用唐代卢全【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意,写新茶之美。可是苏轼面对着如此佳茗,却喝不下去。原来他煎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喝茶!他兴致勃勃地亲到江边取水,又不厌其烦地煎茶倒茶等等,只不过是在贬谪天涯的孤寂生活中寻求一种排遣罢了!

此诗前六句,极写水之清,月之明,雪乳松风,渲染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结处却凄凉惨淡,异常悲壮,前后反衬,愈见诗人人品之清,也愈见诗人命运之悲了。

九百多年前的儋州月夜,诗人把江中的明月舀进了春瓮;九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一片明月分别泊进了多少后人的心湖!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