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马英九与台青睹秦俑品文脉,直言「从古籍里证明钓鱼台(岛)不属于琉球」

2024-04-07文化

「感觉书本的内容‘跳’到眼前,非常惊讶!两千年前就有这样庞大的地下工程,看到时十分感动、惊奇。」6日上午步出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台北大学经济学系大三学生林新越向记者分享了目睹秦俑真容的惊喜。

登城墙,访秦俑,品典籍,赏「大唐」夜景……5日至6日间,包含林新越在内的 20位台湾青年学生随同马英九先生,度过了特别的「长安十二时辰」。

6日上午,一行人参观了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台青们从前多在课本或影像资料中见到相关介绍,今次亲临现场更感新奇,纷纷与恢弘的兵马俑「军阵」合影留念。沿坑道前行,林新越嗅到泥土的厚重气息,看到秦俑保存得如此完整,复原后重新展示在世人眼前,他认为这是「最感动的一面」。

当天下午,马英九和台湾青年一行来到位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该馆背靠圭峰、北望渭河,主体为高台建筑,呈现出庄重大方、严整开朗的汉唐风格,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分馆之一,集中保藏、展示国家版本资源。走进展馆,满墙典籍入目,令台湾青年万柄汉直呼「壮观」;参观丝绸之路版本展时,台湾女生许嘉芸了解到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步入「洞库」,中国国家版本馆馆长刘成勇化身讲解员,向马英九一行介绍了宋、明、清代六份珍贵典籍。

首先是宋拓本【西楼苏帖】,是苏轼现存的第一部书法丛帖,为宋拓孤本,收录苏轼行书、草书、楷书诗文和信札,是国家版本馆的镇馆之宝。苏轼存世墨宝距今年代最近的一件是【致知县朝奉尺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日……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清楚表明,到古米山(即久米岛)才入琉球境内,钓鱼岛在当时已属中国。」听取明抄本【使琉球录】介绍,马英九频频点头,对文本似不陌生, 「这是我们研究钓鱼台(岛)的人一定要读的。从古籍里证明钓鱼台(岛)不属于琉球。」

20世纪70年代「保钓运动」兴起,彼时在美读书的马英九是「保钓热血青年」。 数十年来,两岸呼吁共同维护钓鱼岛主权的声音不绝如缕。

明内府刻本【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向马英九一行展示的【泉州府】提及「彭(澎)湖屿」,其中援引了唐代状元施肩吾从浙江移居澎湖时所著诗篇,他是大陆人开发澎湖列岛的先驱。刘成勇特别提及,台湾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明确记载此诗。该书简体版已于今年2月在大陆发行。

一并向马英九一行展示的,还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底本【公是集】、明内府写本【永乐大典】及丁氏家藏晚清名人书札,汇集写本、抄本、拓本、底本和刻本等版本, 均与两岸有深厚渊源,见证中华文脉传承相连。

「版本馆能将这么多古籍保存完好,对中华文明的传播绵延有不可灭的贡献。」马英九在参观后向媒体表示, 台湾民间也非常重视中华文化,对经典古籍的重视,是存在于绝大多数台湾人心中的文化底蕴。

他还特别提及幼时母亲「灯下课子」、教自己念古文的往事, 期盼中华文明古籍的智慧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继续照亮中华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