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当代散文|春柳随想

2024-01-11文化

问/陈士葆

惊蛰一过,天气渐暖,万物开始复苏。曼妙的春光像上苍派往人间的天使,携着无尽的温暖降临人间。在暖意浓浓的春意里,早春的美在生命的觉醒中,在天地间荡漾开来。春来了,一层小草的嫩芽带着浅浅的绿意,泛着新生命的光泽,像初醒的婴儿,悄悄从地里钻出来了,远远望去,泛黄的土地上,依稀泛起一抹碧痕,似繁星点点,散布在田野的各个角落,给盼春、踏春的人们带来无尽的喜悦。

周末是放松心情的大好时机,收拾一下散淡的心情,带上相机,走出家门,投身春天的怀抱,信步绿意盎然的田野,去感受美好的春光。举目远望,「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一幕情景出现在眼前,大自然从沉睡中醒来了,「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轻试着婉转的歌喉,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欢欣;回归的新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一个蓬蓬勃勃,生机盎然的春天,用一抹新绿擦亮着每一个置身春天怀抱的人的眼睛。

我沿着一条小河一路走,一边欣赏着河边的垂柳。柳枝被柔柔的春风轻轻飏飏地吹拂着,鹅黄的芽儿刚刚冒出来一丁点儿,美目未盼,巧笑未开,婀娜的身姿如顾盼生辉的少女,优美的身影映照在清清的河水里。我驻足细瞧,发现柳条上密密竖排着像省略号一样细细小小的鹅黄芽鳞,恰似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洋溢着稚稚嫩嫩、水水灵灵的生命光泽,让春色弥漫荡漾在柔嫩的枝头。这个时候的柳芽儿,远看是一片片似有似无、如梦如幻的绿雾,就像宣纸上的国画,罩着一片嫩嫩的绿雾,那绿雾像薄纱一样灵透,呈现给人的是一种柔美的生机。春风一来,它就飘动;春风一止,它就静默。柳树,不择地势,没有一丝娇贵的习性,却蓬勃着生命的激情,用美丽的身姿站成春天里最美的风景。我情不自禁地举起手中的相机,将镜头对准眼前的柳树,记录下这柳色摇曳,春光迷人的风景。

春柳以其典雅清丽的芳姿赢得了古今无数文人的青睐,并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世界,成为了他们笔下倾情赞美和讴歌的对象。冬去春来,「春风杨柳万千条」,春色悄悄地在纤细的枝条上萌动、孕育,并最先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春上柳梢头,姿态婀娜,动人心扉,那动人心魄的美丽将春天打扮得更加美丽多彩。

柳树似乎就是专为文人而生的树,它没有松柏那般庄严肃穆,也不像白杨树那般挺拔清逸,更没有桃李那么艳丽多姿。可是却没有一种植物,具有如此繁复的意象,让浪漫的文人骚客吟咏不止。自幼喜欢文学的我,从历代文人墨客妙笔生花的咏柳诗文中,感受到了柳树耸立天地间所独具的那份神韵。随手翻开古往今来历代文人的诗集,不经意就会读到咏柳的诗句文章。

苏堤的柳,柳江边的柳,隋堤的柳,灞桥的柳;杜甫的柳,柳宗元的柳,柳永的柳,姜夔的柳,已经深深植根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让我们在诗词曲赋营造的优美意境里里,对柳树有一种特别的精神眷顾。在许多场合及特定的背景下,柳树都象征着炎黄子民灵魂深处的那份柔顺和浪漫的气质,柔软的柳枝成为情感传递的一个美好象征。

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一直到近现代,几乎历朝历代的文人都留下了咏柳的文字。柳树成为文人们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柳树是中国各地到处都能看到的一种最普遍的树种。这让处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中国文人们都能从这种最现实,也最平常的植物中找到了一种相通的情感寄托渠道和方式,并生发出创作的灵感。自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传颂千古的诗句问世以后,杨柳便与人间的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

咏柳诗中借柳抒写离愁别绪似乎成了古代文人的一个主题。「杨柳枝,芳菲节,可憎年年赠别离。」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挚友,爱折枝相赠,此习俗至唐代已很普遍,「折枝」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因此,历代诗人写了不少折柳伤别的诗。古代交通和通讯很不发达,亲朋故友相见一次不容易,有时离别时刻也许意味着他们彼此之间的永别。

世事难料,无奈人们分别时刻只好从身边最常见的柳树上折枝相送,以表达心中依依惜别的那份难舍心情。现代通讯工具的发达,已经大大缓解了人们彼此之间的那种相思之苦,因此折柳送别的习俗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古人留下来的那些美妙诗句却让我们内心深处生发阵阵温暖与感动。

古代文人不仅咏柳,颂柳,还喜欢亲自植柳。晋朝陶渊明不只「独爱菊」,更爱柳,亲手在家门前栽柳五棵,自号「五柳先生」。唐朝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在柳江边广植柳树,美化环境,赢得后世文人的敬重,并留下「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管依然在,千株柳拂天」的诗句颂扬其功德。宋朝欧阳修,在扬州平山堂栽种的柳树,至今尚存,故被人称为「欧公柳」;近代清朝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为加强内地与新疆的联系,重修潼关至新疆的道路,并在数千里的旅途上广栽柳树。一百多年过去了,至今平凉、阿克苏等地仍可见到几人合抱的「左公柳」。为此后人还留下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以示对这位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缅怀之情。

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柳树,引来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这份情感自古至今,一脉相传。受这份感情的感染,柳树在我的心里,形成了一种雅而不肃、洁而不骄的形象。不论风吹雨打,还是灾害的侵袭摧残,始终保持着春来吐翠,夏来遮阳,秋来垂丝,冬来藏叶的习性。柳树有着那样坦荡、博大的情怀,以自己自然平淡的生命姿态、以一种品位的感触,感染着,温暖着我的生命情绪。面对身边的柳树,沿着小河一路蜿蜒,直通遥远的天际,我的心情也在摇曳的春风里,随着那成行的柳树,信步向着远方去释放心中那份快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