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国花鸟画当代形态的构建者——谈乔宜男写意花鸟画创作

2024-01-11文化

文 / 刘艺菲

主持人语: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外艺术和文化交流。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严格的遴选,第一代留学苏联的艺术家远赴苏联知名美术院校学习。他们牢记国家使命,从取经、学习转变为辩证地吸收、借鉴,归国后积极投身美术创作、美术研究和美术教育事业,为新中国的美术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带来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本期[时代人物]推介艺术家徐明华,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留苏」油画家与美术教育家,他带回了严谨与扎实的苏联画风,在将近四十年的油画教学生涯中言传身教,影响了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主的一代代学子。[本期名家]推介花鸟画家乔宜男,他的花鸟画兼顾工笔与写意两种表现形态,是一位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家。他长期在教学一线,对花鸟画教学和当下花鸟画的创作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当代花鸟画的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突围,既要处理好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也要着眼于社会的发展现实。对于花鸟画创作的发展现状和对未来的憧憬,乔宜男给出了自己的思考。鼻烟壶内画是一门独特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如何让这种古老的工艺在当下焕发新的活力,值得当代艺术家思考和践行。郭建永的玻璃雕塑艺术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与思考之下进行的实践样本。本期[案边点滴]走进郭建永工作室,请他谈谈玻璃雕塑创作的心得和体验。(阴澍雨、张译丹)

乔宜男近照

乔宜男,1968年生,陕西西安人。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现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代表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及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展二等奖。

传统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中国画当代形态的构建。在近百年社会与文化的变革中,由于人物画与山水画是对具体人物场景与环境的直接描绘,使得二者至少在视觉体验上达到了对绘画当代形态的反映。而花鸟画当代形态的构建只能从本体语言以及深层的文化背景与民族审美基因入手,全面综合地进行重构,由此方可达到对中国画守正创新的发展。

乔宜男的写意花鸟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他在坚持传统笔墨叙事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独具个性的画面视觉语言,在传统审美意境的框架内,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营造与时代审美共鸣的美学结构系统。

乔宜男是一位独具艺术禀赋的中国画家,扎实的学院教育背景,几代家学的滋润,加之在中国画创作理论上的建树,使他既有深厚的绘画创作实力,又有对笔墨传统的个人认知。他早期创作的工笔画就显示出了强烈的绘画个性,接续其后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就是以笔墨形式及意境审美为核心的思考与实践。他因具有时代共性的艺术实践方向与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探索,而成为当代花鸟画现代性变革的重要探索者(尚辉【乔宜男:花鸟画现代性变革的重要探索者】,【艺术市场】2019年第8期)。2022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郁郁朝花——乔宜男花鸟画作品展」上,张晓凌谈道:「站在乔宜男的作品面前,我们可以毫无愧疚地说,他与他的同道一起所做的工作,使我们有了中国自己的当代花鸟画。」

乔宜男 荷影 纸本水墨 124×124厘米 2022

一、一瞥惊鸿的视觉追求

首先,乔宜男的花鸟画在视觉追求上打破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造型特征,特别是在图式语言上有别于中国传统花鸟画以及近现代花鸟画的标准模式。他追求独具语言个性的画面形式,营造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这种视觉图式的基本语汇虽然来自传统,但经过解构与重组,如同乐曲的音符又被组合成了一种新的视听体验。他的画面以意象造型为主,同时又出现了大量抽象性因素。这种抽象性因素使画面的形式结构极具张力,凸显了独特的视觉强调性与审美异样性,使观者有一瞥而不忘的全新审美感受。他强调要在寻常生活中发掘创造独特的形式美感,这种共性中的个性即艺术创作的存在意义。比如他的【鱼乐图】,在几乎覆盖了画面全部的抽象墨块中,有几条游鱼在前行,画中的线以纵横之势进行延伸与叠加、组合与拓展,从而形成了块面重构与韵律节奏,画面的形式语言与人们对传统文化中「鱼」的寓意相结合,营造出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视觉体验。

乔宜男作品中的造型形象大多来源于周边的视界,他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并把这些观察到的造型样式进行笔墨上的精研与提炼。他说古人的二十四诗品应该增加一种「稚品」,因为稚拙美是一切生命的美学共性。所以,他笔下的鸭子画得稚拙可爱,山雀憨态可掬,猫头鹰笨拙呆萌,他画的小鸟像风中离开母亲的孩子,孤寂、艰辛而坚定。他给传统绘画以物寓人的比兴手法找到了自己在生活感受上的注解,他继承的是传统绘画塑形的要旨而不是结果。

乔宜男作品中强烈的形式语言和图式特征是他不懈努力使然,这种图式语言与造型特征使观者获得了全新的审美感受,使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成就了一瞥惊鸿的视觉效果。由此,他在当代众多写意花鸟画家中脱颖而出。

乔宜男 花季 纸本设色 124×124厘米 2022

二、得于象外的笔墨认知

中国画无法回避的课题就是每个艺术家对笔墨的解读。笔墨是中国画学科的基础词汇,对其的认知决定了创作主体的一系列技法生成与实践结果。乔宜男对笔墨的认识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认为笔墨不是中国画的目的而是手段,所以在他的认知里,笔墨既不是作品的唯一,也非底线,而是中国画达到审美目的的方法。换句话说,中国画的一切故事都需用笔墨来叙述,不论是画面形式,还是内在的精神诉求。中国画的笔墨来自自然之象,形成于笔纸之中,又独立于象外自成系统。

乔宜男作品的感人之处就在于他没有以古人画中之程式化的笔墨去造型、叙事,而是与生活中的感动紧密相连。看他的创作,其笔墨生发于自然,他看似个性化的笔墨却都与写生有关,他多在具体的生活中寻找创作之源。他的笔墨是源于合阳黄河湿地斜风细雨中的芦苇、源于王莽万亩荷塘大象天成的荷叶、源于苏州园林里与竹为伴的太湖石、源于南疆戈壁滩中焦渴的番茄园……因为来自具体的物象,抽象的笔墨便有了情感的温度。

传统中国画重用笔,其实墨更是用笔的外像,是一种经过内心活化的笔迹。他画中湿笔的氤氲之气极具现代美感,在笔墨的蒸腾中,墨显其形,冲而不盈,看似率性的用笔却形成了精致的形式与得来天成的和谐统一。

在画面的结构上,他不是直接画花与鸟,而是给花鸟描绘了一个属于它们的天地,这个天地没有人类的聒噪。虽然生存艰辛,生死无常,但也有侧身天地的逍遥。就像乔宜男羡慕游鱼的自在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是他对侧身天地而逍遥的精神向往。

传统笔墨是艺术太空中的黑洞,其强大的引力使得许多画家穷毕生精力而探索。乔宜男没有沉醉在笔法、墨法程式化的套路中而盲目追求传统笔墨的表象,他凭借其独立的个人审美追求与自己对中国绘画的认知,借用传统的力量把其他审美因素相融合,在黑洞的边缘找到了一个平衡的轨道。通过笔墨塑造和笔墨革新,乔宜男作品中的文化诉求与当代性特征得到了诠释,而他是真正进入了「花非花」的境界,从而在笔墨观念上使花鸟画从传统走向了当代认知。

乔宜男 夏风 纸本设色 183×143厘米 2021

三、艺苑独思的美学向往

与历代画家一样,乔宜男的绘画语言,是东方审美意境的赓续,他作为当代写意花鸟画家的一个显例,寻找到了个人美学向往的高地以及当代美学呈现的独特路径。这种美学追求不是简单的绘画技法与语言自身的创新,而是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焕发与反思,更是在传统文化脉络根本规律基础上的时代演进。

乔宜男独思的美学追求得益于他对艺术审美细微独具的敏感,以及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对中国花鸟画发展方向的思索,同时,他更注重个人美学修养的滋补,从他的作品里即可看到对艺术探索之路的坚定决心,也可以看到对花草生灵的温情眷恋,他注重每一刻细微的生命体验。王鲁湘评价:「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江湖世界,这是我特别看重乔宜男花鸟画的一大特质,不同于20世纪以来为花鸟画肖像的画法,也就是说这是对花鸟画近代演进的扭转,这个扭转不仅仅是简单地把花鸟和山水相结合,而是为花和鸟创造了一个属于它们的美学江湖。乔宜男有这种创造花鸟画美学世界的意识。」

总的来说,乔宜男的花鸟画创作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审美空间,这个美学系统的气势容纳了以往的花和鸟,创造了一个天地冲淡、生命自由的中国画意境。

刘艺菲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