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国服饰的内涵,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

2024-03-16文化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正式名称为华夏衣冠。汉服起源于华夏文明肇始的炎黄时代,定型于春秋战国,汉民族在汉朝正式形成后遂有汉服之名。此后,历代均有沿袭,但其基本特点从未改变。直到清初,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使得服饰制度崩溃,汉服也逐渐消亡。

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简牍】「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我们知道,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史上,儒家、道家思想文化对古代历史统治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中国服饰又作为古代统治者一种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势必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

图片来于网络

其中,以汉服为例子。

一、汉服的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服饰应既不过于突出,也不能过于简陋,要适中,这样才合乎礼仪。讲求的就是一种包藏却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平和、内敛之感。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厘米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祓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这里的中缝为衣身前后中央处的垂线,象征中庸、正直,用来检视衣着是否端正。


若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而根据裾的长短,汉服分三种长度:襦、梪、深衣。


衣裳相连,古称深衣。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他面料刺绣缘边。深衣这一形制对后世服饰影响较大,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深衣的衣身曳地,行不露足。既符合儒家的礼制又典雅端庄;


另外,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衣袖也有宽窄之分并多有镶边,衣领较低,可以露出三层衣领,也称为「三重衣」,富有层次感和含蓄美。

图片来于网络

二、汉服的以右为尊和阴阳思想


汉服服饰中,衣领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就是最典型的汉服领型——「交领右衽」。


衽,本意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中国历来「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点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汉族的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是用左衽,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不要布钮,以示阴阳有别。此外还有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直领」和「盘领「。便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询一下。

图片来于网络

三、汉服的权力象征


我们知道,古代汉服的权力象征就是服饰中的图案,比如汉服上的龙凤图案是令人熟知的。其实,古代权力象征不止服饰上的图案,还有系在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也是权力象征之一。


汉服的隐扣分有扣和无扣两种。一般情况下,汉服不用扣子,即使有扣子的,也要把扣子隐藏起来,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即可。


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带子是一对,将这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即完成穿衣过程。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具有实用性、装饰性,还是权力的象征。


总的来说,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于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汉服饰处处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倾向和儒家、道家的思想内涵。

图片来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