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亮相武汉博物馆

2024-03-16文化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实习生杨子妮、通讯员丁燕、龚永平)3月15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长沙博物馆与武汉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长沙窑瓷器精品187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

展览分为「焰红石渚」「千瓷百态」「多彩釉色」「瓷上艺术」「童趣盎然」和「丝路明珠」六个单元,分别从窑址的发现,产品的品类、釉色、装饰技法、瓷塑造型,以及产品的出口外销等六个不同角度,系统全面地展示了长沙窑产品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和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唐长沙窑「大和五年」三器耳陶范(一级)

据介绍,长沙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铜官镇瓦渣坪一带,又称「长沙铜官窑」。长沙窑兴起于「安史之乱」后的8世纪中后期,鼎盛于中晚唐,衰落于五代,其生产规模宏大,功能布局明晰。长沙窑融合南北陶瓷烧造技术,首创瓷器釉下多彩工艺,并广泛地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用于瓷器装饰,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装饰新风尚。在「南青北白」的瓷器分布格局中,长沙窑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对宋以后瓷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长沙窑的兴起,打破了当时以青、白单色釉为主的瓷器生产格局,成功烧造出青釉、酱釉、白釉、绿釉、黑釉、红釉以及窑变釉等种类丰富的色釉瓷器,并在单色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最终形成了瓷器生产青、白、彩瓷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展品中的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花鸟纹瓷壶,造型挺拔,线条流畅,釉色为浅褐,虽偏暗但不失油润光泽。最妙的是器身画一只立于荷塘的水鸟,姿态翩跹,悠然自在。

长沙窑产品的装饰手法亦有其独特之处。其以彩绘、书法、贴花、贴塑为主要特征,以釉下多彩工艺为基础,吸收多元的文化成分,尤其注重借鉴中国书画的笔墨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开创了中国彩瓷文化的先河。唐长沙窑「一别行千里」瓷壶,造型稳重敦厚,釉色为乳浊白釉,器身以行书五言诗为装饰,书曰:「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笔意洒脱随性,无拘无束。长沙窑产品上所题诗歌均以毛笔书写,行、草、楷、隶兼备。诗文内容主要反映商业活动、爱情生活、游子情怀、士子离别等。

唐长沙窑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

唐长沙窑「一别行千里」瓷壶(二级)

长沙窑模印贴花艺术颇具特色,有人物、动物、植物、花鸟等各种题材。其制作过程是先制模、翻范、印贴花,然后将贴花粘贴于瓷坯的相应部位,最后挂釉烧成。模印贴花多附于瓷器的系和流的下方,为器物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件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双系瓷壶属国家一级文物。该器稳重敦厚,在流与双系处的瓷胎上贴模制的人物纹作为装饰。模制的人物纹衣着繁复,手舞足蹈,表情生动,生活气息浓郁。贴花的工艺手法,如浮雕一般十分有立体感,但又比手工逐件浮雕效率大大提高,可见当时长沙窑的产品已经进入分工细化、大量量产的状态。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人物纹双系瓷壶(一级)

晚唐时期北方持续战乱,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凋敝,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日益凸显。长沙窑主动吸收和植入域外民族文化元素,创造性地生产适销亚非地区的产品。作为长沙窑瓷器产品交易集散地,长沙成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为推动唐代的海外贸易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览于3月15日至5月5日在武汉博物馆一楼交流厅展出,观众可免费参观。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