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张斌:探索睡眠医学神秘魅力 共促国人睡眠健康|致敬中国医师节

2024-08-21健康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睡眠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进入21世纪前,国内可能很少会把睡眠问题当成一种疾病去看待;睡眠医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本(ICD-11)中,睡眠觉醒障碍已独立为第七章,前一章是精神疾病,后一章是神经系统疾病,我国2019年专培系统里已将睡眠医学纳入内科下的三级学科。睡眠障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不是作为其他疾病的一部分,足见其重要性。

人为什么会睡?人为什么会醒?睡与醒之间是如何转换的?睡眠的意义是什么?睡眠的节律是什么样的?作为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脑病研究院副院长张斌教授 带我们一起探索睡眠医学的神秘魅力。

从探索神秘到与睡眠医学同频共振

睡眠、饮食、运动、良好的心情被称为四大健康基石。以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为代表的睡眠疾病,被认为是万病之源。「长期失眠或打鼾的人,容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焦虑抑郁等躯体、精神疾病,还会带来很多社会卫生经济学损失,如直接医疗费用,间接的交通费用、误工、劳动生产能力下降等。」张斌谈及了健康睡眠的重要性。而在他刚入行时,国内睡眠医学领域正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

「在刚开始选择睡眠医学领域的时候,自己对这个领域其实是比较懵懂的,全凭对睡眠、梦境这一神秘领域的一股子好奇。」2002年,张斌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科学系睡眠医学专业就读博士,开启了探索睡眠医学的神秘之旅。在之后的不断学习深造、临床实践中,张斌越来越发现睡眠医学的价值所在。

这其中让张斌比较触动的一件事是发生在2006年。当张斌在中国睡眠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一些异态睡眠(夜间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活动的情况)的学术内容后,央视找到他,希望做一期相关内容的「走进科学」节目,因为彼时大家对异态睡眠这一问题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充满神秘甚至惊悚感。张斌向节目组介绍了异态睡眠的人群特征:一类是调控睡眠中枢没有发育好的,如小孩有夜惊、梦游、尿床,到成人基本就非常少,几乎没有了;另一类往往是老年人群,正常人在梦境中,肌肉是没有活动力量的,老人大脑退化后这一功能也可能出现退化,从而出现随着梦境手舞足蹈、大喊大叫。

「当时节目组也觉得这个内容非常值得科普,专程到广州,找患者志愿者跟拍了一周。节目播出后,产生很好的影响,推动了很多人对这两个疾病的认识。」张斌告诉记者,「这件事给我的触动是巨大的,对于国内睡眠医学领域来说也有重要意义。从那以后,相关宣传越来越多,大家对这些疾病有了越来越多的科学认知,见到这样的疾病也不再惊慌。而在这之前为此去求神拜佛的也不在少数。之后的时间里,国内一直在不断开展睡眠医学的规范培训和教育,医生们从以前对此类疾病束手无策,到如今将其作为睡眠医学里的常见病和诊疗必备技能。我可以说正好搭上了我国睡眠医学发展的快班车,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工作充满价值。」

在规范基础上去创新、去赶超、去领先

张斌曾于2009年、2012年先后赴美国、法国巴黎学习,也是很多国际睡眠医学学术组织的成员。谈及海外求学和国际交流的经历,张斌认为,最大的感受就是睡眠医学的诊疗要从基本规范一点一滴做起,强调诊疗的规范性。

在推动国内睡眠医学规范化方面,张斌和学术界专家们做了大量的努力。「这些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撰写毕业后教育的教材,包括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即将出版的面向研究生和专科医生的「十四五」教材——【睡眠医学】。也撰写了很多规范诊疗共识指南,尤其是2016年发布的【中国失眠障碍诊疗指南】,今年将出第二版。国际睡眠注册多导睡眠技师培训项目,为全球职业提供认证。引进和推广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等。希望把最规范的、最前沿的睡眠领域诊疗信息同步给国内同行,再通过学协会、专家们自己的影响力进行推广,让我们临床睡眠医学能一直处在国际规范的行列里,最终是在标准规范基础上进行创新、赶超和领先。」

当然,目前睡眠医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如,尽管从学科分类体系上已经有了睡眠医学,但目前医院里还没有独立的睡眠医学科,更多的是精神科、呼吸科兼顾睡眠诊疗,导致在精神科看睡眠往往以焦虑抑郁为特色,呼吸科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为特色,而缺乏了对睡眠障碍全面、系统的诊疗能力。专科教育方面,目前大多数仍是毕业后教育,未纳入大学本科教育中,导致很多医生缺乏系统的睡眠医学知识。我国地缘广阔,规范基层医院对睡眠障碍的诊疗成为一大难点问题。为此,今年也出版了【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为基层规范化诊疗提供指导。此外,一些睡眠问题需要开展睡眠监测,而睡眠监测往往需要一晚上,需要大量人力设备投入,相应的收费却远低于国外,成本问题成为很多睡眠中心无法坚持开展下去的原因。「睡眠医学作为一个朝阳学科,相信在规培、专培、国家医疗体系建设和分类上慢慢完善后,学科必将迎来质的飞跃。」

开展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

推动成果转化

除了对规范诊疗的关注,张斌带领团队针对睡眠障碍临床问题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Lancet Psychiatry和SLEEP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超过3500次。在他看来,作为临床医生,应该基于临床的问题去开展研究。

张斌例举了团队开展的有代表性的系列研究。如关于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是张斌团队大力推荐的一个规范性方法,目前也是公认的治疗失眠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非药物的认知与行为调整,就可达到很好的效果。张斌团队将该疗法结合数字化模式,形成失眠数字疗法,通过APP等数字端进行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并通过为期3年的RCT研究证明了这种疗法可降低失眠,改善一些焦虑抑郁状态,通过数字化这一简便手段降低失眠慢性化率。今年团队在SLEEP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讨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特别是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的价值,对个人及整个医保支出都带来了获益。

张斌表示,通过这些基于临床问题的研究,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最终是为患者和广大人群的睡眠健康带去更多助力。

建立标杆 推动睡眠医学规范化发展

张斌介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是一个全疾病谱的睡眠医疗中心,睡眠相关的几大类几十种疾病,在这里都可以被识别、检查、诊断、治疗。该中心通过不断的运营探索,成为一个独立运营、可自负盈亏的睡眠医疗中心,为国内睡眠医疗中心建设提供了标杆和运营经验。中心每年面向全国开放100个进修全系列睡眠医学诊疗的名额,同时又有100个短期认知行为治疗等专项学习名额,希望通过这种传帮带级联反应的模式,带动各省区市睡眠医学的规范化发展。「这也是我们中心的定位:一方面是自身做好规范化的榜样;另一方面能给全国的睡眠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多方聚力 共促睡眠健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着重提到了睡眠问题,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也有了明确要求:小学生9个小时、初中生8个小时、高中生7个小时。体现了国家对睡眠健康的重视。」张斌认为,睡眠问题既是一大类疾病,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如一些睡眠科普宣传和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的内容,可以通过手机制造商、电信企业等终端,进行睡眠调查或进行一些闭环干预,共同推动睡眠健康。

「失眠的病人都到医院,医院就瘫痪了,一定要在居家生活过程中来解决这个问题。」张斌表示,「为此,在新出的【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里,我写的主要原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区治疗失眠的基础;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是可选的方式;药物放在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用药前需要去专业的医院科室咨询,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希望更多人能在社区、能在家里解决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