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最大第三方独立影像公司开卷,最终能否翻过公立医院这座大山

2024-06-23健康

最近,在一家社交媒体网站上,有用户分享了一则消息, 称某地区的一家独立医学影像中心承诺在两小时内提供检查结果

这位用户认为,这家第三方影像中心有效地解决了公立医院资源紧张的问题。

实际上,十年前,政策的积极推动是为了实现一系列美好目标: 降低医疗财政支出、缓解公立医院放射科的压力、增加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资本投入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三方影像中心并未达到这些高期望,发展之路充满挑战,最终能够持续运营的机构寥寥无几。

想要越过公立医院的影像科

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三方影像中心前景广阔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也被称作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一类独立于医院体系之外的医疗机构。这些中心运用包括X射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检查等现代医疗影像技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它们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最终提供专业的影像诊断意见。

在美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医疗诊断领域,并且是一个快速发展和高度关注的市场。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美国大约有6800家这样的独立影像中心,整个影像市场的估值高达一千亿美元。

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占据了约40%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其在美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高开低走,国内影像中心发展乏力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达到了77.4亿,但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仅有408.6万名医师,每千人口医师数为2.9人,这表明 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特别是就业报告指出,影像科是医生资源最为紧缺的科室,人才缺口高达70万。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在CT、MRI及PET/CT等关键医疗影像设备方面的不足。

与日本和美国相比

  • 中国的每百万人CT装机量分别是4.5倍和1.8倍的不足;
  • MRI装机量分别是5.0倍和3.6倍的不足;PET/CT装机量更是分别达到7.7倍和9.2倍的不足。
  • 面对医院内影像检测需求的激增和医疗资源的不足,独立的第三方影像机构凭借其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服务,提供了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和解决方案。这种将医院无法满足的需求转移到院外的做法,已成为行业的常态,同时也让影像医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专业价值。

    此外,中国的医疗财政投入相对有限,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也面临较大缺口,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基层医疗服务难以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自2013年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支持第三方影像中心的连锁化和规模化发展,特别是鼓励在县级行政区域建立区域性的第三方影像共享中心。

    在公立医院的强势竞争下,第三方影像中心要想从公立医院手中吸引患者并非易事。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公立医院的流量优势进一步凸显。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

    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 84.7亿 ,其中公立医院诊疗人次高达 32.7亿 ,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为 42.5亿

    尽管全国民营医院数量超过40万家,但它们的总诊疗人次仅为6.1亿,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大部分民众的就医需求,但它们使用的影像设备相对简单,医院自行配备并不困难。因此,第三方影像中心在民营医疗和基层医疗领域的生存空间有限。

    收入更多来自设备销售和配套服务

    该三方影像机构最初的想法是通过为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提供影像诊断服务,以及通过区域共享型服务缓解大三甲医院的排队压力。公司还计划利用自身打造的专家会诊平台,灵活运用专家资源。然而,它最终未能越过公立医院影像科的壁垒,新路并不好走。

    2019年

    公司开始拓展新业务"影像赋能解决方案",为医疗机构客户提供设备选择、采购、基础设备改造、培训服务、维修保养等一系列服务。

    这实际上相当于医疗设备维护供应商的角色。仅一年时间,这一业务就为一脉阳光带来了1.5亿元的收入,到 2022年已增至2.69亿元 ,占公司收入的三成,服务超过80家医疗机构。

    然而,近年来的政策导向似乎与影像中心最初的愿景越来越远。政策正在不断推动医疗设备的下沉。

    2023年3月21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意味着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限制逐渐放开,尤其是3000万以下的CT、MR设备不再需要配置证,医院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采购。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千县工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域次中心等"新基建"项目的推进,基层医院的设备配备水平普遍提升,这无疑会减少三方影像中心的市场空间。目前,上文提到的影像中心服务中,收入占比超过50%的主要是面向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

    在医疗市场中,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始终非常强大。第三方影像中心、跨区域跨级别医院转诊、医疗机构间诊断结果互认等政策一直难以大规模普及。这决定了在公立医疗体系的光环下,三方影像中心要想脱颖而出,面临诸多挑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