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创业者」虞先濬:「胰」路前行,勇攀高峰|致敬中国医师节

2024-08-20健康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随着近些年肿瘤诊治技术迅猛发展,胰腺癌仍是一种早期难发现、治疗少靶点,5年生存率与患者预期有较大差距的顽疾。30年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虞先濬,在华山医院普外科初入医学殿堂之时,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拼劲,将从事外科领域最难的胰腺癌外科治疗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14年前,虞先濬离开华山医院普外科,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建了胰腺外科;9年前,他在全国首创胰腺肿瘤内科。他的身上有着「创业者」的坚定信念,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更有着医者仁心和科学家精神。在从事胰腺癌临床及基础的道路上,他带领团队始终「‘胰’路前行、勇攀高峰、拥抱精准、走向卓越」,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学科,打造成规模最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胰腺癌诊治研究中心。

01

做一名优秀的胰腺外科医生

胰腺手术难度极高,虞先濬经常形象地称之为「在豆腐上绣花」。「肠子像衣服,胰腺是豆腐,胰管两毫米,胰液要流动,一旦漏出来,后果很严重。」虞先濬打的这个比喻,就是指胰头癌根治术的吻合环节。胰腺外科是普外科中最复杂、风险最高的专科。胰腺癌手术是腹部外科中范围最广、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术式,因此也被称为外科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而胰腺癌因为其发展快,预后差,被称为「癌中之王」。

「年轻时候觉得一定要把胰腺肿瘤攻克。」性格上「不服输、永远争上游」的虞先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想要尝试在这条别人都不愿意走的路上,推动学科的进步,创造生命的奇迹。

他在这条充满荆棘和挑战的道路上,一走就是30年。回首从医之路,虞先濬认为战胜胰腺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做一名优秀的胰腺外科医生。「毕竟教科书上都写着:手术根治才能让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而做好一台胰腺癌手术,又谈何容易?

外科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虞先濬师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终身教授倪泉兴教授,从手术台上拉钩开始,不断磨砺医术,精进外科手术技巧。从小手术起步,经过一步步训练,最后才接触到胰腺手术。「第一天跟着倪老师上台开胰腺癌手术,拉钩8小时,一动都不能动,又累又饿、头昏眼花。」虞先濬回忆起他第一次上台开胰腺癌手术,至今仍记忆犹新。

「一名胰腺外科医生的成长实在太不容易,除了自己努力坚持、刻苦好学,老师的悉心带教、薪火相传,更要感谢的是我们的病人。正是我们的病人才造就了我们。」虞先濬身为一名外科医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必须感恩我们的患者,优秀的胰腺外科医生成长与养成一定会付出‘血’的代价。面对有时不尽如人意的并发症与治疗效果,我们绝大多数的患者和家属还是充分信任医生,甚至理解医学科学中始终无法破解的难题。」

对此,他深有体会。从医之初,年轻的虞先濬主刀的第一个胰腺手术是胰体尾癌根治术,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患者的名字,这是一位山东老太太,术后遇上了最棘手的并发症「胰瘘」,且发生了感染,只能二次手术。

十天后,患者发生了大出血。「当时,她在出血,我的心也在滴血。」又进行了第三次手术,清洗、止血……整整抢救了36天,最后老太太还是去世了。现在他还常常会回想起这次手术。患者家属没有埋怨他,反而对他说:「虞医生,你们尽力了,你们辛苦了。谢谢!」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虞先濬感慨地说:「医生的成长,离不开病人的信任和支持。」

虞先濬表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胰腺外科医生,没有10年以上「摸爬滚打」是练不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胰腺外科医生,一定要「眼中有事,心中有思」,对于失败的病例要总结经验教训,并要通过临床研究以及科技创新,去解决问题,以「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做研究、去创新,最终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方案」。

在十年磨一剑的耕耘和努力下,虞先濬带着复旦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拿出的「上海方案」已达到引领国际的水准。他和团队发明的「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新方法,将术后胰瘘率从国际上的15%~20%降到7%。锐性淋巴清扫法,不仅清扫淋巴结更彻底,还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使手术时间缩短近50%。

02

不计个人得失为患者「搏」一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胰腺外科医生,你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除了坚定的信念,虞先濬指出,胰腺专业的专科发展需要医生具备一种情怀,有「搏」一下的能力,更要有「搏」一下的担当和勇气,具备关键时刻不放弃的担当和勇气,才能为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

老王是让虞先濬至今记忆犹新的另一位胰腺癌患者。术后一周,老王出血不止,无奈只能再手术止血,过了一周又「准时」出血,再手术,没曾想,老王的第三次出血还是来了……

凌晨4点,值班电话「叮铃铃」响个不停,接到电话的虞先濬马上往监护室冲。患者拉着他的手说:「虞教授,我受不了了,您就不要再管了。」「不行,你一定要坚持,再给我们一次机会。」虞先濬形容自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次他给患者尝试了「DSA 介入止血」的方法。这个疗法还是有很大风险,好在家属选择完全相信虞先濬。治疗抢救过程中惊心动魄,病人曾突发进一步出血,心跳血压急剧下跌,好在最后,虞先濬终于在「死神」手中抢回了病人的生命,而后出血的血管也堵住了……

如今20年过去了,老王依然健在,岁月静好的样子根本看不出来他一度走到了生死边缘。这就是虞先濬选择为患者「搏一下」所绘就的美好生活。

03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胰腺肿瘤学科

胰腺外科技术进步的黄金30年,也是虞先濬成长的30年。他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的「创一代」,他带领团队围绕「手术安全-手术根治-手术有效」——胰腺癌患者长生存「三部曲」,研发多种术式和器械、承担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国家级人才梯队。

以前,外科医生只能尽力保证「手术安全和手术根治」,但是哪怕手术再干净,许多胰腺癌患者往往在3~9个月后出现转移或腹水,最终遗憾离世。这让虞先濬开始反思,患者冒着巨大风险接受手术,如何让手术更有效?

从华山医院普外科到肿瘤医院胰腺外科职业生涯的经历,让他看待胰腺癌治疗有了不一样的视角。他认为胰腺癌手术需要肿瘤理念引领,将「手术有效」,即患者长期生存作为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目标。虞先濬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胰腺癌预测预后」的新理念,筛选出预后差的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达到缩瘤、降期、提高手术有效性的目的。还可预先筛选出哪些人群对哪种药物敏感,从而实现精准治疗。通过层层递进的新策略,使外科手术走向个体化综合治疗、精准治疗,最终延长患者生存期。

经过不断探索,如今,来「复旦肿瘤」就诊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根治术后平均五年生存率已提高到30%,中位生存期超过30个月,每年进行手术的胰腺恶性肿瘤近3000例,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胰腺癌诊治中心,并成为胰腺癌诊疗领域的标杆,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的学科建设成绩斐然,这里先进的微创外科技术已成为全世界风向标,吸引了很多国外医生前来学习。为更好地推行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理念,中心还创建了胰腺肿瘤内科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胰腺外科从「初创团队」成长为「内外兼修、临床科研兼备、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跨两院区、拥有152张床位的综合性胰腺中心,包含胰腺外科、内科、胰腺肿瘤研究所,上海市胰腺肿瘤的重点实验室,形成涵盖医、教、研的复合立体的胰腺癌诊疗中心。

虽然仅十余年成绩斐然,虞先濬却越来越能感受到身上更大的责任:「胰腺癌患者和家属的期待不满足于中位生存期30个月,而是期待成为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这也是我们胰腺外科医生的追求。现在看来,这条路还很长,还得慢慢走。」虞先濬说,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续奋斗、创新引领。

「我们医院正在创建国家癌症医学中心,作为院长我带领全院同仁,着力打造更多一流学科,培养更多名医大家,主动揭榜挂帅,解决肿瘤诊治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虞先濬表示,胰腺肿瘤学科在短短14年间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启示我,我们各个亚专科一定要在创新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打出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通过培育和发展医疗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将不断突破治疗和患者生存瓶颈作为己任,既要培养会看病的「专家」,还要培育会研究的「科学家」,力求在肿瘤临床研究中形成更多可以改写国际指南的「中国方案」「上海标准」,在新的征程上,进一步加快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的高水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