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十大元帅仅2位屹立不倒,其一朱老总,其二令人意想不到

2023-12-22历史

十大元帅仅2位屹立不倒,其一朱老总,其二令人意想不到

1927年秋天,主席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崭露头角,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崛起。随后的1928年4月,秋收起义部队和南昌起义部队在「朱毛会师」中胜利汇合,这个时刻标志着十大元帅陆续加入,拉开了「朱毛红军」时代的帷幕。

在主席毛泽东确立军事地位之前,曾两次放弃红军指挥权,进行后方休养或从事农村调查工作。直到1934年1月的遵义会议,主席毛泽东才正式进入军事指挥「三人组」中,与洛甫、张闻天共同领导。

在过渡时期,张闻天成为主席眼中的「明君」,掌握着重要的领导地位。主席毛泽东真正确立一把手地位是在1945年春夏之交的七大会议上。从那时起,主席一直领导着军队和民众,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建国后,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元帅陆续退出了核心领导层。

在七大到十大的历程中,虽然十大元帅中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但实际上能够屹立不倒的只有两位。这段历史见证了主席毛泽东的坚定领导和军民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了新中国的辉煌成就。

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朝气蓬勃的年代,朱老总,一个身份显赫的将领,月俸上千大洋的旅长和厅级高官。他放弃了荣华富贵,追随心中的救国救民之路,毅然踏上了欧洲的征程。

南昌起义的余音尚在耳畔,朱老总已经成为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坚定总司令,肩负着抗日救国的重大使命。真正的历史巅峰在那等待的时光中悄然酝酿,直至1945年的七大会议。

那是一个注定改变命运的时刻,会议厅内充斥着紧张而激烈的氛围。毛泽东宛如舵手,坚定地执掌着历史的方向盘。而朱老总,则是在他身后默默担当的坚实副手,他的存在如同一座无形的山峰,默默支撑着整个党和国家的前行。

七大会议上,朱老总的身影并非只是二号人物,更是五大书记之一。他与毛、刘、周、任一同被历史认可为全票得主,共同执掌着党的核心权力。这不仅是一场权力的分配,更是一场对国家未来的决策和规划。

新中国成立后,朱老总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他不仅肩负起三军总司令的职责,更是六位副主席之一,位列新中国的次席人物。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朱老总如同一棵沧桑坚实的参天大树,见证着国家的崛起和繁荣。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随着时局的变迁,1956年的八大会议上,朱老总的排名逐渐退居第四位。军旗不再高举,建设时期的浩荡浪潮中,他在刘、周之后,默默承受变革的风云。

即便在变迁的年代里,朱老总的地位依然屹立不倒。1969年的九大和1973年的十大,他仍然是那个战功赫赫、威望临世的将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低调而睿智的开国元勋,他是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元帅,十大元帅中的第二位「长青树」。

年龄仅次于四川老乡朱老总的刘伯承,曾在红军时期的宁都会议上投下了主席的反对票。这一决定,让主席毛泽东丢失了红军的指挥权。主席眼中的英才,他知人善任,长征时期坚持将被降职的刘伯承重新引入指挥中枢。

七大会议上,刘伯承担任了129师师长和晋冀鲁豫代表团的团长。尽管在大后方,他的知名度远不及朱老总、林总、徐向前等人,甚至在正式委员选举中不如陈毅、贺龙,但依然成功入选。

在我军核心层,刘伯承是委员之一,与后来的十大元帅中的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并列。新中国成立后,朱、彭、林等人升任副主席,而刘伯承和其他六位元帅则担任委员。

1956年,大地风云变幻,八大召开,刘伯承身临八元之列,与林彪、贺龙、陈毅等五位元帅同登委员之位。随着岁月流转,他在历次九大、十大中依旧风采不减,与新一代军事领袖如叶剑英、朱老总齐名,共铸革命辉煌。

在「教条主义」风潮中,刘伯承深受指责,风雨飘摇间屹立不倒。直至1977年的十一大,那时已年过八旬的刘伯承第四度荣膺委员之职,为自己的传奇人生留下最后一笔传世之篇。

这是一个纷乱不堪的年代,战火纷飞,而彭总的身影逐渐崭露头角,傲然屹立于十大元帅之列,然始于一场惊天动地的平江起义。在这历史的巨流中,他的命运在陕甘支队的岁月里被铸造,那是一个决定性的瞬间,一个扭转军事格局的关键时刻。

自1936年,当彭总站在陕甘支队的指挥台上,他便开始巩固军中副总的地位,这成为了他辉煌生涯的奠基之石。在那个严酷的战场上,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华,赢得了战友们的敬重与信任。

七大会议上,尽管「百团大战」备受矫枉过正的批判,可这并未能动摇彭总的威望。在会议的激烈辩论中,他坚定而从容地捍卫自己的决策,将自己的战略理念深刻地呈现给众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坚定与智慧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七大元帅之一,当选为委员。

彭总与朱老总是十大元帅中最早踏入核心局的人物。在八大会议后的仅仅三年,彭总却在庐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段辉煌的军旅生涯如梦幻般烟消云散。

而排名第三的林总,在庐山之后迅速取代了彭总的主战位置。九大会议成为他一生的巅峰时刻,他站在舞台的中央,光芒万丈。「爬得越高跌得越重」,仅仅两年后,林总也迎来了他的人生低谷。

排名第五的贺老总,参加了七大和八大,但在1966年以后,他彻底远离核心,身体饱受摧残,九大结束不到半年就病逝,为十大元帅留下了一段悲壮的谢幕。

还有两位开国元帅,参加了八大并当选核心局委员,却未能亲眼见证九大的召开。一个是1963年12月英年早逝的罗荣桓元帅,另一个是1972年1月离世的陈毅元帅。

在主席毛泽东的时代,最后一位进入核心局的是那位「大智若愚」的叶帅。

也有两位元帅在主席麾下未曾踏入核心局,他们是徐向前和聂荣臻。他们的军旅生涯或许没有那些风光,但他们却以坚定的忠诚和默默的奉献,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唯有朱老总和刘帅堪称「不倒翁」,尤其是那位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的刘伯承元帅。尽管他晚年长达13年的时间一直患病,但身为我军的创始人之一,军事院校的奠基人,他仍然是军中的一面旗帜。

刘帅之所以屹立不倒,根本原因在于他一直是一位纯粹的军事专业人才,不谋求个人私利,更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建国初期,刘帅毅然激流勇退,投身于军事学院的创建,为培养一代代军事精英贡献心血。

晚年的刘帅已经成为一只「病虎」,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与其他人并无任何利益关系。他以坚守初心的姿态,守护着自己创立的军事学府,虽病体羸弱,但心志依旧坚韧。

1977年的十一大会议,是一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刻,宛如历史长河上的一场重要交汇。在主席逝世后,这是一场象征着新时代到来的盛大盛会,也是邓公即将掌舵之前的一场过渡性风暴。

刘伯承,他在第四次当选为核心委员的瞬间,那高大的背影在会场中如同一株挺拔的坚树,矗立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坚毅,仿佛是对党和人民的坚定承诺,将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懈奋斗。

而叶剑英,第二次当选,他那深邃而坚定的眼神,宛如寓意着责任与担当的明灯。在这个新时代的黎明,他默默宣示着要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引领着国家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与此同时,徐向前和聂荣臻,第一次踏入核心圈,他们如同新时代的奠基人,为未来的军队描绘着崭新的轨迹。他们的加入,如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的军事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那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尽管叶帅直到十大才走上舞台的中央,但他的大智慧一直深受主席毛泽东的青睐。随着林总的坠落,叶帅逐渐踏上主持军中工作的道路,成为实际上的掌握军权之人。

邓公复出的时刻,叶帅与徐向前、聂荣臻这三位老将,一同肩负起为我军建设发挥余热的责任。这是一段战友之间的默契时光,在曾经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共同扛起了国家的责任。

叶帅的大智慧在军中传颂,他以睿智的眼光和决断的举措,引领着军队走向新的征程。当邓公复出,这三位老帅再次挺身而出,他们的坚守和奉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亮眼的篇章。

在战友情深的岁月里,叶帅与徐、聂共同书写着一段段壮丽的篇章,他们的智慧与胸怀,让整个国家在风雨中迎来了曙光。这是一场默契携手的战斗,是一段因为信任而更加坚韧的故事。在这个充满传奇的历史中,叶帅的大智慧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那个时代的黑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