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黄埔一期年龄最小的学员,一直活到1998年,孙女是家喻户晓的明星

2024-01-14历史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当纯净低沉带着颤音的歌声从台北一家医院的加护病房悠悠传出的时候,人们循着声音看到躺在病床上一位耄耋老人,满头华发的静静躺在素净的床单上。

在他的枕边,一位年轻的歌者,正带着无法抑制的哭腔,在他的耳边一字一句清唱给他听。那歌者一面轻轻握着老人的手,一面轻轻歌唱,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

这首【绿岛小夜曲】曾是老人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如今,已是弥留之际,老人只想在这熟悉舒缓优美的歌声里,静静沉睡。

绿岛像一只船,他恍惚中觉得自己也变成了绿岛怀中小小的婴孩,在无边无际的月光海里,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他只觉自己即将融入到它们广袤无际的怀抱里,化作一片云,一阵风,一缕海浪。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黄埔军校校歌】才是老人最爱的一首歌,也是老人晚年仍然会哼唱的一首歌,这首歌的旋律一直刻印在老人的记忆里,血液里,生命里,至死不忘。

可是,如今,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老人知道,曾经的万丈豪情,曾经的沙场征战,曾经的血雨腥风,早已是云烟过往,不提也罢。此时,他更愿意在【绿岛小夜曲】安静舒缓的抒情氛围里,静静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是谁?他就是曾经黄埔军校一期最年轻学员,后来官至国民党国防部次长,1951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素有国民党「儒将」之称的刘咏尧将军。

将军弥留之际,低低伏在他枕边歌唱的,则是他最疼爱的孙女,如今已经是红透两岸三地,家喻户晓的著名歌手。

提起刘咏尧这个名字,今天的人们或许已感陌生,可是,身为黄埔军校一期优秀学员,后来又至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刘咏尧与邓小平、左权等人都曾为同班同学。

学成归来后,刘咏尧深受蒋介石器重,多次被委以重任,还曾是军统戴笠的得力助手,其赫赫声名与出众才能为国民党各方人士高度肯定。

1909年7月,刘咏尧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家道殷实。从小接受传统私塾教育的刘咏尧,在10岁那年就考入当地颇为著名的岳云中学。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朝阳大学。

在北京朝阳大学入学还不到一年,1923年2月,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爆发,看清军阀吴佩孚真面目之后,刘咏尧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那一年,刘咏尧只有14岁。离开朝阳大学之后,刘咏尧直奔广州,要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

到达广州之后,刘咏尧不久就经人介绍进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

在讲武学堂,刘咏尧接受到了系统而全面的军事启蒙教育,从此开启了他投笔从戎的最初生涯。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于广州东郊的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本就是追随孙中山而来广州的刘咏尧,当听说孙中山一手创办了黄埔军校,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彼时,早已在心底立志要为国为民干一番大事业的刘咏尧怎么也没有想到,到黄埔军校入学的第一关就被挡住了。

原来,当时的黄埔军校在招生中有一条年龄的限制规定是「限18岁以上,25岁以下男子」,而刘咏尧当时只有15岁,黄埔军校的招生要求又极其严格,按照此项规定,刘咏尧无疑进步不了黄埔军校。

就在刘咏尧愁眉不展、焦灼无路之际,同为湖南醴陵老乡的陆军讲武学堂校长程潜帮了他一个大忙。

这程潜与孙中山先生本就有些交情,他又是同盟会会员,于是便向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议,让他的陆军讲武学堂与孙中山的黄埔军校合并。

就这样,刘咏尧和陈赓、宋希濂等人在内的158名来自讲武堂的学生,一下子都自动变成了黄埔军校一期第六队学员。这可把刘咏尧给高兴激动坏了。刘咏尧也因此成为黄埔军校一期最年轻的学员。

在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刘咏尧年纪最小,而年纪最大的则是时年30岁的曾扩情,同学们都叫他「扩大哥」,后来就连胡宗南、戴笠都对他「扩大哥」、「扩大哥」地叫着。

因为刘咏尧年纪小身子弱,刚入军校,很多教员都对他的日常训练表现很不满意。为了赶上同学们,刘咏尧不怕苦不怕累,夜以继日勤学苦练。每天晚上,同学们都能看到刘咏尧在夜色中的操场上汗流浃背地一圈圈奋力奔跑的身影。

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一年的勤学苦练,刘咏尧的体力耐力实战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令教员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第二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刘咏尧和一期学员们直接参加了讨伐陈炯明叛乱的两次东征,从学校一毕业就上了战场,年仅16岁的刘咏尧还担任敢死队队长。

在前后两次东征作战中,刘咏尧共负伤六次。每一次作战,他都坚决做到身先士卒,不怕流血牺牲,让队员们大受振奋,在战场,个个都无惧无畏,勇猛战斗。

有一次,一颗子弹洞穿了刘咏尧的左肩胛骨,当时便血流不止,然而,在经过数月休养之后,刘咏尧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第二次东征的作战中。

刘咏尧清楚记得,在攻打惠州,登上惠州城楼的时候,有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当场就因失血过多昏迷了,后来虽然被抢救了回来,那颗子弹却永远留在了他的头颅中,以至晚年的刘咏尧常常头痛,尤其是在阴雨连绵的天气。

因为作战勇敢,敢打敢拼,两次东征之后,多次立功的刘咏尧被蒋介石注意到了,很快就将他提拔为营长。

1925年11月底,第二次东征胜利结束。这年年底,莫斯科中山大学正式成立。刘咏尧作为黄埔军校优秀学员代表,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所建于莫斯科的中山大学专门用来培养军事和革命理论人才,国共两党均纷纷派出精英前往学习。

国民党此次共派出以刘咏尧为代表的10人学习团,共产党则派出了邓小平、王稼祥、张闻天、乌兰夫等著名人物前往。

在莫斯科,刘咏尧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位妻子韦碧辉。韦碧辉在国内曾就读于广州执信学校,此次是和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一道被选拔到此学习。在当时,韦碧辉是国内著名才女,刘咏尧对她的芳名也早有耳闻。

刘咏尧与韦碧辉结婚后育有两子,一名刘纬文,一名刘纬武。

从莫斯科学成归国之后,原本刘咏尧是有雄心大志的,他期望自己能够在战火的历练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大将军,然而,等到刘咏尧回到国内后,才发现事与愿违。

此时已经是1927年,逐渐大权独揽的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南京又创办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一心为国为公不同,此校主要是为蒋介石培养亲信服务。

回到国内的刘咏尧虽然职位在不断升迁,然而却也在一步一步远离战场。他先后担任的政训处总教官、政治部陆军少将主任,都是偏于文职的职位,所得非所愿,刘咏尧颇为怏怏。

数年后,他出色的政治宣传和军校教育工作能力又被戴笠看上了,又成为了戴笠的得力助手,曾出任中华复兴社(军统前身)中央干事等职。

在军统工作期间,思想进步的刘咏尧多次积极协助共产党人逃脱戴笠的追捕,成为白色恐怖时代共产党抵御敌对势力的关键力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刘咏尧终于得以逃离军统工作束缚,投身抗日战场。此时,当日和他一同毕业于黄埔军校的胡宗南已经升任第17军团长了。

刘咏尧参加抗日战争后,在正面战场上没有参与过大型战役,因而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除了在正面战场杀敌外,刘咏尧还担任多所大学教授,帮助国军训练学员。

在当时的湖南大学、陆军大学、中正学校,刘咏尧都曾担任过教授或校长,同时他还担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这样的身兼数职,让刘咏尧无法专心于战事,因而也就让人印象不深。

抗战时期,刘咏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事,大约还是在1936年,他曾亲自组织过上万人参加的全国童子军第一次大检阅,也曾轰动一时。

抗日战争结束后,刘咏尧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此时,他才36岁。

三年内战时期,刘咏尧远离战场,更多负责文职工作。自1946年起,曾先后担任国防部军职人事司司长、中正学校校长、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直至国防部次长。在国防部的地位仅次于白崇禧。

然而,不能在抗日战争上立下赫赫战功,于刘咏尧而言,距离他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不能不说是留在他心底的一个遗憾,即使官至国防部次长。

进入四十年代,刘咏尧的婚姻家庭生活也是不顺。与韦碧辉离婚后,两个儿子都随母生活,小儿子刘纬武尤其对刘咏尧心生怨怒。后来,经人介绍,刘咏尧又与第二任妻子钟光仪结婚。

1949年10月,眼见国民党败局已定,刘咏尧试图劝说在广州上学的小儿子刘纬武和他一道同去台湾,被15岁的刘纬武严词拒绝。

「你赶紧收拾东西,我今天来就是接你去成都,然后转去台湾。事不宜迟,你最好快些!」

「你问过我的意见吗?我为什么跟你去台湾?」

「共产党来了又怎样?他们比国民党强得多。」

看着儿子执拗的眼神和决绝的表情,刘咏尧仿佛看到十四岁那年执意要离开北京朝阳大学的自己,原来,他们都成长为一样叛逆的少年,只是眼前的少年稚嫩的心灵,曾经被他深深伤害过。

看着儿子疏离怨怼的眼神,刘咏尧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不得不尊重儿子的意愿和选择。就这样,韦碧辉陪着二儿子留在了即将解放的广州城。

与此同时,参加了国民党海军的大儿子刘纬文则先刘咏尧一步,于这年9月,坐船从厦门去了台湾高雄。

不久之后,刘咏尧从成都机场搭乘最后一班飞机离开大陆,飞往台湾。此时,他的二儿子刘纬武正走在欢迎解放军进入广州城的群众队伍中。

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新生的希望和梦想,对新政权,他们充满了无限期待和渴望,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进入台湾以后,刘咏尧出任蒋介石战略顾问,还兼任台湾大学教授。

1950年3月,因为叛徒蔡孝乾出卖,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被台湾当局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罪名逮捕。刘咏尧获悉后,主动到蒋介石处,为吴石求情,由此引发蒋介石对其不满和猜忌。

自此之后,刘咏尧主动退出军界,开始专心著书立说,先后写下【中国国民党党史】、【政治学概论】、【世界各国革命史】等传世著作。

1969年,大儿子刘纬文的女儿在台湾出生,刘咏尧忆起谢庄【月赋】里的名句:「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于是给这个孙女儿取名刘若英。

孙女的出生,给晚年的刘咏尧带来许多欢乐,刘咏尧对这个孙女异常宠爱,以至于家里的副官称这个孙女儿是「将军的将军」。

1971年,留在大陆的刘纬武带着母亲的叮咛和嘱咐来到台湾,与父亲刘咏尧相见。自大陆一别,父子俩已经是22年不见面。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管他曾经做过什么,他是你的父亲,你要去见他。」

人间别久都是悲。带着母亲的叮嘱和22年父子不相见的思念,历经人世沧桑忧患的刘纬武,最终选择与父亲和解。盈盈一水间,一见泯恩仇。亲人相逢,故土难回。晚年的刘咏尧愈加思念大陆故乡,也更加期盼两岸早日归于统一。

随着孙女刘若英在两岸三地的名气越来越大,刘咏尧对已经是大明星的孙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爷爷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海峡两岸早点统一。我老了以后也能叶落归根。你要多为两岸交流往来做贡献。」

1998年8月22日,刘咏尧带着巨大遗憾,在台湾离世。在遗嘱里,他怆然写道:「尧一生为国尽瘁,戮力疆场,运筹帷幄。或为国建言,璀璨议坛,献策良多。惟岁月悠悠,忽忽已年届九十矣。回首故国河山,犹未归于一统,不胜其感慨万千!」

悲莫悲兮生别离,于国于家何尝不如是?这是刘咏尧晚年萦绕在心头的最大心结。这一世,他早年刻苦学习,青壮年建功立业,晚年著书立说。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

唯一留在他心头的遗憾就是两岸不能统一。这是历史的原因,也是时代的悲剧。年至耄耋退居台湾的刘咏尧,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力挽狂澜,他只有寄希望于晚辈后生,寄希望于自己的孙女刘若英。

如今,人世展眼又是25年,惟愿将军最后的人生遗憾,不再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