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银桥晚年接受采访,坦露毛主席对粟裕评价:再不讲永远没人知道

2023-12-21历史

1961年9月,毛主席接见了英国军事家蒙哥马利元帅,在国际舞台上蒙哥马利元帅被称为二战期间盟军最杰出的指挥官之一,同时还是英国陆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挥官之一。

这么一位功勋卓越的指挥官在跟毛主席会面时称赞的说道:「 您是一位高明的军事家,战场上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面对这样一位杰出军事家的赞赏,毛主席没有马上表示赞同而是谦虚的说道:「 在我的战友里,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蒙哥马利元帅在谈话中说的这句话是在称赞毛主席,但因为不清楚战场上的详细经过,而选错了战役,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本可以接着谈话进行下去,不去管谈话出错的地方,毕竟这也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

可毛主席的选择却是纠正蒙哥马利元帅的说法,将淮海战役中的真正指挥家粟裕搬出来,还顺带对粟裕进行了一番夸赞。

这场对话也算的上是毛主席在外人面前公开评价粟裕的例子,除了公开评价粟裕,毛主席在私底下也没少对粟裕展开过评价,有的评价甚至连粟裕本人都不知道。

曾作为毛主席贴身警卫的李银桥,就曾多次听到过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多年之后晚年时期的李银桥在接受采访时就将毛主席一次对粟裕的评价讲了出来,并坦言道:「 我再不讲,永远没人知道了!

李银桥口中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究竟是怎样的一句话?除了李银桥所讲之外,毛主席还对粟裕展开过怎样的评价?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少不了去了解粟裕的革命之路,以及他在革命之路上跟毛主席之间的交际。

早年参加革命,「师从」毛主席

要知道粟裕算得上是第一批参加革命的人,而粟裕之所以参加革命是因为他早年接受到的教育,在粟裕九岁那年他就进了自家叔父创办的学校内就读,读了两年后粟裕又进入了县城内的学校念书。

在学习一事上,粟裕可是从小就没少下功夫 ,在县城内读了5年书后粟裕就报考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并且当年就被录取为选送生,但粟裕并没有顺利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中学习,因为当时错过了考试时间只能去了附小中学里学习。

虽然粟裕进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过程出了点岔子,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经过一年的等待后粟裕如愿在1925年考入了省立第二师范学院, 可就在粟裕进入学校后,省立第二师范学院的校长被害 ,这一下就打乱了粟裕在校内读书的计划。

在学校将粟裕等人送往武昌后粟裕痛定思痛,经过校长被害一事后, 经过学习后具有先进思想的粟裕认为,若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那光靠嘴上行动是不够的,解放的道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参加革命。

于是充满进步思想的粟裕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日6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党之后也就意味着粟裕的革命之路就此开始。

虽然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间很早,且参加了革命起义运动,后来还跟随着部队上了井冈山,但其职位晋升之路却不是那么顺畅,在职位晋升的过程中粟裕曾遇到近十年职位不变的情况。

虽然其职位变化的慢,但因为参加革命较早的原因,粟裕很早就接触到了毛主席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粟裕还只是个小班长,这让他几乎没有机会跟毛主席说上话。

但粟裕却丝毫不介意,身份差距太大那就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位置,抱着这样的态度粟裕在革命道路上没少在学习上下过劲, 光是毛主席在战场上调兵遣将的战法就让粟裕钻研了好久,直到将战法融会贯通之后才会放下去学习新的知识。

虽然在当时学会战法并未给粟裕带来上战场调兵遣将的机会,但他也从中学了解到了战场上的不少经验,这些经验足以用来帮助粟裕从班长升职到连长。

在当上连长之后粟裕跟毛主席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两者能够沟通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最关键的是在粟裕当上连长之后接到了一个命令,这个命令就是让粟裕带手下的连队前去保护毛主席。

正因为这次保护行动,让粟裕跟毛主席再次产生了交际,并且也在毛主席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为粟裕之后成为毛主席深受信任的指挥家做下了铺垫。

粟裕在成为毛主席「卫士长」的这段时间内尽职尽责,把保护毛主席的安全一事做到了极致 ,同时粟裕在毛主席身边做保卫工作的这段时间内,除了必要的工作汇报外就再也没有接近过毛主席,这种行为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好感。

在这段时间内粟裕也从毛主席这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了粟裕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背后少不了毛主席的一份功劳。

从「卫士长」,到「指挥员」

粟裕通过自己在军中的优秀表现成功在1930年时出任了红六十四师师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粟裕才开始了自己的领兵作战之路。

粟裕指挥的这支红六十四师隶属于毛主席管理范围内,这也让粟裕得到了更多在毛主席身边学习的机会 ,从一开始的站在指挥室旁边看,到后来在作战会议时给出自己的意见,粟裕只用了很短的时间,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早些年对部队指挥的研究所带来的回报。

在第一次反「围剿」期间粟裕曾给毛主席献出过计策,帮助拿下了战斗的胜利,到了第二次反「围剿」时粟裕直接自己上场,带领部队击败了敌军公秉藩部。

也正是这两场战斗让毛主席看到了粟裕身上的指挥才能,如果说后面的路都按照这样的情况走,那粟裕成为军队的头牌也不是问题,毕竟他有这样的指挥才能。

但粟裕在这几场战斗打完之后度过了快十年的「徘徊期」 ,在这快十年时间里粟裕一直是军队里面的师长,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多年后毛主席想起粟裕这位得力的老部并去寻找他时,得到的消息居然是粟裕可能牺牲了。

由此也能够看出粟裕过去快十年的情况过的是多么平淡,但好在苦日子马上要熬到头了, 1938年毛主席从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那得到了粟裕还活着的确切消息,毛主席在听闻此消息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毛主席在时隔多年之后有了自己「卫士长」的消息,但两人的见面还得有几年的时间,在未见面之前毛主席便一直关注着粟裕的动向,由粟裕指挥的韦岗处女战、黄桥战役等捷报传来让毛主席的欣喜更上一层楼。

面对这些捷报毛主席自然也丝毫不吝啬自己对粟裕的奖赏,这些也都是粟裕应得的,而粟裕也用了自己之后的行动回报了毛主席的奖赏。

1945年由粟裕指挥取得的天目山大捷传到毛主席这里时,让毛主席更觉得自己对粟裕的判断没错,得到捷报之后毛主席当场就对现场的周总理等人说:「 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粟裕多次立功,得毛主席评价

就在毛主席对粟裕那边表扬过后,粟裕那仿佛听到了毛主席的评价一般,在内战爆发后粟裕马上又给出了七战七捷的战绩,带领部队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敌军,极大的鼓舞了军队士气。

毛主席更是亲自起草文电,将粟裕的战绩通报给全军,由此也能够看出毛主席此时对粟裕的看重。

粟裕这边在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后也没有自满,而是在战场上打出了更多令人乍舌的胜利,这也让毛主席对粟裕更加欣赏了。

毛主席曾给自己定下个规矩,那就是党内的同志上门,不论地位高低、资历大小,从不出门迎接,但有两人来找毛主席时让毛主席破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其中一人是在苏联养伤回国后的林彪,而令一人就是粟裕。

1948年8月粟裕接到命令回到司令部中商量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而毛主席这时正在司令部中,在听闻粟裕的到来后毛主席显得十分高兴,随后就大步走到门外,拉住粟裕的手就说道:「 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

这次见面也是毛主席跟粟裕自1931年分开后的首次见面,毛主席在欢迎过粟裕后下一句就说道:「 有十七年了吧,十七年没见了啊。

见毛主席还记得上次跟自己分别的时间,粟裕自然在感动的不行,心中马上就被激动的情绪占满,这个在战场上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冷静指挥部队、料事如神的「常胜将军」,在这一刻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只驻足在原地紧握着毛主席的手连连向毛主席问好。

因为两人是同乡的缘故,这次毛主席为了迎接粟裕的归来特意准备了家乡中的辣椒来招待粟裕,由此也能够看出粟裕在毛主席心中占据着不低的地位。

在此次会面后粟裕在战场上更加神勇,毛主席在作战时也常派粟裕出战,每逢大战时期毛主席就会发电报给粟裕,在电报上告诉他:「 战场可独立处置,不要请示,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

虽然电文上没几个字,但已能够看出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给予了粟裕极大的作战自主权,这种权力放眼全军也少有人能够拥有,而粟裕也不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在全国解放前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上粟裕捷报频传。

粟裕正因在战场上的优秀指挥能力,才能取得毛主席的称赞,粟裕通过自己在战场上的神勇表现在毛主席心中占据了一片天地,以至于毛主席后来路过粟裕曾作战过的地方时都会向身边人介绍粟裕曾经的战绩。

例如在1953年时毛主席在陈毅的陪同下坐火车从南京回北京,这条铁路上经过了不少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作战的地方,每经过一处毛主席就会向身边人介绍粟裕当年有多能打仗,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多少胜仗。

这趟列车也经过了粟裕当年指挥的淮海战役主战场,当列车路经此地时毛主席感叹的说道:「 粟裕立了大功,是人才、将才、帅才。

毛主席身旁的陈毅接过毛主席的话说道:「 粟裕是当代樊哙。 」在陈毅说完后毛主席感觉此话不妥,于是便纠正着说道:「 粟裕一不是樊哙,二不是韩信,三我也不是刘邦;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是人民的好儿子嘛!

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是说给陈毅来听的,也是说给在场的所有人,更是说给世人来听的,当时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的李银桥自然也听到了毛主席这段对粟裕的评价。

但当时这段话并未传出,所以李银桥在晚年接受采访时将这件事情说了出来,让世人了解到了毛主席曾经对粟裕的评价。

得到毛主席如此高评价的粟裕虽然并未获得元帅的军衔,但其一生经历也足以「笑傲江湖」,更值得我们后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