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在解放战争初期负了重伤,赴苏联治疗,缺席了解放战争,直到1949年1月才回国。
淮海战役已经结束,但中共中央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仍在运作,正在组织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进行渡江战役。
当组织上安排他在这个时候重返前线时,他以「不熟悉总前委工作」为由予以拒绝,要求到第九兵团当宋时轮的副手。
他以为可以与老朋友宋时轮一起并驾齐驱,一同驰骋沙场。但是,随着渡江战役的开始,国民党的海军纷纷倒戈,我军前前后后一共接收了一百五十条舰船。
为管理好这些舰船,我们亟需建立海军。因此,他被指定为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着手组建海军。虽然他对海军的了解几乎为零,但他接受了任务。
华东海军的「成立大会」在江苏泰州城边上的一个名叫白马庙的乡村小镇上召开。参加者总共只有13个人,其中5个干部是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八十二师参谋长李进、三野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三野司令部作战参谋黄胜天和管理员温礼芝,还有8名战士。
张爱萍在组建海军初期,面临两手空空、缺乏机构和人员的问题。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以开放的态度欢迎所有会游泳、懂些水性的人员加入海军。
张爱萍深知海军技术性强,对文化水平要求高,但他坚持只要求新招募的海军人员学会怎样做才能使电灯亮,而不是要求他们懂得电灯为什么会亮。
为了建设好新海军,张爱萍向刘伯承求援,希望他能够亲自接见林遵,给林遵多一些鼓励和赞扬。然而,刘伯承告诉张爱萍,林遵想要取代他的位置,想要成为解放军的海军司令。
张爱萍对此表示不满,但他最终认识到,只有毛主席亲自出面,才能解决林遵等人的思想问题,推进新海军的建设。
林遵为何如此傲慢?他年轻时以出色的成绩考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后来又到德国深造,学习了海军潜艇技术,回国后在国民党海军担任要职。
毛主席采纳了张爱萍的建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接见了林遵、曾国晟、金声、徐时辅等人,他语重心长地强调说「我们要建立的海军」「是人民的海军」,并诚恳地请求林遵等人「共同为人民海军的建设而奋斗」。
林遵被深深打动,一个个站起来向毛主席行军礼,承诺「一定会全力以赴为人民海军的建设服务」。结果非常圆满。
林遵后来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院副院长,他表示,毛主席对他说的话,让他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