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落日余晖,崩解于「蛮族」的罗马帝国

2023-12-19历史

就欧洲移民问题,荷兰前首相马克·吕特曾警告称,如果欧盟不重新对边界加以控制,并阻止中东及中亚难民大规模涌入,就会有重蹈罗马帝国覆辙的危险。罗马帝国怎么会和难民扯上关系?历史是如此讽刺,今日属于日耳曼人一支的荷兰人,正是近1600年前毁灭(西)罗马帝国的「蛮族」的后代,这些「蛮族」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力量日渐壮大。

帝国门口的陌生人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安东尼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占领埃及,彻底结束了旷日持久的罗马内战。第二年,屋大维回到罗马。在为屋大维举行凯旋式时,罗马广场的雅努斯(门神)神庙的庙门被关闭。这座神庙的庙门战时打开,和平时关闭。由于战争不断,庙门已有300年一直开启。现在庙门终于关上了,这标志着被后世称颂的「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终于到来了。

战争真的离罗马人而去了吗?当然没有!「罗马帝国走向伟大,并非依靠哲学和科学,而是通过政治智慧和战争,战争是首要因素。」这个军事帝国是离不开战争的,至公元前12年,屋大维大体上确立了罗马帝国的疆界:东起幼发拉底河,西滨大西洋,南至撒哈拉大沙漠,西北则以莱茵河与多瑙河为天然屏障。帝国已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罗马公民」是个足以自豪的身份,与之相对的则是「蛮族」,那些在帝国门口徘徊的陌生人。

「蛮族」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最初只是指「不说希腊语的人」并无贬义,但是在罗马帝国时,它成为罗马公民对周边落后民族的蔑称,主要有日耳曼人、凯尔特人等,他们散布在欧洲中部偏北和东部地区。这些地方遍地被森林覆盖,又有广阔的沼泽地,还停留在氏族社会的「蛮族」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彪悍尚武,认为「能流血而获得的东西却去流汗,是一种耻辱」。

「自恺撒时代以来,罗马人就和日耳曼人对峙在莱茵河上。」在地理上作为北部的边界,易北河比莱茵河更有利。公元前9年,罗马军队远征军越过莱茵河侵入日尔曼人境内,建立了一系列基地,抵达易北河畔,并于公元前5年设置了日尔曼行省。但是,桀骜不驯的「蛮族」的反抗并未停止。公元9年,驻守日耳曼行省的瓦鲁斯和他的三个军团,在日耳曼人的伏击中全军覆没。整个帝国为之震惊,屋大维在罗马全城布置了日夜岗哨,并延长了行省总督任期。

「同瓦鲁斯的会战,是历史上最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之一。这次会战使日尔曼尼亚永远摆脱罗马而取得了独立。」罗马帝国北部的边界建立在易北河的美梦随之彻底破灭了,罗马的统治被限制在莱茵河以西,以致其北部边界长期处于「蛮族」的窥视之下。

罗马军队的「蛮族」化

不过,公元9年瓦鲁斯的失败只是一个孤立事件。公元1至2世纪时,罗马帝国国力强盛,尤以「五贤帝」时代(注:又称「五贤君」,公元96至180年统治罗马帝国的五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庇护、马可·奥勒留)为最。图拉真皇帝是罗马历史上最后一个伟大的征服者,「罗马军队战胜了同他们作战的一切军队」,从不列颠岛到幼发拉底河畔,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到了最大范围。但也正是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的支柱——罗马军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蛮族」战士开始进入罗马军队。

罗马人奢侈的生活方式

罗马帝国军队是在共和国时代公民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体是公民,公民的身份资格同服兵役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辅助部队」是一支由非罗马人构成的「蛮族」部队:「许多来自行省的人加入到罗马军队中,在服役期满后得到公民权。在军队中服役并不只是参加战斗,而是殖民、修筑道路和要塞等。军人们为未来的城市奠基,并对这些城市进行管理和负责这些城市的安全。」

大规模对外征伐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的主要内容,出于不断用兵的需要,他把罗马军团数量增至30个。然而,已经习惯于安逸生活的罗马人越来越讨厌战争,富人固然穷奢极欲,穷人也乐于享受帝国提供的「面包与马戏」,传统征兵方式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一些有钱人不再愿意到军队服役,「另外一些服役者则四处逃散,在被抓住后像奴隶一样打上烙印」。

帝国兵员的匮乏与维持庞大军队之间的矛盾迫使统治者另辟蹊径,在「蛮族」中征召兵员,既然「蛮族」大多好战,「让他们保卫帝国远比入侵帝国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公元100年,军团士兵5人中只有1人为意大利籍,此后的情况更是愈演愈烈,哈德良治下的军团士兵中,真正意大利公民所占比重已微不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常备军军团中的意大利公民更少了,「从奥古斯都(屋大维)时代的65%」,到212年已经「下降到不足10%」。

蛮族化得罗马军团

结果,来自罗马各行省和没有被征服国家的「蛮族」成了罗马军团主力,「一支从边民和野蛮人中招募来的雇佣兵是唯一一支保护他们(罗马人)的独立,同时又破坏他们独立的力量」。与此同时,「有几万,也许有几十万日耳曼人进入了罗马帝国」,「以‘同盟者’的名义居住于边境各省内」,以服军役为条件领取耕地,或以隶农身份「移殖到人烟稀少或荒芜的地区」。

日耳曼部落的迁徙

「五贤帝」统治时代,是罗马帝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帝国的军事战略由「攻势」变为「守势」。哈德良在不列颠岛上筑起贯穿全岛的长城,这不只是罗马力量的象征,还是帝国扩张达到极限的标志。军队的征服为帝国带来了土地、财富,促进了帝国繁荣,而且,只有对外显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国内和平。「罗马版图停止扩张,这是帝国遭侵扰的信号」,由攻转守的罗马帝国立即面临汹涌不断的「蛮族」入侵压力。

3世纪初,多瑙河彼岸的「蛮族」已从游牧转入定居生活、「向邻人掠夺财富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目的,战争成为民族生活的正常职业」。「日耳曼人对罗马人开始了进攻性的战争。在250年前后,战火烧遍了多瑙河口直到莱茵河三角洲一带。」

早期罗马军团一贯给人以纪律严明、锐不可当的印象,但此时「蛮族」化的罗马军队不仅数次溃逃,而且如同劫掠敌人一般劫掠罗马城市,甚至会因索饷而频繁哗变。养尊处优的军队「丧失了他们的军事纪律。他们甚至放弃了他们自己的武器……士兵们认为这种武器太重了。他们得到皇帝的允许不穿铠甲,后来,索性连头盔都不戴了」。指望这样一支军队抵御外侮,不啻缘木求鱼。公元238年,大批哥特人(注:日耳曼民族的一个分支)涌入多瑙河下游、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这个充满「混乱与危机,萧条与无序,被入侵和暴力」的时代,被称作「三世纪危机」这是帝国毁灭的先兆。

到下一个世纪,局势变得更加恶劣。经过几百年的迁徙,匈奴人跨过伏尔加河向西推进。375年,匈奴人打败东哥特,次年又进攻西哥特。欧洲「蛮族」遇到了比他们更野蛮的匈奴人,丧魂失魄之下纷纷西窜,「企图逃到这些野蛮人不知道的地方,重新安家」。匈奴骑兵的横行,使欧洲政治局面动荡了80年,受它驱赶的「蛮族」最后只能被「挤进」罗马帝国。

匈奴人入侵

这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大迁徙,整个日耳曼部落占这支迁徙大军的大部分。男子都武装并编制起来,准备摧毁一切抵抗和防备袭击。妇女、儿童带着少量家具和家畜,跟着一起上路。他们缓慢地向西欧富庶而发达地区挺进,越过罗马帝国的边界,早就以罗马佣兵身份居住在这里的同种族人向他们敞开了帝国的大门,「常常是一支日耳曼部落刚刚在帝国的某个地区定居下来,别的日耳曼部落就接踵而至」。这些「蛮族」无力对抗匈奴人的武力,却足以与同样由「蛮族」组成的罗马军团较量——「来自罗马各行省和没有被征服国家的「蛮族」已成了各军团主力,从此以后罗马步兵的特点便消失了」。公元378年,在亚德里安堡战役中,皇帝瓦伦斯与哥特人直接交火,在混战中,罗马4万军队全军覆没,将士约有三分之一败逃,皇帝及以下35名高级官员死于疆场。这标志着罗马人已无力保卫自己的边境,帝国只能在苟延残喘中等待死神的到来。

「永恒之城」的陷落

亚德里安堡战役的惨重损失使罗马军队的兵源几近枯竭,也使罗马人对战争产生极大的恐惧,很多应该服兵役的年轻人甚至剁掉自己的手指,以自残的方法来逃避兵役。在这种情况下,382年,新的罗马皇帝与哥特人媾和,将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地区赐予哥特人居住生活。作为交换条件,哥特人为罗马帝国提供兵员。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缓解了兵源压力,「蛮族」化了的军队只听命于自己的部落首领,「蛮族」将领成为罗马帝国和宫廷的主要依靠,甚至比罗马帝国的皇帝更具有权威。

即便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但仍然保持着不合时宜的骄傲。在罗马人眼里,哥特人是背信弃义的,法拉克人是极端残忍的,阿兰人则是贪婪的纵欲者,由此,统治者规定,罗马人严禁穿日耳曼人的服装。而贪婪的地方官吏抬高卖给哥特人的粮食价格,一条面包要付出一个奴隶的代价……凡此种种,最终「蛮族」被激怒了。他们原本只希望分享罗马人的荣光,「渴望全面恢复罗马的声誉并用哥特人的力量来增强它的荣耀」,最后却决心取而代之。

进入帝国的「蛮族」人口只占当地居民的5%左右,但罗马政府已经感到无力招架。五世纪初期,匈奴人开始在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进行掠夺,深知西哥特人不是匈奴人对手的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率领不到4万人的军队进攻意大利。一开始,同样是「蛮族」出身的罗马军队统帅斯提利哥,火速召回了在不列颠和莱茵河的罗马军队,两次将阿拉里克的部队击败(代价是,失去防守的不列颠和高卢随即在「蛮族」入侵下沦陷)。然而,可悲的是,斯提利哥却在408年以与「蛮族」勾结的叛国罪被杀害,导致3万「蛮族」将士叛逃。这样,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阿拉里克了。

前后历经三次围攻之后,罗马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公元410年8月24日,西方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在这一天,「永恒之城」陷落了。自罗马城建城以来,这是第一次被「蛮族」彻底攻占、大肆劫掠,「这座曾经制服世界的城市,如今也轮到它倒塌了」。

尽管它的海外行省快丢光了,缩回到了意大利的西罗马帝国还在苟延残喘。公元5世纪中期,在阿提拉率领下的匈奴大军越过莱茵河,蹂躏每一个经过的城市,威胁着整个高卢和意大利地区。面对强大的敌人,西哥特人与罗马人不得不结成联合阵营。公元451年,罗马与西哥特的联军在马恩河附近的沙隆与阿提拉的军队决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据称有百万之众,最后匈奴人败北,退出高卢。

汪达尔劫掠罗马城

后世的学者欢呼,这一场胜利从匈奴人的马蹄下拯救了欧洲。但是战后的欧洲,早已物是人非,成为「蛮族」的天下了。455年,另一支「蛮族」汪达尔人再次攻陷罗马,这一次的破坏远远超过阿拉里克。在鼎盛时曾拥有百万人口的罗马城,在汪达尔人离开后只剩下7000人。此时的西罗马帝国,「帝国是‘蛮族’的天下,军队是‘蛮族’为主体的军队,皇帝被日耳曼雇佣军玩弄于股掌之间」。寄希望「蛮族」化的军队拱卫帝国,只能意味着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蛮族」人军队统帅没有资格自立为帝,而是操纵朝政,为自己扶植一个又一个的傀儡,从455到476年,6个罗马皇帝死于非命。最后,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在索要土地未果的情况下,废黜了最后一个皇帝,宣告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姓奥古斯都名叫罗慕路斯。罗马城以「罗慕路斯」肇始,罗马帝国以「奥古斯都(屋大维)」开始。这一切在辉煌之后却都终结在罗慕路斯·奥古斯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