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00后大学生扮锦衣卫被批「令人不寒而栗」,某些媒体真能带节奏!

2024-02-01历史

1月28日下午,河南大象新闻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展示了一群00后大学生扮演锦衣卫在洛阳高铁站迎接游子归乡的场景,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很简单,也很淳朴,「想让务工人员下车后感到温暖」。

就是一个如此简单、单纯的想法,没想到,竟然也能在网上掀起一场波澜。看了看网友们的争议,反对的认为此举缺乏文化底蕴,大学生对「锦衣卫」的职能存在错误认知,扮演锦衣卫迎客令人寒颤。

除了个别反对声音,更多是支持和理解,穿着红色古装迎客图个喜气,没必要上纲上线,大学生们放假参与志愿活动,盛情迎接务工返乡人员,有创意、有善意,值得赞许。

00后大学生返乡,他们用富有创意的想法,迎接返乡人员的同时,也间接推荐家乡,展示家乡历史的厚重,这份善意不被理解和尊重也就罢了,竟然还要遭遇曲解,甚至无端指责和批评,这就有点过分了。

更有观点认为,不了解「锦衣卫」的本意,带去的不是温暖,反而是寒颤。

从穿红色古装就联想到锦衣卫,甚至是锦衣卫的职能,只能说明,影视剧看得太多了,入戏太深。影视剧中,对锦衣卫的形象塑造是特务机关,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鹰爪」,监视臣民,刻画着谈不上光彩的职业群像。

但,历史上锦衣卫,其前身是仪鸾司,宋代前就存在的一个机构,相当于仪仗队。

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一幅明代的【 出警入跸图 】,就十分形象生动还原了穿着飞鱼服、绣着春刀的锦衣卫们。随着历史演进,以及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锦衣卫的职能发生变化,逐渐演化为执行特殊任务的秘密部队。

了解历史,不能只观局部,被影视剧牵着鼻子走,更要全面的、历时的看。一看到飞鱼服,就联想到锦衣卫,联想到历史的残酷与冷血,只能说,那是存在于某些个体观念中的历史,是局部的历史。

说到飞鱼服,就不得不普及一个常识。飞鱼服只是明代的一种赐服,二品以上官员都能穿,并不是锦衣卫的职业装。一出现飞鱼服,就联想到锦衣卫,这是一种现代影视剧制造的刻板印象。

退一步说,返乡务工人员在出站的那一刻,他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切肤所感,只有来自家乡人的热情。下车的时候,他们只会想到家人团圆、阖家欢乐,劳作一年,他们卸下满身疲惫,只想感受到回家的松弛感,又有谁会去联想历史的宏大与严肃。

说到底,关于锦衣卫的讨论,实际上也偏离了时下返乡过节的议题,硬生生地把一番好意给歪解了。

在网上有段视频,一名大学生扮演者表示:「我们就觉得做得很有意义。」「有意义」充满智慧的回答,坦率、磊落、真诚。

在他们看来,这一行为本身,并没有外界所解读的多么「离谱」,这是他们对在外务工者表示一种敬意和尊重,以家乡人的身份,欢迎家人们返乡。

这份感情和共鸣,是独属于有地域认同的两个群体的共情与共鸣,它无关历史的宏大,也与文化底蕴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