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明朝升职最快首辅:多自夸,有辩才且擅批斗,误国投敌,夹头而死

2024-01-13历史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凌晨时分,兵部尚书张缙彦带着家丁打开正阳门,以迎王师……

于是,大顺军不费吹灰之力即进入北京城,朱明江山自此易主。

崇祯皇帝做出了一生中少有的正确决定:自缢于煤山。

虽有万千缺点,却不失刚烈之名。

当然,如果崇祯皇帝能够看到那些臣子们此时的做派,可能完全不需要再挂东南枝——奉恩门前已经是摩肩接踵,大量在京朝臣挤在一起,争抢着对大顺军表忠心。

一肚子的孔孟学问,却用来写降书顺表(这个锅儒家思想不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而作为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魏藻德,却不在此列。

毕竟,魏藻德具有「状元+首辅」的双重氪金 光环,自认为还是颇有些排面的,不需要排队争挤,只要在家静静等待即可,自会有大顺军来三顾茅庐——算了,一顾即可。

然后凭借个人的八斗之才以及悬河之口,未尝不可以与牛金星决一雌雄……

01

魏藻德(1605-1644),北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出身于军户家庭,以文才出名。

虽然魏藻德擅长王婆卖瓜,但是文才这方面肯定不是单纯靠吹出来的,毕竟是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状元。

当然,魏藻德的这个状元也有些水分。在殿试时崇祯皇帝亲自召见看着顺眼的48个贡生在文华殿奏对。

结果魏藻德的口才非常好,夸夸其谈,而且还摸对了崇祯的心思,以「知耻」作答——实际就是表忠心。

此外,还上号直播了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毁边墙入关攻打通州时候,他所立下的御敌之功——事实却是清军在通州并未停留,也没攻打,因为此时孙传庭与卢象升已经赶到,只能撤军。所以,他魏藻德能御个屁的敌……

但是,这并不耽误榜一大哥崇祯皇帝感觉魏藻德人很不错,能处,于是刷了一个大火箭。

但不能因此就说魏藻德无才,因为即使抛去状元一说,他在会试当中也是名列前一百的,一个二甲进士还是稳的。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状元之后,即授六品翰林修撰,在两年之后屁股下面简直就是安装了两台猛禽发动机,直接蹿升为正三品的礼部侍郎。

这主要是因为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锦大败,洪承畴降清,大明江山危如累卵。于是崇祯下诏要求在京朝臣疏陈兵事,而魏藻德抓住了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口才优势,直接面对面来了一个君前奏对。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军事、政治、经济、民政、教育,头头是道,大概意思无外乎是只要让他魏藻德上位,大明中兴只在等闲。

这可真是Get到了崇祯的潮点,于是越阶晋升为礼部侍郎,不久之后即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成为东阁大学士——就这么入阁了……

从步入仕途到入阁宰辅,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对比之下,张居正中进士的两年之后——好吧,还在庶常馆坐小板凳、当庶吉士呢,距离散馆正式授官还有小半年时间……

02

魏藻德干别的不行,但是口才真是好,擅长辩论,而且很会揣摩崇祯皇帝的心思。

在入阁之后,坚持将礼部侍郎的职位辞掉,一副不慕名利的样子。

果然,崇祯龙心大悦,虽然同意魏藻德辞任礼部侍郎,但还是加了一个詹事府少詹事的头衔。

魏藻德的不慕名利,那是装给崇祯看的。实际却是玩得一手好倾轧,尤其是擅长批斗与扣帽子。

当时的内阁首辅周延儒虽然不是什么白莲花,但确实是勇于任事,锐意革除弊政、整顿军备,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比如火器专家孙元化只有举人功名,被周延儒越阶提拔为登莱巡抚,主持筹建登州火器营。

但是魏藻德却联合陈演处心积虑的抓周延儒的小辫子,大搞批斗、扣帽子,最终周延儒倒台,陈演上位。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魏藻德加正二品兵部尚书头衔,还兼任了一个工部尚书,全权总督 练兵、河道 以及 屯田 等诸事。

这些事务从事的具体时间太短,所以无法评价魏藻德干的好还是不好。

因为,很快呀,啪的一声——魏藻德即踢开陈演,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

从中进士步入仕途到担任内阁首辅,魏藻德只用了四年时间,既空前,也绝后。

问题是:在魏藻德担任内阁首辅的40天时间里,未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与决策。

唯一的一个举措就是号召大家一起捐款救国……

魏藻德自己捐了500两,还不如太监王之心,起码人家捐了1万两。当然他不是最少的,最少的是前内阁首辅陈演,真正是铁公鸡。

一直到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皇帝拉着魏藻德的手:「今事已急,卿可决之。」

意思就是:反正已经到这个地步了,你有啥想法直接办,不用和我请示了。

结果平日里能把死人说活、自诩王佐之才的魏藻德,却表演了一场徐庶进曹营。

把崇祯皇帝气得推翻龙椅,声嘶力竭……

03

实际可能并不是魏藻德故意气崇祯,而是他真的是一个大草包。

但是同样是干啥啥不行的,别人却可做到「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比如他的内阁同僚 范景文 ,还有户部尚书 倪元璐 、左都御史 李邦华 、左副都御史 施邦 、兵部侍郎 王家彦 、大理寺卿 凌义渠 、太常寺卿 吴麟征 ……

就在魏藻德居家-隔-离——不对,是默默等待大顺军来顾茅庐的时候,儿媳妇来劝公爹:「既食君禄,当报君恩,何不成仁取义?」

魏藻德老神在在的回答:「妇人之见!」

很快,大顺军即很没礼貌的破门而入,五花大绑,押送到了李自成、刘宗敏面前。

李自成问:「尔受特恩,为何不尽忠而死?」

答曰:「先帝失道,乃有此果。」

刘宗敏大怒:「尔小人也!既被点为状元,四年即任首辅,却如此诋毁君王?」

然后,自然就是「拷饷」的名场面。

大顺军规定:内阁大学士需要交出10万两白银,六部九卿、锦衣卫指挥使需交出7万两白银,其他官员按照品级高低,从1万到5万不等。

否则,死啦死啦的!

04

魏藻德作为内阁首辅,自然是需要交出十万两白银。

但问题是他真的没有——这无关清廉,只因入仕时间太短,从当上三品礼部侍郎到入阁,再到担任内阁首辅,位高权重的时间满打满算才几个月时间,之前在翰林院当修撰,能不挨饿就不错了,哪有机会搂钱。

而且入阁之后大明王朝已经是江山飘零,礼崩乐坏(没人送钱跑官)。大明国库更是能饿得死老鼠,贪腐空间实在太小。

所以,魏藻德使了大劲,折腾到底儿掉,才交出来一万多两白银——这已经不少了,几个月时间能搞到这些,属于是石头里榨油。

但是大顺军哪里会管那个?认定标准就是内阁大学士10万两白银,你作为内阁首辅,就拿出来一万多两?

「弄啥咧,你个哈怂,想糊弄额?看你大怎么眼弄你,么麻达!」

小夹棍,上起来……

到了第五天,开始用脑箍夹头。

你猜怎么着?

头被夹碎了……

藻德输万金,贼以为少,酷刑五日夜,脑裂而死——【明史】卷二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