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我的后半生——宁王朱权靖难后的蹉跎岁月

2024-04-09历史

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晚年有一本书名叫【我的前半生】,回忆总结了自己被改造前的人生经历。

同溥仪一样,在他几百年前有一位名叫朱权的人,他的人生同样分为将个阶段,前半生名震边疆,使敌人闻风丧胆,后半生却默默无闻,为了活命隐藏自己苟且几十年,而后半生的经历远远多于前半生,因此可以取名【我的后半生】。

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他出生在洪武十年。到了二十四年,十三岁的他被封为宁王。

这个宁王可不是安宁的王爷,朱元璋看中了朱权的聪明能干,于是将他封到了北部边疆的大宁。

这个大宁处于喜峰口之外,是草原和中原地区交界的重要据点,地位十分险要。而且朱元璋还给朱权配备了大量兵力,最后兵力达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可以说朱元璋将北方的精锐部队都交给了他。而朱权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他在短短五年间就成了北方一名战将,多次和兄弟们出塞作战,由于善于使用谋略取胜,和四哥燕王留下了「燕王善战,宁王善谋」的美称,如果一直下去朱权必定会以名将名垂青史,然而他的风光转瞬即逝,在父亲死后,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迅速坠落,最后成了任人宰割力求保命的鱼肉。

洪武三十一,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新皇帝上台后马上就开始了削藩,因此一年内周齐岷代四王被废,湘王自杀。

兄弟们的死让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慌了,他马上造反,掀起了靖难之役,从此和大侄子展开了皇位争夺战。

对于四哥和大侄子的内战,朱权不感兴趣,毕竟谁赢了他都是宁王,因此他决定采取中立,可是没想到四哥和大侄子都没有放过他,原因就是他实力太强了。

建文帝害怕十七叔和燕王合谋造反,于是马上下旨让朱权去南京。朱权也不是傻子,如果这个时候去了南京那就自己就是自投罗网,朱允炆可是毫无亲情的,自己只有留在大宁才能身家安全,因此他拒绝了皇帝的圣旨。

朱权认为自己留在大宁万无一失,可是没想到旁边的四哥朱棣也盯上他了。朱棣虽然造反,可是实力不足,因此迫切的需要朱权的兵力补充。

朱棣知道自己如果来硬的必败无疑,因此他决定给朱权来一个计策。

朱棣单枪匹马跑到大宁,一见到朱权就表示自己是被迫无奈才造反的,现在没办法请十七弟给自己向皇帝求情饶了自己吧。朱棣的演技太逼真,一想聪明的朱权也被骗了,于是马上答应并且让四哥住下了。

朱棣在大宁住了几天,北平的精锐部队趁着朱权的疏忽马上接管了大宁部队的权力。

等到忙的差不多了,朱权送别朱棣时,朱棣的士兵马上扣下了朱权,然后将朱权及其家人全部带回北平,朱权万万没想到自己玩了一辈子计谋最后居然中了人家的计谋。

到了北平的朱权已经没有办法了,于是只能上了靖难的战车,不过朱棣可不敢让他带兵打仗,而是让他以宁王名义写各种檄文,为了让朱权任命,他表示打败朱允炆二人平分天下。

对于朱棣的许诺,朱权只能一笑了之,这种鬼话谁能相信,可是自己已经沦为鱼肉,为了活命只能听从。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最后朱棣成功夺权了皇位,此时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朱棣为了拉拢宗室,大肆封赏。

朱权自然也不能接着再给朱棣写圣旨,他也找到朱棣讨封,当然他不敢提中分天下的诺然,而是表示自己不想再打仗了,不想回大宁了,想要舒舒服服的度过后半生,因此希望改封到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己希望到那里。

朱棣自然不能把这么好的地方给他,表示苏州距离南京太近,实在不行。

朱权听了表示苏州不行,那就去杭州(当时称钱塘)。朱棣一听,这可是国家钱粮大户,怎么能给你!他马上表示太祖曾经封五弟去,结果没去成,建文帝封他的弟弟封地杭州,结果也没去成。这个地方去不了啊,这样吧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几个地方都不错,你随便挑。

朱权看了看四哥,你列的这几块地方,荆州是十五哥的封地,重庆远的不能再远,建宁和东昌是哪我都不知道,你是根本就不想给我。

朱权苦笑后表示自己不敢挑选,就听皇帝的,让我去哪我去哪。

朱棣听了后,知道朱权这是服软了,于是他表示南昌不错,你就去南昌吧。

永乐元年,朱棣特意设宴送别朱权,然后宁王一家在朝廷官员的「陪同下」去了南昌。

到了南昌,朱权就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住哪?要知道朱权是藩王,自然要住符合规格的藩王府邸,可南昌虽然已经成为江西行省的所在地,但是在当时只是一座小城,根本没有适合的房子,而且现再修建肯定来不及。

在当时南昌规格最高的房子就是布政使司衙门,因此当地官员上报后,朱棣表示可以将布政使司衙门改成王府。

说是改装,但是朱棣并没有下达改建经费,朱权明白四哥的意思,于是下令就这样住进去,不准有任何改变,而且还要降低规格,因此这个时候的宁王府压根就让人看不出一点王府的氛围。这正是朱权的聪明,因此朱权已经从朱棣将自己改封南昌看出了朱棣对自己不放心,毕竟朱棣内心有愧,他最害怕朱权造反,因此朱权从到南昌那一刻起就决定必须低调生活,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后来发生的事果然不出朱权所料,朱权在到南昌生活不久,朱棣就派人来调查,理由是有人举报朱权在王府里举行巫蛊活动诅咒皇帝,并且大骂皇帝。

朱权没有做任何反驳,而是任由他们调查,结果将整个王府搅了个天翻地覆,没有找到一点证据,相反还发现了宁王太低调了,整个王府破烂不堪,没有丝毫逾制的地方,要不是宁王在这里根本想不到是王府,唯一好点的地方就是朱权读书的房间,据说朱权自从到了南昌从不见任何外人,每天就是读书弹琴,自娱自乐。

调查团将结果报告给了朱棣,朱棣得知十七弟在南昌的生活状态后,明白了朱权只是想活命不敢有举动,因此他决定放朱一马,因此在随后二十多年间,朱权在南昌过着悠哉悠哉的生活。

朱棣去世后,大胖子朱高炽继位,这位新皇帝一向以仁慈著称,为人厚道,不像朱棣刻薄,甚至于朱高炽开始赦免很多建文旧臣,因此朱权认为自己有机会了,他虽然在南昌住了二十多年,但是实在不适应南昌的生活,他想要去更好的地方,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朱棣欠自己的。于是他向侄子上书表示南昌不是自己的封地,希望换一个好地方。

朱高炽虽然不满父亲,但是对朱权,他居然一反仁慈的态度,直接训斥了朱权,表示「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我父亲给你这块封地都而是多年了怎么就不是你的封地?

朱权被这句话怼的哑口无言,看来朱高炽深得朱棣真传,自己始终是皇帝的心腹大患,因此他不敢再提别的。

朱高炽当了不到一年皇帝就死了,朱瞻基继位,朱权决定试试这个孙子,看看行不行,于是他表示希望获得南昌附近的田地,同时建议宗室不应该定品级。

朱瞻基看到朱权的奏报后大怒,在他看来朱权作为宗室长辈守好臣子本分就行了,居然敢干涉朝政,这怎么行,于是他下旨狠狠的痛骂朱权一顿。

朱权被孙子骂的在宗室里太不投,只能不断请罪,这才求得孙子的原谅,经过朱瞻基的这番痛骂,朱权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他始终是朱棣一家的眼中钉肉中刺,重点防范目标,自己要想保命必须低调。

于是朱权彻底放弃了一切幻想,他不再过问任何俗事,自己给自己取了个众多的号,例如臞仙,云庵道人、涵虚子、丹邱先生、大明奇士,整天和一帮文人道士在一起,不是吟诗作对,就是修道炼丹,闲暇时间就是在府中著书立说,研究学问,因此在他生命最后二十多年间,他的著作不断出版,研究范围包括历史音乐等等,可以说涉猎广泛备受好评。而明朝皇帝看到朱权这么识时务也很高兴,十分支持朱权「不务正业」。

朱权在自己低调的时候,也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定要低调,并且他子女十分严格,生怕因为子女骄横从而导致整个家族覆灭,因此在南昌宁王的子女没有闹出任何非法行为,而且这些子女在朱权的教育下,基本上都安分守法,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并且他们这一家还是少有的都取了别号的家族。

例如朱权号臞仙、长子庄惠世子朱磐烒号半仙。次子临川王朱磐煇号兰泉、三子宜春王朱磐烑号元蕴、四子朱磐炷号少仙,五子信丰王号小仙,长孙号梅仙等等,这种取别号的行为是明显的文人习惯,并且是其他朱明皇室后人没有的。

不过从镇守边疆手握重兵的大将被兄长欺骗,最后沦落为南方一个被人家祖孙三代痛骂的乡下老头,朱权内心的失落感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发的强烈,他的内心十分痛恨朱棣一家,可是他是无权无势的人,他怎么可能对抗皇帝,为了保住自己和子孙的性命,他只能装孙子,任由朱棣祖孙三代猜忌打压甚至侮辱。而朱权唯一赢了朱棣的就是他的长寿,他熬死了四哥朱棣,侄子朱高炽,侄孙朱瞻基,甚至看到了侄曾孙朱祁镇被俘,另一个侄曾孙朱祁钰继位,经历了七位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

景泰二年,朱权病危,此刻的他再也不用装了,他流露出了自己的不甘心,流量露出了自己的不满,最后死去了,结束了自己被打压猜忌的后半生,享年七十一岁。

朱权死后,朝廷赐予谥号「献」,并且额外给了南极冲虚妙道真君。但是朝廷给的荣耀再高,宁王家族都不会高兴,因为在宁王家族看来宁王一系落到今天地步都是朱棣害的,因此这个仇恨更加强烈,而皇帝依然没有放松对朱权后人的打压,最后终于激发了朱权后人朱宸濠的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