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睡虎地秦简:即使跟现在比,秦朝民族问题的法律也是非常先进

2023-12-20历史

秦国的祖先非子,当年替周孝王养马,由此得到了封地,并被赐予嬴姓。此后,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与西戎的战斗中度过。当秦襄公率领军队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时,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赏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给予他承诺:「西戎行为不轨,侵占我岐山、丰水一带的土地,秦国如能攻打并驱逐西戎,便可拥有这片土地。」秦襄公立下誓言,为得到封地和爵位,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天子虽然承诺将土地赐给秦国,但那片丰饶的土地却需要经过与西戎的战争才能得到。因此,秦国前期的历代国君均全力向西拓展,勇猛的战士们前赴后继,多位国君更是战死沙场,誓死捍卫国家的荣耀。经过无数次的征战与开拓,秦国终于实现了并国十二、拓地千里的壮举。

秦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民族特点,要求秦国必须有英明的民族政策来整合国内力量,否则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根本无法生成。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震惊了世人,首次系统发现秦律,解密了秦国快速崛起的核心原因。

秦律十八种,这里重点说一下秦国的【 属邦律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注为:「属邦,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秦在征服了邻近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后,会在其地设作为属邦的臣邦。臣邦君长及其统治下的人民也被纳入秦的爵制之中进行统治。秦孝公、惠王时期,统治征服地相当不易,因此秦人不得不采用一种较为缓和、间接的方式来完成其统治。属邦正是这种间接缓和的统治形式。将臣服的少数民族分开内属与外附进行统治。

下面我们通过解析秦简原文来说一下秦的民族政策。

✔秦简原文 「臣邦人不安其主長而欲去夏者,勿許。何謂「夏」?欲去秦属是謂夏」。

秦臣邦管理的少数民族,如果对其首领不满而想去「夏」的,【秦法】不予准许。什么叫「去夏」?(何谓夏?)答:想离开秦的属境,就称为「去夏」。这里说了一个定义, 秦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属性定义为夏

✔秦简原文:「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耏(nai)罪以上,令贖。何謂「真」?臣邦父母產子及產它邦而是謂「真」。何謂「夏子」?臣邦父,母为秦,謂「夏」。

这里提到的 「真」的定义 臣邦父母都是少数民族生的孩子,以及出生在其他国的少数民族,称为「真」 。那么,什么叫「夏子」呢?答:父亲是臣属于秦的少数民族,母亲是秦人,其子就可以称为「 夏子 」。

看到这,大家应该就明白了,秦国的民族政策。蛮夷分为国境外的依附民族和国境内的设立臣邦管理的内属民族。臣邦实行有限自治,但律法统一。夏父胡母所生子女当然为夏子,这是父系社会的一贯政策。胡父夏母所生子女还是夏子,只有纯粹的胡父胡母所生子女或是在外国所生子女才是真蛮夷。秦国从弹丸之地到征服千里西戎,再到征服蜀国,再到征服百越,它实行的民族政策非常高明,将华夏的族群和文明从中原拓展到四方边远蛮夷之地。

在看一下现在的汉族占比变化。秦说的夏指的就是华夏族,汉朝以后称汉族。1982年 第三次普查, 汉族占93.30%,1990年第四次普查, 汉族占91.96%。90年计划生育才实行不久,8年时间占比就下降了1.37个点。少民从6753万增加到9109万,增长35%,你千万不要跟我说这是不计划生育的结果。8年增长35%,全国平均8年增长12.4%。汉人跟少民结婚生子,为了加分,父母选择给子女改少民。还有个别地区出现汉人大规模改民族,主动从夏变夷,就为了少民优待。

主体民族下降的后果有多严重,不需要举例子。一开始部分汉人可能只是为了占便宜才改的少民,但是过了三代以后,这些少民还记得他们的爷爷是汉人吗?民族认同变了怎么办?西北回回至少一半都是信教的汉人,这个从基因检测上可以证明。真正元朝时的中亚人后裔只是一部分。就跟南斯拉夫的波黑共和国的穆族一样,不过是信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而已。国家才和平发展了几十年就忘记历史了?1862年开始的同治陕甘回乱,几年时间回汉互相屠杀,死了2000万人,这历史也没过去多久。

仅睡虎地秦简中这条法律,我就觉得秦非常先进,超越时代的先进。真正为了子孙后代着想,请参考一下大秦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