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蒋、阎「电报战」:阎锡山算了一笔什么账?就敢和蒋介石「隔空对骂」

2024-02-07历史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30年元旦,蒋介石借新年贺词在【中央日报】发表题为【以气节廉耻为立国之本】文章,对反蒋派提出警告。

1、阎锡山「算账」

阎锡山自从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后,即将平津两市税款留用。1929年11月,宋子文亲赴北平,与阎商讨平津两市赋税问题。

宋提议分为国税和地方税,并答应平津卫戍部队饷项,由财政部拨付。

可是实行了1个月,财政部就停止了拨付。 阎锡山发现上当了,便借口北伐时期山西省银行曾垫付3000万元作为军费,申请发行省公债3000万元以中之之资弥补,但是蒋介石不同意。

1930年1月间的一天深夜,阎锡山召正集徐永昌、杨爱源、周玳和孙楚,秘密研究讨蒋一事。

会上,阎锡山首先分析了形势:

「蒋介石虽然占据江南,但是他的内部非常不稳,汪精卫、胡汉民等就恨蒋,李宗仁、白崇禧更是对蒋恨之入骨」。

又说,「袁世凯是最厉害的,我都能应付过去,蒋介石不如袁多了」。

阎锡山还为自己的太原兵工厂沾沾自喜,「汉阳兵工厂只能制造轻武器,我们能造炮兵所用的很多重武器」。

阎锡山还对当时国内主要派系实力做了比较:

蒋介石的中央军兵员61万,大炮839门,迫击炮1010门,机枪2479挺,飞机143架。

冯玉祥的西北军兵员25万,大炮300门,迫击炮172门,机枪3300挺。

张学良的东北军兵员36万,大炮586门,迫击炮1032门,机枪1338挺,飞机191架。

李宗仁、白宗禧的桂系:兵员不足8万,大炮12门,迫击炮106门,机枪222挺。

冯玉祥和李宗仁都没有飞机。阎锡山的晋军在1929年夏,继续扩军,到第二年3月,晋军已编成10个步兵军、4个骑兵师、4个保安纵队(军)、7个炮兵旅、10个工兵营、10个辎重营,总兵力达20万人马;同时拥有大炮384门,迫击炮近1000门,机枪1417挺,飞机22架。

从武器装备比较看出,晋军人均配备在诸派系中是名列前茅的。

阎锡山把蒋介石想用经济手段,困死晋军的情况叙述了一遍,气愤地拍了桌子:

「我很后悔北伐时垫了巨款,这事咱做错了,现在蒋介石想从经济上困死咱们。」

他说:

「蒋介石实在逼得我们无路可走。现在各方面的代表都愿意倒蒋。我也有这个想法。」「中国如此之大,何必由一人治理。长江一带交给蒋介石,华北我多负责,中间由冯玉祥负责,我们做个比赛。」

2、反对「倒蒋」的人

但是,河北省政府主席徐永昌反对倒蒋。

徐永昌,字次宸,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山西崞县人氏。21岁考入毅军随营学校;毕业后授副军尉,任清军武卫左军前哨副哨长。1912年夏入陆军部将校讲习所深造,1913年冬毕业,继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

1915年夏,赴山东参加讨袁战争,袁死后,徐永昌复回陆军大学继续学业,是年冬毕业。1917年冬,任孙岳直隶军官教育团教官;1920年任孙岳直隶省保卫团营长,后任孙岳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

1922年夏任孙岳第十五旅第二团团长。1924年秋末,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925年初,兼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一路总指挥,率部占领西安。 是年8月,代理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在津浦线被直鲁联军击败,退守包头。

1927年3月,徐永昌与阎锡山达成协议,率部驻扎汾阳一带;此前,阎锡山通过孙楚带口信给徐:「与有人格的人做朋友,是光荣的。」

徐闻听后大为感动,遂率部进入山西,阎锡山每月发饷20万元;而且这么多年,阎锡山从没有要求徐取消国民军第三军称号,并且一直重用徐,1927年7月9日徐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三军军长,同年12月28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二军团军团长兼第十二军军长,同年6月26日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同年10月8日任编遣后第三十四师师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1929年8月10日调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徐永昌曾私下与周玳交流真实思想,力主不打仗。

徐认为,不打仗,大家都在捧阎总司令,他是爷爷。打起仗来,大家都和他要东西,他又吝啬,哪能满足这些人的欲望,不满足,大家就会恨他,他就成了孙子。

徐永昌认为冯玉祥不可靠,他惯用痛哭流涕迷糊人。

徐永昌举了几个例子,比如1926年「讨赤战争」时期国民二军被冯吞并等事例。「冯的野心很大,在背地里经常骂我们老总;再说,我们老总软禁了冯几个月,他能不恨吗?冯的手下常常说要先打倒阎后打蒋。现在和冯一起倒蒋,到紧要关头,说不定冯又出什么花样」。

至于李宗仁、白崇禧的情况,徐永昌分析说:

「与我们相隔很远,能不能打倒武汉都成问题。韩复榘、石友三多行不义,二三年后,在社会上就不会有他们的声音了」。

徐永昌对唐生智、刘湘、刘珍年、白宝山等地方势力均作了分析,最终结论是这仗打不得。

徐明确告诉阎:

「第一不要走打仗的途径;第二如果你一定要打仗,不要与我商量作战的事,不要用我做指挥官。」

阎说:「要你回来就是商量打仗一事,就是要你指挥。你认为我们必败?」

徐答道:「张汉卿如果合作,胜败似未可知也,否则必败。」

赵戴文也是反对战争的。

3、「添一把火」的冯玉祥

但是,阎的身边的「高粱粥」(机要处长高冠丞、行营办公处处长梁汝舟、参谋长周玳)3人积极倒蒋,尤其是贾景德是绝对赞成者,他一心一意要佐阎锡山成为国家元首。

贾向阎献策,太原俗称「龙城」,即有太原,就有天下,历史上李世民(唐)、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晋)、刘知远(后汉)、刘崇(北汉)等5个皇帝就是从太原起兵得天下的。

阎锡山见徐永昌等不同意反蒋,故意激怒徐等人。

阎说:「蒋介石逼得紧,我们没有办法。看来解决的办法只有我出洋。」

大家一听都很着急:「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阎说:「这容易,你们先对付他。如果逼得你们没有办法了,你们可以投降他。」徐不好再开口。

在反蒋势力中,最积极的当数冯玉祥,其代表为薛笃弼;其次是桂系代表潘宜之。

薛笃弼意在救冯离开山西,于是见到阎锡山或者阎的高级将领、重要幕僚时,总是提起冯的问题。

一次徐永昌到贾景德公馆看望胡宗铎,恰遇庞炳勋、薛笃弼等又在说服贾再去做阎锡山工作迅速下决心反蒋。

徐震怒,告诉庞等人:

「你们是成功了,你们本来是不得了。但是你们把三集团军拉下水,结果到头来,大家一起没有办法。」

私下,徐永昌等时常提醒阎要警惕这些政客。

阎不以为然:

「你们不要老看过去。蒋介石几次收拾冯,冯对蒋可是恨之人骨。现在我们联手,冯是求之不得,他一定会尽心竭力。何况冯这个人贪小便宜,只要我们在物资上给他一些好处,他半路不会捣乱的。打完蒋,冯这个人可能会捣乱;但他是个大老粗,没有远见,我自能对付。」

冯玉祥部属继续积极活动,西北军将领公推庞炳勋,作为总代表亲往太原晋见阎锡山,表示西北军拥阎,请之速决大计。

薛笃弼、刘定五、邓哲煦等专门晋见商震,商量阎冯反蒋事宜。

在座的晋军高级将领怒气冲冲地指责冯玉祥手下:

「你们还谈什么合作,再谈下去,你们西北军就要占领太原了。」

薛笃弼等十分惊诧,立即转告冯玉祥。冯玉祥遂派人赶到太原,当面向阎锡山作了如下表示:

(1)这件事冯并不知情;(2)冯要和阎先生合作到底反蒋;(3)事态紧急,请阎相信冯,放冯回去,由冯说服鹿钟麟等人;(4)冯绝不是背信弃义之徒。

4、阎锡山的「倒蒋」朋友圈

石友三自从脱离了冯玉祥投靠蒋介石,日子也不好过;担心蒋分化他的部队,于是率部跑到河南新乡一带,与韩复榘部连在一起。

看到阎锡山将要反蒋,又派人到太原与阎联系。

阎知道石友三有些实力,加上新乡一带正当要冲,于是特派赵丕廉前往石部。行前,阎对赵说,石如果要钱,可以酌情答应。

赵、石会晤效果非常好,赵许诺支持石80万元。

赵复命后,阎听说赵答应给石80万元,十分不高兴:「咱们的代表一到外面就成了皇帝」。

阎打发赵回家休息。石友三见赵回去后没有动静,十分恼火。

阎锡山也感到目前不能得罪石友三,于是又另派代表去见石。韩复榘也派人对石友三说,你已得罪了蒋介石,不能再得罪阎锡山,最好主动与阎保持联系早点商量倒蒋一事。

石以为然,于是派遣毕广垣赴太原晋见阎锡山。阎封石友三为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并拨付50万元开拔费,刘春荣部交石指挥。阎锡山还承诺以后让石友三担任山东省主席。

刘镇华部驻扎在河南,刘镇华本人离开部队后,所部由其弟刘茂恩和万选才率领。

阎锡山为了争取他们,把河南省主席许给了万选才;从实力上看,这个省主席位置应该是刘茂恩的,但是,阎锡山认为万选才是个大老粗,实力又小,容易控制。

阎锡山这一招,埋下危机。

阎锡山还积极争取驻守安徽毫县一带的孙殿英,把东陵盗窃案首之一谭松庭从北平监狱释放,又将安徽省主席位置许诺给孙殿英。

对其他杂牌军,阎锡山也主动拉拢,比如河南的任应岐部、山东的高桂滋部等,取得明显效果。

但是,对驻防豫南的王金钰的争取,阎锡山的拉拢一直没有成效。

5、蒋阎「隔空」交火

1930年1月16日,国民党中央执委吴铁城,奉蒋介石之命从北平赶到太原,请阎锡山补行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的就职宣誓仪式。

蒋的用意是要阎锡山公开宣誓来表示服从中央领导。阎是何等人,当然明白蒋的目的,他不愿再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决定向蒋摊牌。

1月22日,阎锡山在太原补行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就职宣誓仪式。仪式上,阎锡山提出要建立「整个的党,统一的国」,暗喻坚决反对蒋介石的裁削异己、武力统一政策,公开指出内战的根源在蒋介石。

蒋介石没想到弄巧成拙,于是阎、蒋之间随即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剑拔弩张的国是「笔伐」。

2月9日,蒋介石致电阎锡山:

「今日中国危险已达极点,救国之事与祸国之罪由我两人实负其责。弟与吾兄有不一心一德贯彻始终者,党国历史之所不容也」。

2月10日,阎锡山反唇相讥:

「变乱之纠纷愈烈,军人之恐慌愈甚」,自己「深虑党国前途,非有切实办法,不易收拾。反复筹思,每至昼废其食,夜失其眠」。

2月12日,蒋介石找来吴稚晖,要他连夜写成一篇讨阎檄文,第二天发表在【中央日报】上:

「承示礼让为国,及武力统一不宜于民主党治,相约同息仔肩,深佩恤民忧国之诚,惟愚见有须奉商者,革命救国,本为义务,非为权利。我兄革命元勋,党国安危所系,万不可肥遁鸣高,轻卸救国重任」。「务望采纳愚诚,勿稍消极,取消下野之意,同意救国之功」。

蒋电可谓软硬兼施,柔中有刚。

次日,阎锡山即回电反击:

「锡山以为今日非革命不革命的问题,是革命的力量互相残杀,与整个团结的问题。今日所开除统计的党员,何者非尽力国民革命的分子?革命的党员破裂,革命的军人残杀,非特革命求国不易,革命成功亦难」,「多数军人置诸讨伐之列,和平统一能否真正完成?」

阎电可谓言之凿凿。

2月18日,阎锡山再电:

「闻钧座接十三日电,赫然震怒,以为锡山受人挑拨,背叛钧座,将大张挞伐,已下令动员,肃清鲁豫,问罪冀晋。惶恐无概。锡山如有负钧座之心,当发于前此危急存亡之时,必不蠢动于协助平乱之后。如必以此罪锡山,无须劳师动众,但一纸命令,无不服从。」

蒋介石又授意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司法院院长王宠惠3院长,联名于2月19日发出【忠告全国军人书】,进行反驳,并对全体国民党军人提出4点希望:

「一、须视军队为国家之武力,不应视军队为个人财产…

二、不宜牺牲国家之生存,而求一己之幸免…拥护巩固统一,使国基日固…

三、如果挑拨离间,幸灾乐祸,使别人互相冲突,而其在别人冲突之中,欲求一时之苟存,未有不随同国家之沦亡覆溃者也…

四、如果诚心为国,效忠革命,责无所往而不可…凡反抗党国以破坏和平之政策者,未有不趋于崩溃。」

2月22日,蒋介石亲电阎锡山:

「一、兄自行取消礼让引退之议;二、兄实践焕章出洋之约,复其自由,实施编遣」。「往复辩论,将如庄生所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徒乱人意,终无裨益」。「文电往还,无补高明,徒灾梨枣,甚为戚然不安也」。

6、阎锡山的「帮手」

2月24日,阎锡山联名冯玉祥、李宗仁、鹿钟麟、何健、刘文辉、毛光翔、宋哲元、李培基、金树仁、徐永昌、商震、杨爱源、刘郁芬、王金钰、石友三、白崇禧、胡宗铎、孙良诚、孙连仲、孙楚、黄绍竑、张发奎、傅作义、杨效欧、庞炳勋、田颂尧、孙魁元、杨森、万选才、邓锡侯、赖心辉、刘春荣、刘存厚、林忠、林寿昌、高桂滋、高义、杨汉烈、刘珍年、刘桂堂、卢兴邦、陈国辉等45人

电责蒋介石一手操办国民党「三大」:

「全体大会为党国最高机关,不可贻人以口实,必须设法消除。三全大会代表406人,而指定者221人,圈定者张学良122人,纯粹选出者73人,在钧座之理直气壮者,以为编遣讨伐,皆奉党之决议案而行,外间之不知钧座者,以为指定之过半数以上之三全大会,非国民党三全大会,乃钧座之三全大会。编遣讨伐,无异钧座之一人之命令也。党国危亡,实肇于此。」

蒋介石见阎锡山反骨难除,发出严厉警告:

「结束无益之辩论,停止不祥之举动,悬崖勒马,维持和平。」

阎锡山遂发出宣言:

「本人以为引退心安,以后不再言国事」。「维持和平,本属素志,哓哓不休,愿亦在此。山本无举动,何须停止?本未临崖,何须勒马?」

7、蒋阎彻底交恶

沉默多时的张学良突然开始说话。

3月1日他向全国发出通电,略谓:

「此次介百二公,政见分歧,以后,亦曾以和平息争之义,迭电分陈,冀邀采纳。复以愚见所及,贡诸国内各首领之前,以期一道同风,共消隐患。口未敢安于缄默,行非感稍嫌模棱,耿耿此心,当蒙共鉴」。「在介公力任艰巨,固鞠躬尽瘁之心,在百公折理毫芒,亦实事求是之意」。

从电文看出,张学良意在息事宁人,张电立即得到蒋、阎二人的响应。

蒋亦于同日复电,略谓:

「中央以和平统一为宗旨,对于反动分子背叛党国行为不得不加以武力制裁,使全国人心动摇之阎锡山居心如何则属不明」,「希望张学良亦委派委员调查情形,以正义促阎锡山之反省」。

蒋的确希望张学良做做阎的工作,所以,第二天再次致电张学良:

「我兄负党国重任,视民如伤,见义勇为,必有拥护和平统一、维护和平之道。谅不至视此为中正与百川兄私人意见之争,实乃党国存亡之所关。甚望我兄更有以明教之也。」

当天,国民政府下令青岛海军基地完全交东北海军维持,中央海军悉数南归,进一步拉拢张学良。

3月3日,阎锡山向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发出「江电」:

「以衰病之躯,久思退休,重以主张未蒙鉴纳,自应辞去本兼各职,以遂初衷,」

是月5日,又发出「歌电」:

「酷爱和平为锡山之素志,年来苦衷,有不忍与国人言者,此次主张国事,原为止乱,既不能何蒙鉴察,何忍因止乱而起乱,锡山同焕章即行出洋,以明初志。」

是月10日,国民政府令准阎锡山辞去本兼各职,当晚又收回命令。

与此同时,偏居广西一隅的李宗仁通电冯、阎,支持反蒋。

3月18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45人发出「巧电」,提出由全体党员总投票决定「党统」问题,汪精卫首先响应,于是月24日电阎表示支持阎等主张。

胡汉民、王惠宠、谭延闿等同日电阎锡山:

「谠论建议,不能同意,望速撤侵入山东西部军队,停止一切不祥之举动。」

阎锡山同日复胡电:「既不见谅,何须多言。」

蒋阎「笔伐」动辄千言万语,双方都是喋喋不休,你来我往;一会是语重心长,一会是色厉词严;或顾左右而言他,或图穷匕见,酣战之际,硝烟迷漫,暗自都在积极准备战场上见。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