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4年湘江战役中,尤为惨烈的觉山阻击战,究竟有多残酷?

2024-02-28历史

1934年中央红军过桂北,湘江战役十分惨烈,其中又以新圩、觉山、光华铺三大阻击战为甚。

这三大战役中,觉山(又称脚山铺)阻击战,是整个湘江战役中,投入人数最多,战线最长,战斗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当年,红一军团率先进入桂北,在湘桂走廊发现了异常。

原来这条走廊上的军事重镇变作了一座「空城」,而后,湘军浩浩荡荡,急于南下封锁渡江通道。

如果不及时阻拦,中央红军将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而觉山正是拦截敌人的生命线。

那么,当年国军在湘桂走廊策划了什么,觉山阻击战的情况到底有多残酷?

战前阴云

1934年11月中旬,红军成功突破了国军三道封锁线,进入道县、江永一带。

这年11月5日,中革军委发令,坚决打击追敌,部队进入广西后,要抢先敌人一部渡过湘江,前卫出至越城岭的西延山区。

发令后的第二天,中央红军右侧先锋红一军团,大部分主力已经顺利进入桂北。

在进入桂北前,该军团的侦察队率先潜入全州,他们惊讶地发现,整个湘桂走廊上,没有国军。

走廊上的军事重镇竟成了一座「空城」,原本驻扎在此的桂军已经南撤至灌阳、兴安以南等地。

原来,在这个月的20日,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义,致电老蒋,说红军正进攻龙虎关,急需调遣全州部队支援。

至于桂军走后,防线由谁填补,他建议让湘军顶上防守。

2天后,老蒋复电同意了他的报告,于是桂军迅速撤离。

然而,湘军还在路上,迟迟没有到达指定地点,

于是乎,从全州到兴安,这一段湘江防线便出现了多日的「真空」状态。

而这给了红军主力快速渡江的机会,各个部队都在争分夺秒,为强渡湘江做准备。

1934年11月27日,林帅、聂帅,带领红一军团1师3个团,还有红1师2团,从凤凰大坪等地赶来。

彼时,湘军仍未到达防线,于是他们轻松渡过了湘江,红4团则沿着桂黄公路迅速南下,立刻抢占了全州、兴安交界处,即古渡界首。

红6团负责控制界首北面到大坪,即湘江沿岸所有重要渡口和阻击阵地。

之后,他们将这里交给了后面赶到了红3军团第4师,这为中央红军后续强渡湘江提供了通道。

红5团则按照命令,尝试占领泉州城,那个时候,湘军早了6个小时抵达,首先占领了全州,并拉上了封锁线。

随即,两队在距离泉州城4公里的地方遭遇对方,战争一触即发。

这一场小摩擦后,红5团退到了脚山铺(觉山,以下称「脚山铺」),那里距离县城有16公里。

战士们在桂黄公路两侧的山头,布置了阻击阵地,只等湘军来袭。

当天下午6点,中革军委向林、聂两位将军发电,说湘军疑似已全部抵达全州。

下面交代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保证一军团、军委,还有五军团,能够顺利渡过湘江。

二个是要全力打击南下的湘军,要将他们封锁湘江的阴谋扼杀在摇篮里。

显然,脚山铺已成为拦截南下湘军的生命线,一旦被攻破,全州至兴安两岸,都会被控制。

为了确保主力能顺利渡过湘江,他们必须在那里坚守下去。

脚山铺坐落于桂黄公路边,在公路西北方向,黄帝岭和怀中抱子山,是最高、最陡峭的。

它们整个地势南陡北斜,而湘军恰好打从南北进攻,红军则站在制高点上,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阻击地点。

但美中不足的是,那里不止两座山,众多群山将战线拉得很长,这对于装备紧缺的红军而言,不是很好。

根据这样的地势,林军长和聂政委,跟参谋长左权,决定在西北、东南两侧设置两道阻击线。

红6团守住公路西侧,红5团守住公路东侧,红4团扼守公路正面和两侧,红2团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

那时,红一师尚在道县,林军长急电,要他们速来脚山铺支援,只要他们一到,就将其安排在公路西北侧阻击。

再看湘军那边,敌指挥官是刘建绪,该军总兵力达6、7万人,其中还有4个国民党的师。

就在红军抓紧部署时,他们已经推进到了黄沙河,距离全州城仅有25公里。

另外,老蒋的飞行大队,在衡阳随时待机,只要湘军一个信,便可飞来配合地面作战。

从这个配置上来说,林、聂二人面对的相当强劲的对手,他们不能回避,只能战,要死守到中央红军顺利渡江。

很快,脚山铺阻击战一触即发,当年的这场阻击战究竟有多么惨烈?

千钧一发

1934年10月28日,双方都在排兵布阵,并未打起来,而东南方向60公里外的新圩,红军与国军已经开打了。

这月29日凌晨,湘军率先调动飞机大炮,以火力掩护,派16、19师为先锋,62、63师预备,从全州倾巢而出。

敌人往红一军团的脚山阵地上压了过去,敌机在空中盘旋,每3架为一组,冲着红二师阵地扫射、轰炸。

这些飞机还以密集的炮火,俯冲轰炸,最先遭受轰炸的是红四团,战况十分激烈。

据杨成武将军回忆,敌袭发生时,红四团的耿飚将军才跟他一起,把部队布置好。

就在那时,突然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十几架飞机俯冲而下,先是扫射一遍,最后再丢一批炸弹。

一批敌机走了,另一批又飞过来了,重复一样的操作,这样的轰炸贯穿了整个战斗过程,

不一会儿,对面的大炮拉响了,友邻部队之间的阵地瞬间化为火海。

这样的攻击方式出乎红军意料,以往,敌人在攻击前进行炮击很正常,但这么密集、猛烈的攻击,红军长征以来并不多见。

红军阵地上浓烟滚滚,炮击一停,地面上的湘军便排成队形向前冲锋。

而我方由于弹药不足,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弹药,全部都提供给了机枪。

步兵只能使用自制的子弹,射程有限,谁也不愿意浪费子弹,按捺住情绪等待时机。

得意忘形的湘军以为前面的红军都被炮火给消灭了,起初他们还小心谨慎地弯腰往上爬,后来直接站起来冲了过去。

殊不知自己已经踏进了红军射程之内,红军指战员信号枪一响,各式武器纷纷朝前投去,敌人便齐刷刷地倒下了。

但他们并未罢休,而是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这对于双方而言消耗都很大。

尤其是红6团的同志们,牺牲最多,从白天打到晚上,敌人一点便宜都没捞着,红军岿然不动。

这天夜里,敌人害怕红军夜袭,遂撤到了鲁板桥以北休息。

1934年10月30日,一大早,红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将军,领着两个团,急行赶到了脚山铺。

于红一军团而言,这正是及时雨,但湘军也做出了战术调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多师的兵力。

这天的战斗对于红军来说并不好受,因为在更多兵力的压力下,他们的弱点也暴露出来。

湘军发现红军的兵力不足,这就意味着,只要把战线拉长,就能耗死对手。

于是,他们一面对着红军正面攻击,另一面迂回到红军侧翼,寻找弱点。

这样的战术很快起了效果,红军前沿阵地好几个山头相继失守。

一直打到下午,米花山阵地失守,紧接着尖峰岭、美女梳头岭失守,红一、二师,红5、6团,且战且退到了怀中抱子岭和黄帝岭。

虽然这两个阵地仍在红军手上,但湘军已经占领了公路,剩下的第二道阻击线过长,多平地,南低北高。

那时,红军与湘军的位置对调,敌人站在了高处,红军的处境不容乐观。

据聂帅回忆,30日这天的战斗异常惨烈,红5团两个连几乎全部阵亡仅有少数人逃出生天。

该团政委易荡平同志壮烈牺牲,尖峰岭失守时,政委受了伤,敌人端着刺刀上来了。

他命令警卫员打自己一枪,警卫员泪流满面,拿枪的手一直发抖,他怎么可能对自己的首长兼战友下手!

荡平同志见他不忍,一把夺过枪,朝自己开了一枪,实现了他坚决不做俘虏的愿望。

湘江战役,是红一军团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战争,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还有极其被动的局面。

红一军团向中革军委拍去了一封急电,那封电报上说了什么,他们要怎么做,才能继续在脚山铺上坚守阵地?

忠骨埋山

1934年10月30日,当晚,红一军团的大家彻夜难眠。

林帅等首长向中革军委拍去了一封电报,在电报中,他们明确说道敌人兵力强劲,正面攻击很容易。

如果第二天早上,敌人再次派遣优势兵力猛攻,在现有的装备条件下,很难有固守阵地的把握。

他们认为军委需「星夜兼程过河」,红一、二师会坚持抗争到底。

这就是中国军史上有名的「星夜兼程过河」电报,那时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当天军委向红一军团拍去数封电报,询问情况。

而红一军团首次对自己的还能撑多久产生了怀疑,这封电报给中央极大地震撼,而行军过程中几乎未曾消失过的枪炮声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再难,他们也要守住,12月1日凌晨1点半,朱总司令向全军发布了紧急作战命令。

红一军团收到的命令是坚持,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公路西边的道路不能落到敌人手里。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湘军便开始进攻了,战况十分激烈,每个山头上的红军都打得很吃力。

这当中,压力最大的当数红一、二师的结合部,其左路是黄永胜将军带领的红一师3团,右路是耿飚将军带领的红二师4团。

湘军连发9次进攻,均被红3团击退,而红4团的情况不妙。

政委杨成武将军腰部被敌人炸伤,不能继续作战,团长耿军长身患疟疾「打摆子」,身体虚弱,很快左路被敌人突破。

这股敌人异常狡猾,从结合部中间切入,以浓密的树林掩护,迂回到了红一师3团背后。

打到中午,令人没想到的是,敌人李觉麾下一股湘军竟摸到了隐藏在山坡上的军团指挥所。

那时,左参谋长正在吃饭,警卫员跑上来报告:「首长,敌人爬上来了!」

聂帅一开始不信,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正在调动,结果迎面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片敌人端着刺刀上来了。

指挥所瞬间变作了战场,而指挥员们变作了普通的战斗员。

后来,聂帅在回忆录中写道,敌人的迂回部队打到指挥所门口,这是许多年来都没有的事。

一开始,他本想拿红4团耿团长执行纪律,而后得知红4团损伤巨大,部分阵地是在战士几近全部阵亡的情况下丢失的。

而耿团长本人则拖着病体,坚持同敌人拼刺刀、肉搏,这件事也就算了。

12月1日,是阻击战最为激烈、危险的一天,但他们坚守到了中央红军渡过湘江。

随后,红一军团才在首长的指挥下,由红一、二师打掩护,逐步撤退。

脚山铺一战十分激烈,战区绵延至20多公里,伤亡6000多人。

红二师5团钟团长负伤,易政委阵亡,4团杨政委腰部受重伤,光是有名有姓的连长就阵亡了11人,战士则有1999人,

在红3团战士的长征日记中,曾记录了湘江战役之后红一军团的状况。

光是他们团,晚上清点人数,发现折损了一半,许多同志流下了眼泪,炊事员担来饭也没人吃,一边走一边哭。

他自己和几个相识的同志抱在一起,为牺牲的战友哭泣,同时又庆幸还有人活着。

战后红一军团在脚山铺一带,三位首长亲自主持安葬了烈士们的遗体。

新中国成立后,林帅曾回到许多战场凭吊,但湘江、脚山铺还有界首,他没有去过。

毕竟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伤亡最多,战斗最激烈的阵地战,同时,那也是他第一次吃这么大的败仗。

至于「脚山铺」后来在聂帅的题词中为何写成了「觉山」,聂帅说,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红军是经过全州血战后才彻底觉醒、成长的!

脚山铺一战确实残酷,但那已经成为过去,烈士们的忠骨埋在青山之下,而他们的英魂与战斗品质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