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谭秉云:一人阻击美军一个师,曾被毛主席接见,回乡办了火葬场

2024-07-31历史

1999年10月1日建国5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国庆观礼台上有一位76岁的老人,他看到各式战车和坦克隆隆开过,激动地热泪涟涟。这位老人,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有名的反坦克英雄谭秉云。

据【志愿军英雄传】与【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集】记载,「谭秉云,四川省江津县人…… 在金化东南三九0高地阻击敌人,战功卓著。以手雷击毁敌人坦克三辆,打退敌人坦克群的进攻,阻止敌人八个钟头未敢前进一步,对部队、机关、后勤的安全转移起到了重大作用。1951 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决定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英雄’。1952年10月 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谭秉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晚年以搬运尸体为生,让我们一起走进谭秉云,来了解这个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吧。

谭秉云1923年11月13日生于重庆江津县白沙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给人放羊、放牛打长工,受尽了生活的苦,受够了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削。1948年年底,谭秉云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他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他不畏艰险跳进河里为突击部队推船架桥,在激烈的战斗中顽强地战斗了几个昼夜,荣立了三等功。

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谭秉云第一次感受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幸福。正是这种幸福感,让他在多次战斗中不断努力,在战斗的间隙也刻苦学习,提高战略战术水平。1950年,谭秉云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进入朝鲜作战。也是在朝鲜战争中,谭秉云成了举国闻名的反坦克英雄。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进行到后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志愿军战史上最惨烈的金化战役和铁原战役爆发。在金化战役的390高地,就是志愿军班长谭秉云创造军事奇迹的地方。

谭秉云带着新兵毛和在公路旁挖了很多散兵坑,用于自己的埋伏,而其余战士则是在山腰上警戒。谭秉云认为,这条公路很窄,只需要打掉敌人一辆坦克,美军大部队就会拥堵在公路上。

阵地构筑好不久,敌人的坦克就开过来了。谭秉云虽然已经是班长,但是直接单兵对坦克,也是心里面没把握。但是,事到临头退缩不得,他从腰间取下一个手雷递给毛和说道,「我先上,你在这」,就冲了出去。

谭秉云第一次打坦克,经验确实不足。他趴在公路边的散兵坑里,用树枝作为掩护和遮挡,敌人一点都没有发觉。坦克越来越近,谭秉云直起身单腿跪地,右手紧握着手雷,左手食指套在插圈里,继续耐心地等待着。直到坦克走进,他丢出手雷,爆炸过后,却发现只是打坏了敌人坦克的一个前灯。谭秉云不顾死活地冲上公路,甩开大步猛追坦克,对准它的屁股扔出了第二颗手雷。他还没来得及卧倒,猛烈的爆炸声中,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额头。等谭秉云清醒过来,才发现敌人坦克已经打坏。

但是,第二辆坦克已经冲过来,谭秉云奋不顾身冲上公路端着自动步枪就进行射击。谭秉云自然知道步枪打不了坦克,他这是引开敌人火力和注意力,让毛和等战士攻击坦克后面。果然,毛和一颗手榴弹扔在坦克后面,炸毁了坦克。

谭秉云发现,坦克里竟然出来一个人,双手下垂,脑袋骨耷拉在胸前,身子却还在蠕动。原来,这是美军用死尸作为掩护,想要钻出来进行反击!谭秉云当机立断,冲上坦克炮塔,顺着天门盖往里面一阵突突,几声哀嚎过后,里面的美军全报销了。

谭秉云的主要任务是阻击,大部敌人开着坦克逃跑后,他就不再追击,这才发现自己的身上头上流了很多血,连原先包扎的绷带都丢了。谭秉云不敢耽搁,赶紧让毛云再去要手雷,没有手雷,不可能打死坦克!

天亮了,敌人乘坐吉普车上来了,谭秉云端起步枪几个点射,美军驾驶员又被打死了。

谭秉云这才意识到,公路已经堵塞,其余坦克不可能开到这里来,只能顺着公路继续往前寻找敌人。谭秉云又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埋伏地点,而毛云则带着排长来了。排长执意要求谭秉云下去换别人,但是谭秉云坚持说自己伤得不重,打坦克有窍门有经验。最终,排长离开,而毛云负责警戒,谭秉云还是打头阵。

谭秉云选择的伏击点非常巧妙。这里,一边是山岩,一边是陡坡,陡坡接近路面的地方长着一笼笼密密簇簇的野葡萄,躲在里面,既能隐蔽,又能观察到南面公路上的动静。谭秉云就藏在野葡萄丛中,敌人的炮弹子弹打不到他,用履带也压不到他。敌人坦克开过来时,他扒开葡萄藤,爬到前面的公路边上,拔出手雷上的插销,将手雷向已经从他面前驰过的第一辆坦克的尾部掷去。当手雷还在空中打滚的时候,他已经飞快地回到了葡萄丛中。敌人坦克又在巨响之中报废,公路上一片混乱,所有的坦克都拼命地倒车,大炮机枪无目标地一阵乱射。美军装甲部队北进的道路被谭秉云成功地堵住了,他那满是鲜血与灰尘的脸上浮现出骄傲的微笑。

谭秉云认为,自己不过是在公路边打掉了美军的三辆坦克,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他的阻击,美军骑兵第二师被堵住了8个小时。一个月后,二十七军军长彭德清紧握着他的手说:「谭秉云呀谭秉云,你这位孤胆英雄,是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萨呀!你把美骑2师堵住了八个钟头,我们的大批同志才得以安全地撤过北汉江啊!」彭德清军长当即叫出曾政委,两位军首长一左一右,谭秉云居中,三人照了一张相。

谭秉云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在1951年9月参加了志愿军英模代表回国观看国庆盛典。29日在总政治部礼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地接见了英模代表,并同谭秉云亲切握手交谈。会后,聂荣臻院士听说谭秉云和他同是江津老乡,对他分外亲切,和他拉起了「乡弹」。

1952年,朝鲜人民军领袖金日成也在彭德怀元帅的陪同下,在志愿军总部接见了这位战斗英雄。

1953年,朝鲜停战,谭秉云回到江津县白沙镇的家中,他发现自己家里已经相当贫困。英雄跨进家门的时候,正值县房管所的两名干部登门向他母亲催讨房租。因谭母无钱,已经拖欠逾时,两位干部的脸色煞是难看。谭秉云用转业费付了房租,这才了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县委机关工作的朋友问谭秉云,人民日报上的反坦克英雄是不是他。这一问,谭秉云的身份才被江津县领导所得知。但是为了确保不出问题,江津县发电报给浙江金华的谭秉云所在部队核实,才算得到准确消息。

付不起房租的谭秉云,一夜之间就成了江津县人人敬仰的大英雄。人们这才得知,谭秉云是在淮海战役作为国军俘虏加入解放军,才成为了战斗英雄。在几年的战斗生涯中,谭秉云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荣立过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五次。

谭秉云这位战斗英雄,这才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开始在江津县担任公安局副股长、民政局科长。

但是,好景不长,1960年整个中国陷入饥饿之中,谭秉云作为科长带着民政干部到油溪镇开会,有人想要弄点雷管炸药炸鱼改善伙食,谭秉云同意了。本来为了炸鱼,可是操作不当造成了一死二伤的惨剧,上级追究下来,谭秉云虽然没参与炸鱼,但不愿意过多辩解,被下放到民政局下属的一个耐火材料厂当厂长。

谭秉云作为厂长,依然保持了志愿军班长排长的作风,什么脏活累活都自己干,绝不推给别人。他长期顶着掏灰工的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进厂买材料的,都把他当成个「掏灰工」了。

谭秉云这种「身先士卒,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放在东北就是铁人精神,放在华北就是大寨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但是在重庆,似乎每人直到这位浑身灰泥的中年人曾经是战斗英雄。

后来,谭秉云又做回了民政局科长,并且领头建立全县第一个火葬场。火葬场建立初期,工人们胆怯不敢去接触尸体,更不要说为死者穿衣、整容、搬运了。谭秉云便套上围腰,亲自拉着板车去县院运回尸体,亲自动手把尸体搬进烧尸炉里,并让工人们站在一边看他怎样操作。一开始,火葬工作受到人们的很大抵制,工作上非常困难。

作为民政科长的谭秉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为宣传火葬,他忍受着高血压、肺气肿、胃溃疡等七八种病痛和战争留在他身上的伤痛折磨,走街窜巷,爬山涉水,向群众宣传,谁家死了人,他经常是亲自登门作工作,工作作通了,他亲自将死者搬上板车拉走。工作作不通,弄不好还要被人骂得狗血淋头!恼羞成怒的,偶尔还会向他动拳头。更有甚者,有时尸体拉到半路或拉回了火葬场,家属反悔,又追来再弄回去土葬。

1983年,谭秉云给县委组织部写了请求退休的信件,信中他这样讲:

「我今年已经59岁了,自参加工作到现在,虽然巳工作30多年,但因文化水平低,没有为党和人民作出多大贡献和成绩,自己感到很惭愧。我头部负过伤,工作起来感到困难,在领导岗位上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再呆下去,只会对党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特向组织上提出申请提前离……」

退休后的谭秉云,也没有过上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安逸日子,他更加关注那些缺胳膊少腿、耳聋口哑、呆傻无依的残疾人和孤儿身上。为了帮助残疾人谋生就业,他找到有名的「何板鸭」,请求手下残疾人为徒弟。何板鸭当即表示:「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老英雄衣食无忧,还为这些残疾人操劳受累,我这个个体户,还能不帮忙吗?教,就冲着你这老英雄的面子,我一分钱不收,白教!」

谭秉云在战争年代是英勇无敌的解放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在和平年代,谭秉云也始终保持了初心,不为名不为利,始终为老百姓着想,做好每一份工作。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1991年,谭秉云受邀到朝鲜参观、接受朝鲜政府的礼遇和授勋。在朝鲜各地,谭秉云接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最让谭秉云感动的是,在平壤朝鲜人民军军事博物馆里,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接受朝鲜妇女献花时的那张巨幅照片。不过,谭秉云直到去世,也没有到三八线以南的金化战场看一看,他只能在板门店向南张望,缅怀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们。

2001年7月15日,谭秉云去世,享年78岁。

谭秉云老英雄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