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9月14日,旨在「强国强种」的精武会创办仅两个多月后,创办人霍元甲在吃了日本人开的肺药后因病情加重突然辞世,时年,他年仅42岁。
霍元甲死时留下了两儿三女五个孩子,其中,长子霍东章年21岁,次子霍东阁年仅15岁。
按照长子优先继承制,霍元甲死后撑起霍家、精武会的当是长子霍东章,可遗憾的是:因为自幼对武术不感兴趣,霍东章只知种地而不懂拳术。
这就意味着,霍元甲死后,唯一能继承衣钵的只剩下次子霍东阁了。可此时的东阁虽有一身武艺也有报国之志,可他毕竟未成年,接替霍元甲执掌精武会的重任,对他而言无疑是重担。
因为霍元甲死前几个月还在和日本高手比试且大胜而归,所以,当他的死讯被传到霍东阁耳边时,他有些难以置信地连喊了几声「这不可能!」
确认噩耗属实后,霍东阁当场跪倒在了地上。
霍东阁是霍元甲最疼爱的孩子,可他却终究没来得及和他道别。这个遗憾,后来成了霍东阁一生的隐痛。
影视剧中霍东阁
很多人都在失去挚爱的瞬间长大,霍东阁也是如此。从得知父亲死讯那天起,他便生生觉得自己的天塌了,天塌了怎么办?答案是:自己站起来把天重新顶起来。
得知噩耗的第二天,霍东阁便跟着母亲、叔父霍元卿等前往上海为父亲操办丧事了。
霍元甲的葬礼规格极高,这自然与他之身份特殊有关。此前因打擂成功吓跑两个洋大力士后,当时的霍元甲几乎已经是「中国精神」的象征。洋人对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评判,也因他而被改变。
这样一个大人物的溘然长逝,自然会引发轰动。霍元甲葬礼那天,上海无数人自发前往为他送行。在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等的协助下,霍元甲的葬礼被办得隆重无比。
也正是在这场葬礼上,身为孝子的霍东阁才真正感受到了父亲的光辉。此前,他虽知道父亲是大英雄,可他却并未切身感受过。
但霍东阁知道父亲的死竟会如此多的国人伤心落泪时,他的心彻底地被触动了,此时的他才真正懂了父亲生前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他自然也懂得了他不断鼓励他学武的用意。
围坐父亲棺材边时,霍东阁脑子里一直回响着父亲生前教他习武时常说的那句话:「谁说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我们就让他们尝尝我们中国人的拳头!」
霍元甲
霍东阁隐约觉得:父亲的死,与他和洋人、日本人决斗有关。对啊,一直把中国人当东亚病夫的洋人怎会容许中国有如此厉害的角色存在,霍东阁这样想时心里似有一股气在涌动。
霍元甲葬礼上,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在了霍东阁身上:他太像霍元甲了。他身上有那种练武人的特殊精气,他脸上有和霍元甲一样的韧劲,关键,他的眼神和父亲一样坚毅。
同样格外注意霍东阁的,还有霍元甲生前好兄弟农劲荪。
农劲荪表面是霍元甲曾工作过的药栈的老板,实际却是个革命党。因为和霍元甲一样爱国爱民,他把毕生精力全用在了救国救民的实事上,霍元甲几次设擂台欲与洋人打擂,背后都与他的支持有关。就连后来精武会的创办,也离不开他的大力支持。
所以,农劲荪是霍元甲一生真正的贵人。
霍元甲死后,农劲荪一时完全没了主意,对于接下来精武会何去何从,他也忧心忡忡。霍东阁出现后,农劲荪心里突然踏实了许多。葬礼时,他见东阁年岁虽小却处事沉稳,心下更加对他刮目相看了。
但因为对霍东阁了解太少,所以,农劲荪并不知道他的功夫到了何种程度,据他所知,因为霍元甲常年在外忙碌,他能亲授其武艺的时间当是极少的。
一想到这儿,农劲荪就不觉一阵惋惜。但农劲荪始终抱着一丝幻想,他打心眼里希望霍元甲早已将迷踪拳传授给了霍东阁。
事实真相终究让农劲荪失望了:霍东阁未被传授迷踪拳。得到这个消息时,农劲荪抑制不住地捶胸顿足道:「看来,迷踪拳是要失传了啊!哎!」
霍东阁看到农劲荪如此,心里也十分难过,他想说什么,可话到嘴边终究没有出口。
一旁的霍东阁族叔霍元卿见了忙安慰农劲荪道:「东阁虽未被亲授迷踪拳,可他的秘宗拳打得极好,他的悟性不比俊卿兄(霍元甲)差,假以时日,他的功夫必定会有大成。」
农劲荪听到这话后,心里才略微好受了些。顿了顿后,他试探性地问向霍元卿道:「若你和东阁联手,能撑起精武会否?」
听到农劲荪这话后,霍东阁与霍元卿对视了一下后不约而同道:「我们尽力!」
实际上,霍东阁虽年幼且并未被亲授迷踪拳,但他却是整个霍家最适宜接管精武会的人选。因为,他是霍元甲所有子女中,武艺最高且受父亲影响最深的孩子。
三四岁时,霍东阁便在父亲练武时跟着模仿。第一次发现孩子跟着自己在院子里「学样」时,霍元甲只装作没看见,用余光偷瞄儿子且发现他学得有模有样时,他心里顿时高兴极了。
因为高兴,霍元甲竟突然练着练着来了一个向后腾空,霍东阁因跟着入了迷,竟也跟着做了「向后飞跃」的姿势。随着「啊呀」一声叫唤,「腾空」失败的霍东阁摔了个四脚朝天。
笑着扶起儿子后,霍元甲摸着他的小脑袋问:「摔疼没?」霍东阁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后认真地看着父亲说:「不疼,男子汉,这点小伤算什么!」
霍元甲听了这话顿时乐开了花,当天,他便在院子里手把手教他武艺了。
自此后,霍东阁便彻底迷上了习武,一得空,他便在院子里比划着。有时,他竟在比划拳脚时恍惚觉得自己有着和父亲一样的「威风」。这种「威风感」,让他更加痴迷武术。
霍东阁和霍元甲一样自幼便痴迷武学。所不同的是,因为幼年多病,霍元甲父亲始终不肯传授他武艺,他只得偷偷跟着父兄学武。而霍东阁却自幼得到父亲霍元甲的传授,可惜的是,因为霍元甲常年在外忙碌,他能教儿子的时间非常有限。
但人说「当你极其想做一件事时,老天也会前来帮忙」,所以,即便霍元甲没太多时间教授霍东阁,痴迷武术的他也依旧得到了霍家族人的指导。
日久后,他的功夫便也越来越厉害了。
霍东阁
长到12岁时,霍东阁便可用手掌连劈砖块,他的气功甚至超越了族叔。同霍家的其他练家子一样,霍东阁出拳速度极快,他的奔跑速度也是常人所不能及。
霍东阁小小年纪能如此,自然与他的勤学苦练和极高悟性分不开。悟性,表面看是天生神助,实际却是努力的结果。越是不断琢磨,霍东阁打通的「关节」便越多了。
随着霍东阁武艺的日渐精湛,他也越来越受父亲器重了,他理所当然地成了霍元甲最宠爱的孩子。只要得空,他便会带着东阁练习拳法。只可惜,因一直觉得霍东阁太过年幼,所以霍元甲一直未将迷踪拳传授给他。
同霍家其他兄弟姐妹不一样的是,除了格外喜欢武术,他还有一个特点:喜欢听人讲父亲的故事。这些故事,多数都是母亲王氏讲的。通过这些故事,霍东阁深入了解了父亲以及他的理想,即他渴望靠武学抵御外敌甚至救国的理想。
临危受命接管了精武会后,霍东阁与叔叔霍元卿一直有商有量地推进着精武会,在他们的努力下,上海精武会竟开始呈现出了比霍元甲在世时更兴盛的态势。
霍东阁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让精武会走向兴盛,与他在机缘下学到父亲的迷踪拳有关。
关于霍东阁如何习得迷踪拳,说法有二,其一是霍东阁从霍元甲弟子处学得;其二是,霍东阁得到了一位曾偷学霍元甲迷踪拳的高手的传授(三说为看拳谱)。
但不管结果如何,霍东阁会迷踪拳系事实无疑了。正是这迷踪拳,让他在当时的武界所向披靡。
1919年,年24岁的霍东阁在上海传授武艺十年后,孙中山先生曾在精武会十周年之际,亲自为该会题赠「尚武精神」四字的匾额,予以嘉勉。
此外,孙中山还多次写文夸赞精武会,并称赞它为「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
在一片叫好声中,霍东阁受广东当地人士之邀请,前往广州开办精武分会。此番前往,霍东阁带上了全家。
在广东当地人的倾力相助下,精武会分会很快被建立起来了。期间的霍东阁更加意气风发了,他和孙中山等一样,对武力强种保国寄予了厚望。
1923年,霍东阁还因武艺出众,被任命为了广州海军国技教练。这是霍东阁一生离政治最近的一次,也正是这一次后,他不得已彻底将爱国和政治分开了。
这一年,海军总司令温树背叛了孙中山归顺了北洋军阀,霍东阁面对这种种政治内斗心力交瘁。因不肯归顺温树,自觉处境艰难的霍东阁决定前往南溟,即现今的印度尼西亚。
霍东阁选择前往印尼是因为:他通过多方打听知道,印尼华人众多,他可以通过在这里开设精武会继续为强种保国做贡献。
出发前,霍东阁秘密会见了农劲荪。农劲荪是个极有远见的革命家,听了他的构想后,他点了点头道:「昔日我筹款就是东渡日本,今日你前往印尼自然也可为将来革命筹款多开一条路子。」
霍东阁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的母亲王氏和哥哥霍东章都对他的决定投了反对票。
霍元甲妻子王氏与霍东阁
王氏觉得做好国内的精武会便好了,何苦要去海外开设精武会呢?何况,中国功夫在中国管用,到了国外别人未必肯买账。
而霍东章的反对缘由就更加直接了,这些年一直在老家守着霍家那些田产的他怎么也不能理解弟弟的决定,他皱着眉问他道:「你口口声声救国利民,人却去国外,这是哪门子救国利民?」
霍东阁听了哥哥的话却并未反驳,他更未做任何解释,他和父亲霍元甲一样:从来觉得,任何解释都多余,因为懂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你解释了他们也不会懂。
同样对霍东阁的决定持反对意见的,还有他的结发妻子,她甚至试图以离婚想胁迫阻止丈夫出国。可霍东阁既已打定主意,又怎会因为任何人的阻挠而改变主意呢!
在农劲荪的支持下,霍东阁于1923年5月24日由香港起程前往印尼爪哇了,历经半个多月后,他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爪哇泗水。
初到印尼时,孤身一人的霍东阁只得寄住在南洋烟草公司总经理陈英三处。
期间,他每天四处出访、宣传,他想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理想被当地华人和印尼人接受。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晚上,他还义务教授南洋烟草公司的职员学武术。
得空时,霍东阁还设法游说中国驻泗水领事贾文燕及各华侨绅商,劝说他们重视体育。
人都说,越努力越幸运,几个月后,筹备印尼精武会无果的霍东阁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而霍东阁等来的这次机会,全靠父亲留给他的「迷踪拳」。
原来,在一次帮助泗水中华学校筹备经费的演出中,作为登台助兴人之一的霍东阁在台上打了一套「迷踪拳」。他的一套拳打完后,观众席上立马传来了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
之后,应观众之要求,霍东阁又在台上打了「醉八仙」,大饱眼福的观众看完后赞叹不已。
自此后,经媒体大肆宣传后,霍东阁在泗水声名大震,侨南、中华、振文等华学校纷纷请他去授课。
霍东阁是个聪明人,他见状便总算找到「曲线」创办精武会的路子了:先通过教学在各学校设立华育部,为精武会创办打基础。
这种两步走的策略,不仅没有拖慢霍东阁的步伐,反而为他后来创办精武会后的快速兴盛创造了条件。
1924年8月,泗水精武会被创办。自此,霍元甲所创办的精武会真正在国外生了根。
走出国门的精武会很快让更多外国人领略了中国功夫的厉害,就连欧洲人也因在印尼看了霍东阁等的武术表演公开赞颂道:
「中国国技,实驾于世界之上,我国虽有拳棒科学,比之贵国,诚有望尘莫及之叹,霍东阁君之‘醉八仙’拳,实为中外独一无二之技。」
这段文字后来被记载在了【南溟竟物精武大事记】里,这个欧洲人的称赞显然不是个案。后来的【精武大事记】中记载,霍东阁在印尼打响名头后,各国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一位西洋人曾在观看了其表演后公开说:
「我西游欧美,东游日本,对各国拳术均有研究,从未见霍先生技艺之精者。」
很快,在霍东阁的亲自教授、影响下,印尼的华人习武成风气。因为教员不够,霍东阁电召自己的侄子,即哥哥霍东章之子霍寿嵩南下泗水协助。
霍东阁与霍寿嵩
有了得力助后,霍东阁的「野心」便更大了,他在爪哇的中心开设了精武会总会。他还利用时机在周边各埠设立分会,扩大精武在印尼的影响。
中国功夫要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中国人学好,绝不是简单教授那般简单。悟到这一层后,霍东阁想到了利用电影宣传的法子。
打定主意后,霍东阁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省下来的数千元购置了一部摄像机,把泗水精武会的所有成绩拍成电影,并亲自带到各埠去宣传。
霍东阁的法子迅速奏效了,电影迅速在印尼引发了巨大轰动,随后,响应入精武会者达到了让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程度。
在印尼取得巨大成功后,霍东阁于1926年回到了祖国。他除了向上海精武总会汇报工作外,还想筹备天津开设精武会的事宜。另一方面,他也想将自己的次子霍文亭带去印尼发展壮大精武会。
可最终,因为霍东阁妻子不舍儿子,霍文亭选择了继续留在国内。此后,没有父亲教授武艺的霍文亭自然与「武艺」渐行渐远。
1935年,霍东阁再次回到了国内,这次,他想了结一个心愿:在天津开设精武体育会。
霍东阁之所以如此固执地想在天津开设精武会,自然与父亲霍元甲是天津人有关,他觉得:父亲若在世,定然也会为此努力。他甚至认为:这是父亲的遗愿。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霍东阁到天津后,无论他怎么游说,竟也无人肯赞助他开精武会。此时的霍东阁年已40岁,失望之余,他也不免心生悲凉。
可更让他心寒的还在后头:这次回国,他竟惹上了一场家族官司。
原来,霍东章一直因霍东阁将自己儿子召到印尼而心有不满,这次霍东阁回国,他原本以为自己能就此见到阔别多年的儿子,可事实让他失望了:他心心念念的儿子霍寿嵩根本没回来。
在那个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霍东章自然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为了能见到自己儿子,这位老父亲竟一怒之下以「霍东阁杀害亲侄霍寿嵩」为诉讼理由,将霍东阁告到了法院。
于是,一腔热血回国建天津精武会的霍东阁竟就此惹上了莫须有的官司。后来,霍东阁愣是在提供了相关证据后才脱了身。
这次回国后不久的1936年2月,霍东阁心灰意冷地再度回到了印尼。
这次登船时,他整个人的状态都有些垮了,他悲观地意识到:在天津开设精武会的理想,此生怕是不能实现了。
回到印尼后,更大的艰难在等待着霍东阁。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正在印尼的霍东阁叔侄迅速与爱国华侨一起加入了抗日救亡运动,除了率领精武会会员到处义演筹款外,他还四处演讲宣传以期让更多人对中国伸出援手。
为了多筹集款项,那段时间里,霍东阁每天要表演十数次。有时候,即便身体已经到了极其疲累的状态,他也强撑着表演。
霍东阁的努力很快有了成效,他们筹集了大量的款项,这些钱被迅速送到国内支援抗日了。就在霍东阁叔侄为此欣喜之际,他被占领爪哇岛的日本人逮捕了。
日本宪兵队将霍东阁关进了监狱,那一刻,霍东阁再次深觉:自己和父亲霍元甲的命运一直捆绑在一起。
在监狱里,只要没人时,霍东阁就会对着墙壁比划,每次比划时,他都恍惚觉得自己似乎是父亲霍元甲,又似乎是他自己。他比谁都恨日本人,这不仅因为他们欺辱中国人,还因为他始终觉得父亲的死,是日本人策划的结果。
须知,霍元甲昔日正是在与日本高手决斗胜出后,被日本医生诊断并在服药后突然辞世。
入狱那段时日里,霍东阁并不担心自己会因此丧命,他只恨自己无法继续支持中国抗日。
但即便什么也不能做,在监狱期间的霍东阁也依旧没放弃「抗日」,他与同牢房的爱国作曲家赖汉传一起合作了一首抗日歌,这首歌后来在监狱被爱国华人争相传唱。
出狱后,霍东阁想在被日本人占领的印尼开设精武会已是不可能。这样的结果,自然让为精武会倾注了全部心血的霍东阁备受打击。
精武会被迫解散之际,霍东阁终日面如死灰,他经常呆呆地看着天空发呆。霍寿嵩见状自是心疼不已,可面对这样的境况他也已无能为力。
好在,后来已在印尼与华人女子再婚的霍东阁尚有家室要养,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让他再度振作了。
与侄子商议再三后,霍东阁决定在印尼开设骨科诊所。之所以选择行医,自然是因为:它是离武术最近的行当。武艺精湛的霍家,从来对治疗跌打骨伤很有一套,他们对于制药也有相当的研究。
很快,霍东阁他们开办的诊所迅速在当地打响了名头,他们叔侄也迅速成为了当地名医,他们后来还成立了「东阁制药厂」。
可这些成就却怎么也无法给霍东阁带来欣慰,对他而言,这毕竟是万不得已之下的「退而求其次」。
1956年4月18日,霍东阁在抑郁中辞别了人世,离世这年,他年仅62岁。
死时,霍东阁没有留下正式的遗嘱。霍东阁死后,霍元甲创办的迷踪拳便再也未曾在世上出现过。自此后,迷踪拳便成了「谜」一般的存在了。
霍东阁与夫人早年合影
后来的后来,留在印尼的霍家后人多半选择了行医,霍寿嵩的儿子霍公正便只懂医术而不懂武艺。在问及为何作为霍家后人却不会武艺时,他只得连连感叹「可惜可惜」。
如今,留在印尼的霍家子孙都已入印尼国籍。
同样「可惜」的还有留在国内的霍元甲其他后人,因霍元甲长子霍东章不喜武艺,他的子女也皆没有选择从武。霍东章种了一辈子地,他的子孙自然也多以种地为主。
霍东阁曾寄予厚望并试图带到印尼的儿子霍文亭生育了四个儿子,可他们却也和父亲一样不会什么武艺。
唯一学了一点皮毛的便是比堂哥霍公正小三岁的霍自正了,他虽也种地,却还偶尔比划比划。他甚至声称自己有迷踪拳的拳谱,遗憾的是,他的武艺也只够「比划比划」。
在谈及自己为何武艺不行时,霍自正分析了两个原因:「一是自己长期从事农活,没把心思放在武术上;二是父亲霍文亭重文轻武。」
无论霍家后人不善武艺的原因为何,其结果都已无从改变:霍元甲后继无人,曾让洋人闻风丧胆的「中国功夫」也多少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霍自正和多数中国人一样,深为霍家后继无人而感到可惜,在谈到唯一曾继承曾祖父霍元甲的爷爷霍东阁时,他几乎带着哭腔说了一句话,他说:
「霍家有本事、有能耐的都走了,剩下这些废物人,都低头种地,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