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对粟裕大将的赞誉明显增多,一些网友甚至将他誉为「战神」。
原本,粟裕只是我军众多杰出将领中的一位,名气并不突出;
然而,粟裕在1984年去世后,曾一度没有得到应有的平反。
直到10年后,中央才正式纠正,明确表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遭到不当批评,长期以来受到不公正待遇,这是历史的误判。这一观点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看法。」粟裕被追认为毛主席一样级别的战略家。
到了今天,对粟裕大将的评价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民间,对他的赞美词汇有了显著增加。
这种现象背后一定有其社会文化的深层原因。白居易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味着每个时代都会塑造出符合其需求的人物。
当年,毛主席提出的美帝「三把尖刀」比喻,形容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对中国的威胁:第一把从朝鲜插入,第二把从越南插入,第三把从台湾插入。
多年努力后,我们解除了前两把尖刀的威胁,但台湾问题依然复杂且关键,其解决将有助于打通南海出海口,破解美国在太平洋的封锁,推动中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型。
1949年初,毛主席任命粟裕为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策划攻台行动。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局势,中央被迫调整策略,将攻台计划推迟。
我们的民族复兴,尤其在军事上的突破,离不开解决台湾问题。历史上,粟裕曾深入研究台湾问题,他的战术眼光和临机应变能力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解决台湾等关键问题,更需要粟裕那样在危机中寻找机会、能够破局的将领。尽管我军高手如云,但像粟裕这样的战略家却不多见。
因此,粟裕大将的声望日益上升,这不仅因为他本身的军事才能,也是因为这样的将领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