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汉 | 汉宣帝刘询的第一堂政治课,新手皇帝被首席大佬吊锤!

2024-05-09历史

对于汉宣帝刘病已来说,此刻应该叫他刘询了,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梦,成为大汉王朝的皇帝,该如何统御全国他是一无所知,更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做一个皇帝。

他只知道长安街头哪家的烧饼最好吃,哪家便宜又实惠,他得到的皇帝训练仅仅只是在宗正府当中的那些礼仪动作而已。不过汉宣帝继承了曾祖父汉武帝的智商,天资聪慧,悟性极高,他很快就发现虽然皇帝是天下之主,但是自己依旧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而那个人就是霍光。

如芒在背

在登基典礼上第一次见到霍光的时候,对方举手投足间的强大气场,加上年龄阅历上的差距,分分钟就把汉宣帝给击倒了,那是一种出自本能的恐惧。

在去高庙拜谒的路上,这种恐惧达到了巅峰,作为首席大臣的霍光,自然是当仁不让的陪皇帝同乘一辆车。当霍光坐定之后,两个身体挨着身体,汉宣帝紧张的整个人几乎都要崩溃掉了。

因为过于紧张恐惧,一路上他面色苍白,冷汗直冒,但又不得不拼命的压抑自己。

史学大家班固在【汉书】当中用极其经典的六个字描述了这番感受。

若有芒刺在背。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一个经典的成语: 如芒在背。这些不存在的芒刺不仅扎在他的背上,更是扎在他的心上。

一封奏书

登基典礼刚刚结束,汉宣帝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儿,有人专门上奏举报霍光。擅废立主,无人臣礼,言简意赅的指明霍光擅自废立国君,失去了为人臣子的礼节,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这个胆子极大的上书之人叫严延年,担任侍御史,专门负责弹劾检举官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封直接对霍光开炮的上奏,惹得整个朝堂都为之震惊,全场吃瓜群众都在关注,汉宣帝到底会如何应对这封检举信呢?

他的做法倒是一绝,扣下来不予回应。

同意是当然是不能同意了,但是要是大力反对,似乎也不大合适。在霍光权倾朝野的局面之下,严延年这种激进做法,其动机很耐人寻味。对于汉宣帝来说初入朝堂,就有人在弹劾霍光,是纯粹犯了政治幼稚病想打倒霍光,还是压根就是霍光安排的故意来试探自己?

果然不久之后,这场风波便悄无声息的消失了。皇帝自然没有下令处置他,霍光也没有怎么动他,所以你细品,就这样汉宣帝度过了第一个月的皇帝入学测验,相比完全不及格的前任刘贺,他的表现可以算是优秀了,不过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谥号风波

继位第二年,汉宣帝先是大赦天下。

看着氛围差不多了,他突然发出了一封诏书,前太子刘据去世后葬在湖县,还没有加谥号,也没有祭祀的祠庙,朕要求给他议定谥号,修建一座陵园,安排人守陵。

汉宣帝发诏书的时候还挺忐忑的,毕竟爷爷刘据那是叛臣,这封诏书有可能会被当场拒绝,不过送达到相关官员手里之后,不就是皇帝要给他爷爷加封谥号吗?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完全合情合理!

汉宣帝就这样满心欢喜地等待结果,但是几天之后,等到谥号下来,他就是满头黑线加原地360度旋转了。

经评定,刘据的谥号为「戾」。

「戾」是一个标准的恶,对之前的过错不后悔的,不顺从君父的,以及知错不改的都会喜提这个称号。

这可不是汉宣帝想给自己爷爷追封谥号的初衷,他原本是自己爷爷死得冤,想给他追封个好点的谥号,来一场大平反,结果被砸了个十足的差评!

汉宣帝就很不高兴,脸立刻就挂下来了。

有关官员倒是毫无惧色,不紧不慢地解释道,陛下也不要生气,我们都是按照规定来的,谥号是根据人生前行为定制的,卫太子不顺从君父,其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这个标准,除此之外陛下说修祠庙,祭祀这个,就恐怕不妥了。按理说您从法统上来说是昭帝的继承人,卫太子这一脉,您在祭祀就不太合适了。

汉宣帝心里长叹一声,这是欺负到我头上来了,但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挤出一丝笑容,劳烦诸公费心,就这样吧。

给刘据下达谥号并制定一系列待遇标准的大臣是霍光的心腹,他的评价自然代表了霍光的旨意。在霍光看来,汉宣帝为刘据平反,就是想反攻捣蒜。

如果刘据的事情被重新定性,那就是动摇汉武帝的神圣地位,继而影响他自己的权威,毕竟霍光权力的就是武帝的授权。

另一方面既然汉宣帝接班汉昭帝,那就是从法理上要认汉昭帝为爹,一旦刘据获得平反,那接下来汉宣帝很可能就要进一步宣告,他的皇权是来自于对其祖父,而不是汉昭帝。他能登基不是霍光赏他的。

因此,汉宣帝是汉昭帝的继承人这个秩序必须要维持的,一旦打破就会影响到霍光的地位。所以给刘据送上恶谥,外加不准立祠庙祭祀,就是霍光回给汉宣帝的狠狠的一记耳光。

这件事汉宣帝挨了霍光一记大耳刮子,却连大气都不敢出。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也不是件坏事,起码他看清楚了自己的地位以及霍光的能量。

他明白了在这个朝堂上,霍光可以左右任何一件事,处处都得以他的想法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