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军渡江被干扰,毛主席罕见地发火:用大炮来表示我们的态度

2024-07-29历史

这天天蒙蒙刚亮,习惯熬夜工作的毛主席刚刚躺下,就听见门外有人在说话,说得越来越大声。毛主席抬头一看原来是周副主席拿电报递过来。毛主席一看电报的内容,罕见发火骂道:「这个林彪真的乱弹琴,视战争如儿戏」。

到底是一封什么样内容的电报让毛主席在解放战争中罕见发怒呢?原来是一封林彪申请放弃攻打锦州,回军打长春的请示电报!那是一场发生在1948年,事关东北归属命运的大决战,史称「辽沈战役」。

1.布局锦州,关门打狗

原来早在「辽沈战役」发起之初,在攻击方向选择上, 毛主席和林彪就存在着极大的分歧——毛主席认为东北野战军(以下统称「东野」)应该把战役突破口放在锦州,东野一旦顺利攻下锦州,东北战场就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那么东野就完全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而林彪却不这样认为,认为围困长春乃上策,长春毕竟是一座孤城;锦州的国民党守军有十五万之众,比长春守军还多五万人!且容易受到国军东西方向的夹攻,会重蹈四平的覆辙。

锦州的地理位置真有这么重要吗?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曾把攻打锦州比作「锁喉战略」。锦州是关外(东北)通往关内是门户,一旦锦州被锁死,那么通往关内之路将被锁死。锦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末清初,辽东巡抚袁崇焕正是凭借「关锦防线」(指的就是锦州和山海关)阻止八旗铁骑南下的脚步,长达20多年之久。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努尔哈赤在锦州之战中受过炮击,最终不治身亡。对于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我们无须过多争辩,这里需强调的是锦州的安危将事关东北的全局。

早在1948年五月,中央就向东野司令部和林彪强调及时占领锦州的重要性,但没有受到东野司令部的重视。

林彪打仗素来是想最好的打算,做最坏的准备,但攻打锦州,势必会受到国军东西两方向的支援和夹攻,不确定的因素显然超出林彪的掌控范围。

2、重回历史瞬间,捕捉历史人物的心理动态。

重回1948年辽沈战役的初期。东野已打响攻打锦州的外围战,此时的林彪正在东野司令部里聚精会神地看着作战地图,作战参谋送来国军正在大量往锦州两侧增兵的消息引起林彪的注意,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他的战役部署。 用林彪自己的话来说:「一桌饭来了两桌的客人,这饭怎么吃?」林彪此时的心情异常焦虑。一旦攻击锦州的部队攻击不利,就受到国军的内外夹击,那么将重演四平之败,四平之败就是林彪一生之痛。

林彪急令部队停止攻打锦州,调头打长春,并发给中央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这才有了文章开头让毛主席看了万分恼火的电报。

国军不断向锦州东西方向增兵这不假,但两处援军都心怀鬼胎,各有各自的小九九。东线侯镜如兵团虽然弓拉得很满,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滴小。为什么呢?因为侯镜如本来就是隐藏很深的中共地下党。而西线的援军是廖耀湘兵团,廖耀湘早就看清林彪围点打援的战略企图,所以行动缓慢,一直在磨洋工。

在东野政委罗荣桓和参谋长刘亚楼的分析下,林彪终于下定决心,收回发给中央的请示电,重新部署兵力攻打锦州,列车再次启动。

再攻锦州,东野各部如猛虎下山把范汉杰兵团15万人马撕得粉碎。有个细节,在东野发动总攻的前夕,一向自诩精明的廖耀湘,率领国军9兵团切断东野的粮道。自认为打中林彪的七寸,没想到东野以暴风骤雨之势占领锦州,然后回过头去对廖兵团进行迂回包抄,以秋风扫落叶的劲头迅速歼灭廖兵团。毛主席在得知东野快速拿下锦州,大为高兴,第一时间发电报来嘉奖东北野战军。

3、放跑35军,我记「杨罗耿」一辈子

辽沈战役的胜利让毛主席重新对解放战争的进程进行评估,毛主席自信地说道:「原计划用5年之内推翻蒋家王朝,现在看来只用3年的时间就可以基本解放全国!」为什么这么说呢?」辽沈战役的胜利让解放军在总兵力对比上首次超过国民党,胜利天平已悄然发生改变。

接着毛主席在地图上红笔一挥,把下一个方向放到平津方向上,5A加急电报迅速从西柏坡飞到林彪指挥桌上,命令东野提前结束休假,进军山海关协助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

东野为什么这么着急进关呢?为的是拖住傅作义集团不让其南下支援淮海战场,并就地消灭,从而解放北京和天津。然而单靠聂荣臻手下的两个兵团是消灭不了傅作义的50万人,为达到战役的进程,东野必须提前进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分割傅部。

而此时傅作义的心态,一方面想和中共方明谈判,另一方面又想通过战场的胜利和中共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平津战役就是战与和之间的艺术。傅作义凭啥能这样有恃无恐呢?凭他在抗战中打出来「守城名将」,自以为凭借北平和天津的城防坚固,能让解放军在城市攻防战中吃尽苦头,好在谈判桌上获得足够高的筹码。

平津战役刚刚开始,解放军各部穿插迂回不到位,毛主席再一次罕见地发怒,在雪地里来回地走动。

毛主席本来希望东野先遣兵团切断天津和塘沽之间的联系,同时派「杨罗耿」兵团切断国民党35军的退路。 35军是傅作义手里的王牌,你不把他王牌消灭干净,傅作义怎么会乖乖坐下来和你谈判呢?

但战场上瞬息万变,因为种种原因「杨罗耿兵团」没有及时切断35军的退路,让35军坐着汽车轮子来去自如更让毛主席生气发飙, 在电报上罕见骂娘,措辞格外地严厉!

「杨罗耿兵团」指的是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彪,江湖人称「杨罗耿兵团」。而且这三位都是非常能打仗的将军。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红军长征期间,杨得志的「红1团」和耿彪麾下的「红4团」,都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开路先锋。经历抗日战争的洗礼,杨得志和耿彪早已成为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罗瑞卿就更不要说了,被毛主席亲切地称为「罗长子」。

「杨罗耿」一看主席的电报,立马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仿佛远隔千里之外就能听见的主席的怒火。命运部队卷起裤脚过河抄近路追击35军,那可是天寒地冻的三九天。

「杨罗耿」兵团把解放军优良的传统发挥到极致,硬是靠两条腿跑赢国民党35军,把他们消灭在新保安,成功地完成战役目的。与此同时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解放张家口,把傅作义集团的退路切断。

这下傅作义只能乖乖地回到谈判桌上,与平津战役总前委进行谈判,一切军事谈判都依靠战场上所取得的胜利。如果在战场上打不赢,什么谈都是一样的。军事是政治延续,反过来军事上的成与败将影响政治。

4.用大炮来告诉外国佬我们的态度

三大战役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国军全部精锐,百万雄师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就在发起渡江战役的过程中,英国佬也蠢蠢欲动。

那是发生在渡江战役中,英国人出于自身利益方面的考量,派遣海军「石英舰」出巡长江中下游水域,企图干涉解放军渡江作战。 英国人还以为共产党和解放军是软弱无能的满清政府,认为稍用点武力就会逼迫我们屈服。如果他们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武装和团结下来的中国人是惹不起的。

事先英国人狂妄向毛主席下战书,大意是我们曾经签过一份协议,我们的军队有权维护和平之类的话语,字里行间显得傲慢无礼嚣张至极。

毛主席一看,怒不可遏,大骂道:「老子从来没有和你们签过这种条约,谁和你们签的,就找谁去,竟然你们军舰赖在长江不走,就让我们的大炮和你们对话吧!」这话说得掷地有声,豪气冲天,喊出了中国人的霸气和骨气!

还特意交待渡江总前委和指挥渡江战役中各位将领:「如果外国军舰敢来阻止解放军过江,如警告无效, 那就用大炮来告诉外国佬我们的态度,不必请示!」 傲慢无礼的英国皇家海军自以为凭借几艘军舰就能阻止解放军渡江,还用老眼光看待中国军人。解放军就用猛烈的炮火来证明他们想得大错特错,几轮炮击过后,英国军舰被打得狼狈不堪,乖乖地举起白旗。

可能英国人在失败的那一刻,还在纠结是他们皇家海军失去往日的雄风?还是时代变了?

毛主席这次罕见的发怒,喊出中国人的霸气和豪气,还喊出中国人埋葬已久的压抑,代表新中国向全世界发出全新的宣言。中国人民用实际动作证明自己已经站起来了,不再屈服于任何帝国主义的势力。

中国是有一段不堪的历史,不过这已经过去,中国人现在已经站起来了,扫除过去一切不平等的条约,用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扫清房子,再请客。」

解放军在渡江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大战京沪杭,解放南京和上海,在得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攻占「总统府」。毛主席兴奋地写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名句。整首词尽显伟人的豪气,同时也不乏对胜利之下冷静的分析,「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提醒全军不要像西楚霸王一样,胜利以后就骄傲自满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