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建国后卫立煌迟迟没回大陆,周总理问「是否有顾虑」,卫立煌:有

2024-02-05历史

避居香港后,卫立煌的态度,谁都看不明白。

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盛情相邀,他说 「脚痛,行动不便,暂时不能成行」。

台湾方面派来的说客,卫立煌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将来一定要回新中国」。

哪方面的劝说都油盐不进,从卫立煌妻子处打听到些许消息的周总理,立即修书一封,到了1955年初,卫立煌就主动找到中共驻香港有关部门,说「我要回大陆」。

卫立煌的顾虑到底是什么?周总理和卫立煌的妻子,又是如何产生联系的?

门外竖起的眼睛和耳朵

要想弄清楚周总理和卫立煌妻子的关系,就要先搞明白,明明是蒋介石眼前的人,卫立煌怎么和周总理产生了联系?

一定程度上来说, 卫立煌的投诚,是蒋介石「逼」的。

蒋介石多疑,且睚眦必报,前一秒是肱骨,下一秒可能就成了仇人,用人方面,也是坚守 「黄浙陆一」 的标准。

早年开始就追随孙中山的卫立煌算得上根正苗红,三解南京之围,颇得蒋介石信任,成为了五虎上将之一。

可福建事变平息之后,卫立煌和蒋介石竟产生了嫌隙,事情出在到了福州之后,为了放松一下,卫立煌就约了几位好友打麻将,一夜未睡,第二天蒋介石一通电报却是让他从头顶震惊到了脚底板。

「昨晚胜负如何?」

明眼人都知道,蒋介石戏谑的,是卫立煌打麻将的战绩,恐怖之处就在,老蒋人并不在重庆,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

卫立煌立马意识到自己身边安插着的有蒋介石的人,刚安了蒋介石之心的功劳一点不敢再提,立马悬着脑袋去请罪。

这一套,对老蒋自然是受用的,他说自己并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随口问了一句,可卫立煌不敢应声,麻将不敢再碰,日常的一举一动也会老老实实的上报给蒋介石。

可人,精神怎能一直紧绷着,自己效力于老蒋却连一点自由都没有,卫立煌的心中说没有愤怒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愤怒还是淡淡的, 到了1948年的沈阳战场,卫立煌才彻底意识到,自己对于蒋介石什么都不是。

1948年10月31日,沈阳「失守」。

卫立煌是在10月30日因着夫人韩权华的周转,才乘坐专机离开了沈阳城,经葫芦岛回了北京。

人是安全的,却注定是暂时的,在2月视察锦州战场的时候,卫立煌已经意识到,自己这一行,是替陈诚背东北之锅,因为东北的局势已经不可挽回,他早就料想到蒋介石会将辽沈战役的失败,全扣在自己一个人的头上。

果不其然,广州方面很快将卫立煌和妻子韩权华押回了南京,软禁直到 李宗仁「取缔」蒋介石 才结束。

自由有了,国民党大部的权利还在蒋介石的手中,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斟酌后果断奔赴的香港

兵法有言,三十六计,走为上。

1949年的大年初一,卫立煌装出一副兜风的模样,其驶私家车的目的地直接到了上海。

南京到了上海之后,一位好友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剃须刀,蓄了多年的胡子直接被刮干净,整个人就跟之前不一样了。

卫立煌用七天的时间办理好了一切手续,十几天后,妻子韩权华也来了,一家几口在香港实现了大团圆。

香港地界在1949年的时候尚算敏感,卫立煌给自己找了个好地方,这般情况下周总理还能获知为卫立煌的消息, 功劳就在邓颖超,也在韩德庄。

因为这韩德庄,正是韩权华的侄女,与大陆可以不联系,韩权华与自己这侄女可是一直有往来的,周总理就是利用这般的缠扰,获知了卫立煌迟迟不回国的顾虑。

较于蒋介石对卫立煌的半信半疑, 组织对卫立煌始终是不抛弃不放弃的 ,要不然,组织也不会在1949年的5月将汪德昭派往香港。

这汪德昭是卫立煌的亲人,也是韩权华大姐家的女婿,1947年卫立煌在欧洲考察的时候,就是汪德昭担任的翻译。

远赴重洋之行,卫立煌透露了自己追求光明的反蒋思想,也很快得到了中共欢迎的指示。

有着这层关系,汪德昭很快成为卫立煌与香港党组织之间联系的桥梁。

很快,一件大事在1949年的10月1日发生。

属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了,香港各大头条报纸刊登了这件事情,觉察到大陆已经不再有蒋介石胡作非为的天地,卫立煌立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毛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才能取得辉煌胜利」。

普天同庆时期送上这样的贺礼,朱毛周的回应也很给面子。

「欢迎卫先生随时归来」。

卫立煌对革命肯定是有着一份向往的,1938年访问延安的时候,卫立煌就称赞革命区为「全国模范」,认为朝气蓬勃的共产党,有可能会成为主宰中国的政治力量。

考虑到日渐凋零的蒋介石,卫立煌提出想要秘密加入中共,后来虽因蒋介石的秘密监视未能得偿所愿,可为了给共产党留下一个好印象,抗日战场上的卫立煌,还是十足十的努力,顶住老蒋的压力,为八路军提供武器和弹药。

解放东北的战场,自知已经回天乏术,面对老蒋垂死挣扎的命令,卫立煌置若罔闻,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因而被推进。

意识到 「蒋家王朝」已是穷途末路 之后,卫立煌已经做下心向光明的义举,毛主席既然已经发出了欢迎的邀约,给了回国的台阶,明明有此想法的卫立煌,为何迟迟没有动静?

因为韩权华侄女这条线,周总理很快获知了卫立煌踌躇的原因。

「我卫立煌是共产党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真的能够对我既往不咎么?」

得不到肯定的答案,即便在香港凋零凄惨,也好过回大陆去蹲监狱,但两封信很快送到香港。

肯定答案后的义无反顾

「在太原晤过面的那位朋友,请姑父和姑母回来」。

这封信,是韩权华侄女写的,太原会晤者,说的就是周总理,两人曾在抗战之初的太原彻夜长谈。

第二封信,出处在韩权华的六姐,她与邓颖超也是旧相识。

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下,这才有了卫立煌在1955年初的主动出击,回国之行,在3月14日正式启航,出发点,在香港九龙,第一站的目的地,在澳门。

一条经过改装的不起眼小船在深夜的港口悄悄启航,这位曾经 率领中国远征军收复失地 的将军,在时隔多年之后,又一次做出了轰动的事迹。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心牵挂在这张漂洋过海的船只之上,到广州,已经是3月15日,抵达北京,已经是4月6日。

周总理和朱德亲自前往车站迎接卫立煌,欢迎的晚宴,是周总理夫妇准备的,因为公务繁忙,毛主席直到25日才见到了这位漂洋过海的将军。

北京的多位领导都设宴款待了卫立煌,担忧的事情,更是在后续的安排中,化为了飘渺的人烟。

卫立煌没有得到苛责,相反,他还先后被推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央常委,后来还接替龙云担任了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

战场上博斗出名气的将军意识到了知识包裹的重要性,在1957年进入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周总理夸他后来居上,学习学的很好,卫立煌就更想将事情做好,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视察了很多地方。

最重要的待遇,组织也安排的很好, 行政级别4级,每月工资500元 ,配备有司机、厨师、警卫和服务员。

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卫立煌革命的初心是好的,他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阴暗无比的蒋介石,而是效忠的孙中山先生辞世之后,才跟了蒋介石,但在后续的抗日战争时期,积极配合,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接见卫立煌的时候,毛主席不无感慨的说出一句 「时间过得真快啊,想不到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共产党不像蒋介石爱做一棍子打死的事情,功是功,过是过,卫立煌呼吁和平,希望祖国统一,那大陆,自然就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可惜,在1958年「五一」关礼的时候,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卫立煌忽然感觉身体不适,回家之后,食难咽,寝难安,病症一直没好,到1960年的1月,就因病离开了。

人生匆匆,逝去之时,什么也带不走,躯体化为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这对卫立煌来说,已经是最为光荣圆满的归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