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75年,刘昌毅无视邓公扭头就走,邓小平:他是攻无不克守无不固

2023-12-10历史

1975年,邓小平在北京接见刘昌毅,对他说:「你是一位战将,但有时候也会蛮干。」

刘昌毅一听扭头就走。

对此,邓小平并不生气,后来还对人说:「刘昌毅是一员战将,打仗,攻无不克,守无不固。」

刘昌毅将军1914年11月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自幼生活艰苦,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从小父亲就希望他将来可以过上好日子,就想方设法借钱将他送去了私塾。可惜不到半年,就由于借不到钱而被迫辍学。

年仅12岁的刘昌毅不得不拜师学裁缝。两年之后告别师傅回家,但是父亲认为儿子的手艺还不到家,就又请了一个陈姓师傅来教他。这位陈师傅叫陈文秀,是一名共产党员。

1927年,陈师傅带着他来到了汉口一家裁缝店做工,开始参加工会活动,给师傅做起了送信的工作。

有一次,陈文秀拿出一张纸条交给刘昌毅说道:「你把它送给磨子桥48号的张师傅,一定要记住是白胖的师傅。45岁,秃顶,家乡口音,来去留点神,快去快回。」

刘昌毅拿着纸条很快抵达了目的地,可是一到48号外面,他就暗叫了一声「不好!」此时的48号已经被贴上了封条,门口还有几个特务在来回溜达。

此时想要退回去已经不可能了,他只能若无其事地走过去,眼见特务要搜查,他急忙将纸条和刚买的冰棍塞进了嘴里吞了下去。

1927年开始的武汉一直笼罩在白色恐怖当中,随着形势的恶化,陈师傅对刘昌毅说道:「这里形势越来越险恶,你年纪太小了,在外面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的,我没有办法向你父母交差,你还是回老家吧!老家那里的农会都起来闹革命了,回去生活的路子还多一些。」

刘昌毅刚回到家乡没有多久,就听说裁缝店也被封了,陈师傅也被杀害了,这令刘昌毅难过了很久,决心为师傅报仇。

不久之后,刘昌毅就参加了共青团,10月又参加了红军,这一年,他仅仅15岁。

1933年8月,刘昌毅担任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二营营长,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战场的最前面,在宣达战役的时候,他两次负伤。第一次右胳膊,幸亏是轻伤,第二次的时候,一颗炮弹打来,在他身边爆炸,弹片从她左下巴穿上了右脸颊,牙齿都掉了,失血过多被抬回去就休克了。

过了十几个小时,刘昌毅还没有醒过来,为了抢救他的生命,医生急忙找来了几名战士给他输血,谁知道输血之后,他的体温飙升到了39度以上,医生不得不中止了输血。

不过紧接着刘昌毅就持续高烧、昏迷,面部还开始肿了起来。如果医生不介绍,谁都认不出他来。

几天后,医生下了结果:刘昌毅「断气」了。

部队得知刘昌毅已经「断气」的消息之后,都非常伤心,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部队很快就要转移了,战士们将刘昌毅抬到了棺材里,正准备盖上棺材下葬,这个时候通信员胡少荣扶着棺材大哭:「刘营长!你不能走,不能走啊!」

边哭还将一条白毛巾塞到他的手里,结果这个时候通信员觉得刘昌毅的手轻微颤抖了一下,通信员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急忙试探刘昌毅的呼吸,结果他发现营长还有呼吸,惊喜地大喊:「刘营长没有死,刘营长还活着呢!」

大家急忙过来一看,发现刘昌毅果然还有呼吸,顿时非常高兴,马上将他抬了出来,送到了医院救治。

几十年后,刘昌毅还对此风趣地说:「那次是阎罗王不肯收留我,说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带兵打仗。」

之后,刘昌毅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四次反「围剿」以及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又担任过三八六旅侦查科科长、青年纵队第三团参谋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分区的副司令兼任参谋长。

1942年4月,刘昌毅在山西榆(社)武(乡)公路组织「白庄」的伏击战中,歼灭了日军一个大队以及一个军官视察团,击毙了敌人200多,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军用物资,其中有一门日本天皇亲赐的山炮。

之后,日军三次派人送信:愿意用其他物资交换这门大炮。

刘昌毅则是回信说:「若是在战场上赢了我,肯定归还,否则休想得到此炮。」

刘昌毅将军就是这么自信。

1943年由于旧伤复发,刘昌毅不得不住院治疗,在病好了之后到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4年,刘昌毅转战河北武安县杨义、崇义等地,连克日军十几个据点。同年夏天日军侵占河南,占领中原,阻断了我各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党中央命令组建河南军区,命令刘昌毅的第六支队南下豫西。

1945年,刘昌毅率军南下,在嵩山、伏牛山一带,战斗了八个多月,大小战斗了60多次,歼灭了日伪军8000多人,开辟了临妆、陕县、宝丰、襄地区,配合兄弟部队牢牢控制了中原地区。

1946年,国民党大举包围中原军区,刘昌毅率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旅从息县向光山进军,准备歼灭国民党一九九师所部。在八里盘地区战斗的时候刘昌毅身中5弹,昏迷了过去。

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等人闻讯之后急忙派人过来为刘昌毅治疗。

在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必须立即动手术,但是当时没有药物,特别是麻醉药、消炎药和手术器材,当时医生就为难了。

刘昌毅从昏迷中醒过来后,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想说话可是却说不出来,便示意医护人员拿来了纸和笔,接过纸和笔,刘昌毅歪歪斜斜地写下了「大胆割」3个字。

医生们顿时就着急了,但是也只能这么办,医护人员忍着泪水在一无麻药、二缺医疗器械的情况下,用简单的工具冒着危险给刘昌毅动了手术。

切腹之痛是难以承受的,但是刘昌毅却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挺了过来。豆大的汗水不停地冒出来,在旁协助的医护人员看不下去,只能将头扭过去。

前后做了两次手术,取出了一颗子弹和一块弹片,剥开了皮肉放出了脓血,不过由于条件太差,还有一些子弹和弹片无法取出来,导致他终日发烧、昏迷,多次出现险情,生命一直处在危在旦夕的状况下。当时,党组织已经给他准备好了后事,连棺材都运了回来。

后来,周恩来副主席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指示:「用飞机送刘昌毅同志到北京协和医院治疗!」

刘昌毅从王树声那里得到消息之后,非常激动,内心有着千言万语要说,但是最后只是艰难地说了一句:「谢谢周副主席的关心!」

他考虑到北平当时还是国民党统治区,到了那里会给组织增加许多麻烦,就坚决表示:「就是死在战场上,我也不离开部队。」

王树声立即将刘昌毅的意见报告给了周恩来副主席。周恩来听说了刘昌毅坚决不到北京之后,就指示:「要马上指派专人,限定时间,尽快地由武汉购来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就地抢救!」

从武汉购买了器材之后,医生又给他做了三次手术,才将他从红军时期一直留在身体里的弹片都取了出来。

经过这5次的手术治疗,刘昌毅的病情才逐渐好了起来……

1946年5月,中原突围的时候刘昌毅又指挥了南路突围作战计划。炸毁了铁路,突破了敌人的「钢铁封锁线」,创建了鄂西北根据地。

然而鄂西北的环境极其的困难,这里地广人稀,许多地方连饮用水都困难,部队被迫几次进入神农架原始森林地区,在天寒地冻的恶劣条件下行军作战,战士们减员不断的增加。

1947年2月,刘昌毅被围困在湖北保康县康家山,刘昌毅率领战士们浴血奋战三昼夜,终于取得了胜利冲出了敌人的包围。不过部队的伤亡也不小,仅有的一部电台还被打坏了,与上级失去了联系。

4月下旬,刘昌毅又率军越过汉水,甩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朝着大别上的方向前进。刘昌毅一路走,一路遭到敌人的阻拦。4月底,刘昌毅转战到了安徽省立煌县(今金寨县)南吊桥崖地区,在这里他又经过了一番血战,才得以冲出敌人的包围,抵达了大别山地区,开辟了皖西根据地,之后刘昌毅以皖西为重点,重建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到了8月中旬,皖西根据地已经拥有了8个县政权,60多个乡政权,部队总人数4000多人的大根据地。

8月底,刘昌毅从敌人报纸上获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当即用电台以约定的密码联络。

第二天凌晨,刘昌毅就接到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电报:刘邓大军已经南下至六安,三纵陈锡联司令员派人与你们联系。

第二天,刘昌毅就率第一支队在霍山城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政委阎红彦率领的部队汇合。

10月下旬,刘昌毅与刘伯承邓小平会师,向他们做了汇报。听了刘昌毅的经历,刘伯承由衷地说:「我们和中央知道你们到皖西来了,从鄂西北一路打到皖西,与这里的同志一起在大别山坚持下来。远离解放区独立作战,是很辛苦。」

之后,部队经过整编,刘昌毅担任第三纵队的副司令,完成了自己突围、保存革命火种的使命。之后,他率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两广战役。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历任铁道兵部公安部队的副司令,海军旅顺基地、青岛基地、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79年,许世友奉命指挥对越反击战的东线战场,为了选取一个合适的副手,他采用了自己的最擅长的方式,那就是喝酒,对象就是刘昌毅将军。

据说许世友与刘昌毅将军喝了6瓶,刘昌毅睡了三天。

但是刘昌毅听说自己喝了6瓶之后,非常地生气说道:「胡说八道!战前,我和许司令只喝过一次酒,两人加起来不到一瓶。」

战后,刘昌毅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许世友再次摆酒3桌,庆祝成功。在喝庆功酒的时候许世友让刘昌毅将军与每个人都喝三杯,刘昌毅将军不答应,就对许世友说道:「你喝,我也喝。」

当时许世友将军已经喝得非常多了,还真不一定能喝下去……

1999年,刘昌毅将军在广州病逝,按照他生前的意愿,骨灰被安放在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