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华野秘密行军3日,突遭蒋军轰炸,粟裕猛然大悟:快抓住那个排长

2023-12-22历史

战场直觉是一名伟大的战争艺术指挥家不可或缺的独特特质,作为久经战阵的沙场名将,不仅要懂得灵活调度千军万马,还要善于运用灵敏的战场直觉提前感知到即将到来的危险,通过对危险来临前蛛丝马迹的准确捕捉,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从而避免己方和部队陷入死地。

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战神粟裕无疑是一位极其善于透过现象中的蛛丝马迹来准确捕捉战机的人物。他过人的战场直觉洞察力曾在数次戎马生涯中不仅成功挽救了早期的人民军队,更是多次凭此死中求生,有惊无险地从几十年如一日的枪林弹雨中幸运存活到最后,成为新中国人民军队的伟大缔造者之一。

在粟裕依靠战场直觉挽救早年人民军队的众多案例中,尤以坦埠遇险最为惊险。粟裕大将在那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同时,坦埠险情也几乎都快葬送了整个华东野战军。若非粟裕大将对危险来临前的精准研判和采取的果断措施,山东的坦埠镇恐怕就会成为中国近代军史上的「滑铁卢战役」了。

1947年3月份,蒋介石迫于第一阶段军力的严重不足决定调整军事部署,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成了重点进攻,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

蒋介石集团这招「见血封喉」的用意很明显,即企图拿下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后,再拿下华北和东北,从而实现独霸天下的春秋大梦。

为此,在山东战场上,南京方面以蒋家王朝心腹嫡系顾祝同总揽全局,同时征调24个师、60个旅总人数共计45万人向山东解放区的华东野战军气势汹汹直扑而来。

国军骁将顾祝同充分吸取了前几次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中轻敌冒进、孤军突入和强弱分离等惨痛教训,命令山东战场上各部务必执行「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避免突出」的战略部署。

不仅如此,顾祝同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将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中的张灵甫整编74师、胡琏整编11师和邱清泉第5军全部调往了山东战区来,然后将这三大硬核王牌部队分别编入汤恩伯兵团、王敬久兵团和欧震兵团,每个兵团以此为

锋利的「刀刃」,成为了企图切开山东解放区的「利刃」。

国军各部齐刷刷攥成了一个带刺的刚硬拳头,使得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很难找到敌军的弱点。但暂时找不出毛病就并不代表敌人钢板一块无懈可击。

事实上,就是因为国军紧凑太无懈可击,这反倒成为了国军内部的弱点。蒋介石身边的「红人」陈诚曾一针见血看透了国军队伍的本质性弱点,他指出: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事主官,凡军师长以上,平均年龄已在45岁以上,这种现象与北伐时期正好相反。「45岁现象」带来的最大弊病,就是国军主官们作战时普遍缺乏勇猛精神,衰弱、拖沓、低能、企图心不强,甚至爱财怕死者,随处可见。

陈诚看出了己方队伍关键性的问题,可他无力去解决。而正是由于国军长官间层出不穷的罅隙和摩擦,国军内部军政指令始终无法做到步调一致、协调统一。短时间内国军各部在上峰强势的压逼之下勉强能做到兵合一处,可一旦时间久了必会暴被打回原形,暴露出其庐山真面目的缺陷。

陈诚能窥破的问题,粟裕也早就洞若观火。粟裕向来善于在困境中创造战机、捕捉战机。这与他长年孤悬于外,游走于国军和日伪军等各派力量纷繁复杂的苏浙游击锻炼是密不可分的。

针对国军各部间齐头并进的做法,粟裕将其生动地形容为「刺猬抱团」,既然是一只只相互扎得彼此血肉模糊的「刺猬」,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届时敌军必然会露出破绽,我军趁虚而入定可一举击溃来犯之敌。

当然,光坐等敌人露出马脚是远远不够的,况且面对被重兵围困的华野,我军生死存亡命悬于一线。唯一的出路是积极调动敌人,让国军提早露出虚弱部位,再对准虚弱之处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粟裕为此将华野主力全部撤到了沂蒙山附近,并制订了「耍龙灯」计划。所谓「耍龙灯」即将华野10个纵队的兵力佯装成主力部队钻入山高林密的阴蒙山区,拖着敌人漫山遍野的「游行」,把胖子拖成瘦子,把瘦子拖成皮包骨,然后伺机待敌军孤军突入,给予当头棒喝、关门打狗。

事实上,粟裕的华野全体退入到了沂蒙山地区也给蒋介石造成了很强的假象冲击。沂蒙山是山东解放区的腹地,粟裕拉着主力都跑到最后的据点了,这不是败了是什么?

当蒋介石看到了三大兵团齐头并进的初步战果后大为兴奋,并开始叫嚣:「华野钻进了沂蒙山,以山大王战术与我周旋,我们就在沂蒙山区把他一扫而光!」

在蒋总裁的指示下,各路兵团继续齐刷刷朝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沂蒙山地区挺进,华野的10个纵队在沂蒙山到处转悠的同时,华野主力始终集结在机动作战的位置,伺机全歼孤师冒进的敌军。

经过半个多月「耍龙灯」的功夫,汤恩伯兵团与其他两个兵团之间渐行渐远,且其兵团各师之间的间隙也不断变大,汤恩伯兵团的桂系第7军和第48师率先成为首个掉入华野圈套的敌人。

桂系第7军和第48师都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嫡系王牌部队,其主要作战兵员几乎全部来自广西,而广西自古民风彪悍战斗力极强,故此有「天下狼兵出广西」的说法。

桂系军队不仅难打,且打起仗来死不认输,即便是弹药耗尽也要流尽最后一滴血跟对手拼刺刀。

汤恩伯给第7军和第48师的作战任务是抢占沂水,挤压华野,并配合本部兵团其他各部协同共进的。可桂系军队仗着「老子天下无敌」的精神,想在老蒋面前好好表现一番,结果不等其他友军到齐,自己率先向沂水城发现进犯。

粟裕果断抓住来之不易的战机决定集中华野主力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优先全歼来犯的桂系部队。为此,在战前会议上,粟裕很豪气地说道:

敌人终于沉不住气了。没想到桂系竟敢率先出击,寻我较量,打破龟缩不前的态势。既然敌人找上门来,有来无往非礼也,那咱们就先拿桂系开刀,打他一家伙。

粟裕作战兵分四路,一路打援,一路阻敌,一路进攻,还有一路是特种兵纵队相机而动,以三日为期,三日内各参战部队人衔枚,马摘辔,昼伏夜行,秘密行军三日,必须如期抵达作战地点。

计划妥当地布置完毕后,华野指挥部随同打援的第1、第4、第9纵队挺进至南部的坦埠镇一带隐蔽待机,歼灭可能由蒙阴等地东援之国民党军。

按此严密的部署,妄图进犯沂水的桂系第7军和第48师似乎在劫难逃了,只要一切顺着粟裕算无遗策的套路走下去,汤恩伯兵团的覆灭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期所料,战场上的风云往往变幻得比天气都快。陈毅、粟裕的华野指挥部刚刚抵达坦埠镇第三日,蒋军的飞机旋即开始了对华野指挥部的狂轰滥炸。据当年在华野指挥部工作的王德同志回忆:

就在我野指机关南移到坦埠附近一个村庄里,第三天就遭到敌人飞机的轰炸扫射。幸亏那时我们还注意防空,进村那天,我就嘱咐管理科长方如玉,要他给首长们准备个防空洞,要稍大一些,因为那时粟副司令的爱人楚青同志、谭副政委的爱人郭惠民同志,都跟随野指行动。

张茜同志还担任了警卫排的指导员。炸弹都丢在庄子的中心点,那里住的是机关工作人员,大家早就分散到村外去了。首长和家属原先分散住在村边的零散小屋里,又有挖好的防空洞,所以没有伤亡。」(王德:【华东战场参谋笔记】第4章第2节)

华野秘密行军三日莫非是保密工作做得不够,而招致敌人提前侦知了我军的动向?对于此次的华野秘密行军,当时的保密级别不光光是晓宿夜行和人衔枚,马摘辔那么简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就通过华野对中央的一份报告中就披露了我军当时行军的保密程度:

我们主力南移后,原拟于12日前后开始执行28日电作战方案。但我军行动与企图,三日即为敌人发觉,对我军部署敌人均很清楚。我军指挥所移至蒙阴东之坦埠附近,仅三日,即遭轰炸(中作战室、机要科、政治部、警卫队,除警卫队伤数人外余无损失),敌方并完全知道我指挥所驻地。如依电台测向器谅不致如此准靠。

恐密本电台有误,故在南移中,除北线仍留有伪装电台外,我们根本未与各纵通报,恐系内奸告密,并尽力减少通报,凡作战命令均用口头或书面传达。」

也就是说,当时华野指挥部南移不光是在行踪轨迹上做得极度绝密,就连各个纵队之间的联系都是用口头或书面传达。

在电台做到了全面伪装的情况下,敌人即便凭借先进的测向仪器也不可能如此精准对华野指挥部驻地机关实施轰炸,更何况,在蒋军的轰炸中,甚至还酿成了华野指挥部数名人员受伤。如果不是陈毅、粟裕等主要首长分散居住在村外,华野的历史也许就会从此改写。

从种种迹象来分析,很显然这可不单单是桩简单的泄密事件而险些引发的灾难性后果,素来胆大心细的粟裕仔仔细细梳理了所有环节上可能存在的纰漏后,他猛然大悟:部队里面出了叛徒!快抓住那个排长!

原来,粟裕口中所说的那个排长,是前不久补充到华野指挥部直属队的一名俘虏兵。这名俘虏原是国军中的一名排长,在一次战役中被我军俘虏后,迫于形势的他只好伪装成洗心革面的模样很快赢得了我军首长的赞许,并被补充进了华野指挥部。

在解放战争年代,由于敌我双方交战过程中战损缺额较大,战场上俘虏的国军士兵往往经过突击教育和训练后,马上就大批量补充到各个部队中来。这些「解放战士」由于思想不稳定,加上当时敌我胜负未明,「开小差」溜号的现象都是常有的事儿。

而经过华野保卫部门的仔细核查,事情的发展也确如粟裕所预料的那般。蒋军的飞机之所以能够对华野指挥部实施精准轰炸,原因就在于那名国军排长在大战前夕的节骨眼儿上趁着我军内部不注意悄悄逃回了汤恩伯麾下,并将我军情报给敌人抖了个底朝天。

当汤恩伯得知了坦埠镇乃华野指挥部所在驻地,且华野已集结重兵打算一口吃掉正在进犯沂水城的桂系第7军和第48师时,蒋军派出飞机对着坦埠镇华野指挥部实施了狂轰滥炸,同时汤恩伯兵团主力朝沂水靠拢,至此,华野作战任务不得不取消。

华野消灭汤恩伯兵团桂系军队的作战计划尽管宣告流产,但粟裕凭借着战场直觉很快察觉出了叛徒出卖的症结所在后立刻终止了行动,从而避免了华野将一场原本把握十足的歼灭战打成消耗战,也为我军不久后取得的泰安大捷保存了足够雄厚的实力和高昂的士气,从这点来看,粟裕真不愧为一代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