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古代没有澡堂和热水器,他们如何清洗?古人的洗漱用品又是什么?

2023-12-31历史

前言

洗澡不香吗,古人真的就不爱干净?

洗澡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热水供应变得十分便捷,大众可以选择家中舒适的浴室,或公共泳池,尽情享受洗浴的乐趣。然而在古代,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老祖宗们又是如何清洁身体,处理身上的污秽和异味的呢?他们真的就如表面看起来的那么「不管不顾」吗?

不同地区的风俗各异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差异极大,这直接影响到了古代各地居民洗浴的可能性。举例来说,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牧民们,他们面对的是日照时间短,气候寒冷的环境。这里水资源匮乏,经常要靠积雪融水来维持生计,平时根本无暇顾及洗澡这档子事。到了夏天虽有雨水和河流,然而河水冰冷,老弱病残的人很难承受。因此,他们通常选择在隆冬腊月和酷暑时节,才集体前往河边用河水进行快速冲洗。这对于身体虚弱的老人孩子来说颇有生命危险,但是面对污秽,这也是牧民们仅有的选择。

而生活在沿海一带的人们情况就要好很多。他们靠近大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和丰富的降水。集市上经常可以看到设立临时澡堂的摊贩,有钱的人可以花几个铜板,尽情享受热水沐浴的滋润。富家少女们更是重视身体的清洁,她们会定期请家中的婢女到集市澡堂为自己打热水淋浴。不过热水淋浴在古代也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仍要靠河水勉强清洗。

此外,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气候干冷,南方湿热多雨。在寒冷的北方,老百姓们也不得不减少洗澡的频率。因为洗完澡后极易感冒生病,而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任何看似轻微的感冒都可能要了人的老命。所以,北方的老百姓通常一个月只洗澡一次,有的甚至半年也不洗一次澡。这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可想象,但对古人而言却是无奈的选择。

面对环境的制约,古人洗澡的频率确实很低。但是他们的确没有现代人想象中的那么「邋遢」。古人们还是会设法想方设法,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地清洁身体,处理各种体味问题。

老祖宗们的「洗澡黑科技」

古人在没有肥皂和香皂的年代,怎么进行日常的清洗呢?原来,聪明的老祖宗们发明了许多天然的清洁用品。

最原始的清洗用具就是各种树木种子中的皂角。树木种子中天然含有的皂素,能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尤其对脂肪污渍比较管用。古人们将种子榨取皂角汁,拌上水后擦拭浑身,达到简单的清洁效果。这种皂角水在古代还被当作一种面部清洁剂,集市上的小贩经常免费送给路人,供其洗脸消暑。

此外,古人们还充分利用了植物的天然礼物,发明了「糠麦汤」这一清洁神器。所谓糠麦汤,就是将大米、小麦等谷物煮沸后过滤,留下饱含营养的糠麦水。这种天然的植物提取液温和清洁,不伤肌肤,常被当作洗澡用的液体。直至今日,仍有人沿用这一古老秘方,自制糠麦水洗澡。

除了糠麦汤,草木灰也是古人常用的清洁利器。草木在燃烧后残留的烟灰中含有大量碳酸盐颗粒,能有效吸附各种污渍。更神奇的是,古人还发现皂角和草木灰的混合物洗澡效果更佳!因为皂角中独特的有机酸,能软化头发,去除角质。这种古老配方,在没有化学产品的古代深受欢迎。

当然,除了上述常见的洗澡神器,在不同地区还流传着其他一些「黑科技」洗澡妙方。比如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用冬瓜果的汁液代替皂角汁;在东北地区,老百姓们则喜欢用桑树嫩枝的汁液擦身。这些天然植物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清洁或护肤功效。

可见,古人们在没有肥皂和香皂的条件下,仍然想方设法用身边的天然材料进行清洁。他们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邋遢不堪,而是发扬聪明才智,发明了独特的洗澡妙方。

用熏香掩盖体味的奥秘

尽管古人们想方设法清洗身体,但低频率的洗澡还是难免会留下体味。这个时候,他们有什么其他的对策吗?

原来,古人在生活起居中极为青睐香气这一元素。这不仅是因为香料本身的药效,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掩盖身上的异味。所以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居室,以及达官贵人的寝宫里都少不了熏香。以达官贵人而言,他们拥有着数以千计的佳丽侍女。这些少女们每日打理起居,必定避免不了与主人有身体接触。

如果她们身上有任何不洁或异味,都会为主人带来极大的不悦。因此宫廷里必定配备有专门的沐浴处,侍女们被要求每日清洗干净。若真出现什么身体问题也可以及时处理。但即便如此,主人在密闭空间中还是能察觉到略微的异味。这时候,侍女们就得使出杀手锏——点燃沉香或蜡烛为主人熏香。

而文人学士们也极为青睐这种「熏香」方式。他们或许一个月也只洗一次澡,但却几乎人手一盒独特配方的熏香。这些熏香大多由稀世珍香配制 这些香料价格不斐,但文人们看重的却是它们驱散气味,提神醒脑的效果。所以在文人墨客们的书斋,常年飘荡着淡雅的香气。这已成为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潮流。

可见,使用熏香掩盖体味的方式在古代广为流行。贵族达官需要佳丽侍女熏香来维持身份尊严;文人学士用熏香驱散味道,助思路开拓。使用熏香已成为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老祖宗们的牙齿「保养术」

洗澡和体味问题解决了,古人们又如何保养口腔卫生的呢?其实古人也十分注重牙齿健康,从早期的盐水漱口到后来牙刷,牙粉的出现,可看出老祖宗们不断改进的智慧。

最原始的口腔保健方式当属漱口。早在【诗经】中就有「口且荐漱」的记载。古人们会在起床后使用盐水漱口,借助盐水的杀菌功效清洁口腔。但这种方式的清洁效果并不彻底,且有死角。 于是古人们开始寻找牙齿清洁的更好工具。

最初,人们尝试用手指、竹片、鸡毛等工具进行牙齿清洁。后来,人们发现柳树的嫩枝柔韧适中,可以当作简易牙刷使用。这种柳枝牙刷使用方便,逐渐为老百姓们所接受,成为古代最普遍的牙齿清洁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牙齿清洁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隋唐时期,我国最早的牙刷应运而生。这种牙刷用牛骨或竹子做柄,以鹿毛、马毛等为刷毛,使用前需要在药液中浸泡软化。虽然质地简陋,但已具备牙刷的雏形。

到了宋代,人们已经掌握了使用药材煮制牙粉的秘方。将茯苓等药物制成细末,与山栀子粉等混合,可起到非常好的牙齿清洁保护作用。这种牙粉深受达官贵人的追捧。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各种口腔清洁产品在古代的发展可见一斑。

我国古代的牙科知识和相关产品,其实比现代科学文明的西方国家还要早出现几百年。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老祖宗们其实也十分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口腔卫生方面。现代人对古人「不洁」的认知是有误解的。

结语

通过上文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个人卫生和身体清洁的重视,绝不亚于现代人。只是他们面临的环境和条件所限,洗澡的频率难免较低。但是古人聪明勤奋的脑袋从未停止过思考如何更好地清洁身体。他们发明创造了种种天然的清洗用具,想方设法地解决清洗问题。这其中体现的智慧同样令人钦佩。

古人也非常注重口腔卫生,从最初简陋的盐水漱口,到后世牙刷、牙粉的出现,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甚至在某些方面,中国古代的文明程度还领先于西方国家。

所以,我们不应因为古人洗澡频率低就妄下判断,贴上「不洁」的标签。相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古人文明智慧的独特之处,继承和发扬光大先人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