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8年豫东战役胜利,此战之后,毛主席为何说我们「爬过了坡」?

2024-07-21历史

1948年7月7日,经过20多个昼夜的奋战,华野取得了豫东战役的胜利。

这一战收获颇丰,我军歼灭了区寿年兵团主力等9.4万人,并活捉区寿年,敌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并痛击黄百韬兵团。

这是我军历史上一次经典的运动战,粟裕将军两度改变策略,吓得国军直冒冷汗。

多年后,将军忆起此战,他称其为自己军旅生涯中,最为复杂、艰辛的一战。

此后两个多月,毛主席曾在西柏坡讲过一句话,他把解放战争比作爬山,豫东战役以后,解放军就已经「爬过了山坡」。

如主席所言,此战之前,三支大军会战中原,却始终找不到机会打歼灭战。

而就在那时,粟裕将军大胆建议在中原打一场歼灭战。

那么他是如何改变策略,痛击敌军,这一战又为何被称为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大胆建议

1947年7月,三路大军汇聚中原,刘邓、陈谢、陈粟等人,完成了在中原开辟解放区的重要任务。

那个时候,虽然解放军在当地已经占有了一定的优势,但国军仍具有充足的兵力和优良的装备。

再加上身处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处境困难,另外两支大军都难以找到打歼灭战,改变战场局势的机会。

就在那时,粟裕将军胆大心细,他对中原的未来局势进行了思考。

1948年1月22日,他向中央军委,还有刘邓大军发出了电报,提出了自己对后面战役的构想和建议。

他认为,现在的战场局势虽然已经发生了改变,敌人从进攻转向了全面防御。

这是好事,但他们并没有死心,在防御之外还能够进行一些进攻。

就比如江北地区我军与敌人正处在拉锯战中,实际上,这种情况对于我军来说,是打运动战的绝佳机会。

然而,新开辟的解放区还没有站稳脚跟,群众工作还没有做好,而敌人也避免正面冲突,时常进行骚扰。

要集中兵力来打,不太现实,因为敌人有较为优良的运输条件,机动性很强。

而我军缺乏固定的补给和运输,所以他的建议是,三军能够选定一个时间,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此彻底消灭一路敌人。

只要周边的友邻部队能够及时协同作战,那么这个战术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实际上,这就是粟裕将军打运动战的一个思路。他希望三路大军能够互相打一个配合,在中原打一场歼灭战。

在电报的最后,他说这只是他个人的建议,是否能够实行,还望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裁定。

恰好,那个时候毛主席十分关注中原战局,正计划当地的战斗部署,还叫了陈毅将军,汇报了华野的情况。

当毛主席等领导同志接到粟将军的电报,他认真阅读了一番。

但一开始,他并没有同意将军的建议,而是后来回复了将军一封电报。

电报中说,他们计划出了三个方案,给到了具体的渡江时间,还有其中的利害,希望他思考后能选定一个。

将军看完三个方案后再回电报,他认为可以在渡江南进的情况下,在中原寻找机会歼敌,重点打击敌方的机动兵。

这样一来能够快速推进解放战场中,军政上的局势进展。

毛主席思考再三,同意了粟裕将军的渡江方案。

此番讨论之后,陈毅将军带着毛主席亲手写下的文书,返回指挥部,宣布了组建东南野战军的决定。

他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将军被任命为副司令,与此同时,他还兼任东南野战军一兵团司令、政委两个职务。

这个兵团由华野的1、4、6纵队组成,纪律严明作战强悍,而这也成了准备豫东战役的前奏。

在这之后,粟裕将军又一次大胆提出了一个请求,并写下了长达3000字的电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东南野战军组建完成后,自1948年2月下旬,他就带着一兵团还有两广纵队和特种兵纵队进行整训。

为后面的渡江战役做准备工作,将军花费了很多心血,军政方面两手抓。

后来,张震将军评价说,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渡江的命令下来了。

在整训过程中,将军也没有停止对渡江作战的思考。

关于渡江作战,他很有经验,1944年他就曾带着新四军渡江南下作战,打了将近1年他才返回苏北。

那个时候,他们缺乏后方的支援,打得十分艰难。因此,他深知没有后方支援的苦楚。

思来想去,他认为眼下还不是渡江的好时机。两个月后他向陈毅将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将军也非常同意,还鼓励他向中央和刘邓二人汇报自己的建议。

同样地,在刘邓两位首长那里,他的建议也得到了肯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才洋洋洒洒写了3000字电报,分部分陈述了他建议延迟渡江的原因。

这封电报分为8个部分,陈述了他们在新区活动的情况,还回忆了在天目山等地的艰难情形。

他再三强调这是他个人不成熟的建议,希望中央能够予以批评和指示。

不久,毛主席等领导同志便发回了电报,请他们到平山来开会讨论。

足以见得,主席对中原地区的重视和谨慎。

会后,中央采纳了他的一部分建议,决定在中原黄淮地区打一场歼灭战。

后来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那场会议让他深受感动,中央这样结合实际,重视前线指挥员的工作作风,很有教育意义。

这样一来,豫东战役才算做足了准备,一切蓄势待发。

那么在战场上,将军又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指挥艺术的?

指挥艺术

在豫东战役中,战士们解放了开封,这也是我军在关内解放的第一座省城,意义重大。

此战可分为三个阶段,并不轻松,我军战士首要面对的是敌整编第五军。

此军为国军五大战主力之一,是老蒋常打的一张先锋王牌,面对劲敌,粟裕将军和战士们如何周旋?

整编第五军狡猾异常,他们经常打「滑头仗」,很少吃败仗,是一支十足的骄兵。

华野部队中,大家都十分痛恨这一支部队,因此首先歼灭这支部队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

在将军这边,他认为如果能率先灭掉这一支王牌部队,也就等于砍掉了老蒋的一只胳膊。

但问题也来了,假如他们作战受挫又该如何应对?

他左思右想,认为不能如此冒进,还需等待一个确切的时机。

于是,他将「先打开封,后打援军」这一方案作为备案。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向中央上报,他笑着说:「此前我已经提出了暂不渡江的建议,我总不能每次都不同意中央的意见吧?」

针对这支王牌军,我军决定先把这条鱼引到南边,减轻压力。

1948年5月30日,粟将军带着他的一兵团南渡黄河。

这个时候,当局才反应过来他们要攻打徐州,连忙发电报要第五军返回北方堵截。

这样一来,这条大鱼又转向了北方。

这与将军原本计划的南北夹击有所出入,形成不了歼灭这支王牌军队的战机,但攻破开封的条件已经形成。

到那时,他才将自己的备用方案拿了出来。

这年6月17日毛主席回复电报同意了他的方案,还特别是说情况紧张时,可以自行决定,不需要请示,可见毛主席对粟裕将军的信任。

开封当地有3万守军,人数众多,然而他们的内部并不团结。

并且,所有的援军都在百里之外,他们相当于孤军奋战。

但如果开封丢了,势必会令老蒋颜面尽失,因此他亲自坐飞机指挥作战。

然而这个时候已经迟了,急匆匆赶来的援军被我军各路全部拦截,陈唐兵团一举拿下了开封。

解放开封一事在南京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老蒋气得要追究责任,要杀人,国防部的几名长官都互相推诿,谁也不敢承担责任。

老蒋丢了面子,坚持要派援军5天内必须拿回开封,因此不久后,又爆发了雎杞战役。

邱清泉、区寿年向开封袭来,他们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虽然区兵团的兵力比邱兵团弱,但那并不是正面发生冲突的好时机。

就在这紧要关头,粟将军立刻再度变换策略,毅然放弃开封。

他决定直接打援军,拦截邱清泉兵团,先剿灭区寿年的部队。

邱兵团狡猾异常,但也盲目自大,看解放军已经撤走,便洋洋得意,长驱直入占领了开封,随后转而追击陈唐兵团南下。

殊不知,他们已经中了粟将军布下的一盘大棋。

区寿年很有自知之明,他见解放军南下后,一直在雎杞地区徘徊不前。

1948年6月27日晚,就在区兵团尚未站稳脚跟时,粟将军立即下令对其展开合围。

此事叫老蒋得知后,他气急败坏,立即打电话给整编第五军参谋长,要求邱清泉必须支援区寿年,不然就要杀他的头。

而邱只想隔岸观火,最后还是在参谋长的诚恳建议下,拖了一天,才发起总攻,但他也只是意思一下并没有动真格。

打到6月30日,华野已经顺利包围区兵团,这一成果也使毛主席改变了打歼灭战的谨慎意见。

7月2日,在总攻中,战士们抓住了逃跑的区寿年、沈澄年等国军高级长官。

这两次策略变动令国军大吃一惊,胆寒不已,但这还不是结束,粟裕将军又将目光投向了远处黄百韬兵团。

大决战前的演习

在粟裕将军的回忆中,他对豫东战役印象深刻。

这一战是他军旅生涯中重要的一战,也是他打得相当艰辛和复杂的一战,在重创黄百韬兵团上,他花了很大的力气。

1948年7月2日,就在我军俘获区寿年后不久,将军急调东南野战队第一兵团和两广纵队尽快向东转移,歼灭黄百韬部队。

虽然老蒋看邱清泉兵团行动迟缓,再派了整编25师支援,但他们只要能在当晚完成包围,速战速决,定能取得巨大的成果。

战斗持续了4天。那时战士们已经足足歼灭了整编25师3个团,直接将黄兵团逼迫到了帝丘店附近。

黄百韬认为自己到了穷途末路,向部下下了死令,要做好破坏重要武器和战车的准备。

只要解放军冲进来了,什么都不许留下。

他还对自己的部下说他们还年轻,要他们先逃不要管他。

自己不能走,也不能当俘虏,只能以死投报老蒋的知遇之恩。

然而黄百韬并未求得一死,他活了下来,就在国军援军各路抵达时,粟将军已经向中央报告,决定7月6日晚撤出战斗。

这一下黄摇身一变,成为当局眼中的勇将,此战还被吹嘘为「大捷」。

而实际上,这一战于解放军而言,才是真正的大获全胜。

在粟将军的回忆中,国军无法再进行追击。

这一仗,他们把黄兵团打得愁眉苦脸,还使邱清泉兵团吃尽了苦头,所谓一箭双雕,当是如此。

此战后,黄和邱都不敢贸然行动,只是待在原地徘徊不前。

而解放军却在援军抵达的情况下,跳出了他们的包围圈,准时进入指定地点进行休整。

当敌军查明我军的休整地点时,实际上,战士们已经休整一周了,我军又恢复了战斗力,精神饱满。

就在豫东战役的两个月后,济南战役打响,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

豫东一战,国军方面大力吹嘘,实际是掩盖他们害怕的事实。

因为战士们歼灭了区寿年兵团,痛击黄百韬,并削弱了邱清泉。

这一战一共歼灭了敌军9.4万人,创下了解放战争中一次战役中,歼灭敌人的新纪录。

并且,还达到了此前中央提出的要求,华野必须在4到8个月内歼灭10万人。

可以说,粟裕将军为这份答卷写上了一份完美的答案,这也让他紧绷的精神暂时得以放松。

那么,这一战为何被称为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呢?

除了对敌人各大主力的削弱和痛击以外,暂不渡江的建议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因为粟将军的这一条建议,是在肯定中央渡江南进的建议下提出的。

推迟渡江并不是不向南进了,而是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往下打。

此战结束后不久,这个影响还暂不能看出来,但实际上它加速了解放战争南线胜利的进程。

豫东战役以后,中央再一次进行了部署调整,粟裕将军将带领他的兵团继续向南前进。

而将军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战役,便是意义重大的济南、淮海两个战役,某种程度上,豫东战役是大决战前的一场「演习」。

因此豫东战役被称为重要的转折点,是十分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