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重庆之行危机四伏,毛主席:我准备好了坐班房

2024-01-03历史

「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向毛主席发电,邀请主席到重庆商谈抗战后的和平建设工作。此时,蒋介石的个人威望在国内已经上升到了无人能及的顶峰,正意气风发,加之国共两党的历史过往和现今的力量悬殊,因此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人都自信地以为作为一党一军领袖的毛泽东主席不会前去赴会。

然而,就在蒋介石第三封电报发出后的第三天,毛主席做了个许多人都反对和蒋介石惊讶的决定——要到重庆去,「坐班房也不怕」!

这样一来,被毛主席反将了一军,主动权正慢慢地丢失,蒋介石和一些人倒开始不知所措了。旋即,重庆方面只能一面「热忱接待」延安来客,一面又消极谈判,尽量做出东道主的样子。

所幸的是,在40多天的重庆谈判里,尽管国共两党达成的【双十协定】最后没能发挥其历史作用,但毛主席、周恩来等平安离开重庆,最终没有吃上蒋介石的「班房」饭。

再度回顾这段历史,人们无法察觉之间,毛与蒋不知进行了多少次的「攻」与「守」。而在蒋的地盘里眼皮底下,在蒋的主动「攻」之下,毛居然「守」住了,且有时还化守为攻,不由得再度为毛捏一把冷汗。

蒋接二连三发出邀请,毛毅然赴会

日本投降前夕,国共两党和中国人民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国家和平建设还是爆发内战?这都亟待国共两党去解决。

因此,无数双眼睛在此时都不自觉地转移到蒋介石和毛主席两人的身上。

毛泽东与蒋介石

就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前夕,国共两党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不言而喻,他们都是为了应对新的中国社会矛盾和风云莫测的局势。

4月至6月,中共七大隆重召开,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一文,其中明确表示:要「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5月,国民党全国六大会议也随之召开。但是,在内部会议之上,蒋介石却给与会者传达了一个颇具火药味的会议基调——「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

会议过后,蒋介石还对与会的军队代表们表示,「共匪」与革命成败、国民安危乃至「大家各人」的生死,都息息相关,认为「共匪」非去除不可,否则不得安宁。

一个是向往和平,另一个是积极酝酿着国内战争,誓要将对方除之而后快,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之下,一场内战将不可避免得发生,至于什么时候发生?这里缺乏的只是时机和准备而已。而所谓的时机,就是把握好舆论主动权,赢得人民支持。

那么,如何把控舆论,在内战中掌握先决权和主动权呢?蒋介石甩出了一个烟雾弹。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蒋介石用电报给毛主席发去了邀请,希望主席能到重庆「共定大计」。三封电报均以全文的方式,在重庆的【中央日报】上刊登,尽显他蒋介石为求和平的「光明正大」和满满的诚意。

蒋介石

只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天大的「阳谋」,连【中央日报】的主笔陶希圣也公开道出玄机: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我们要制造空气,要假戏真做。

诚然,政治这东西在蒋介石的手上已经把玩得炉火纯青,他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不会去重庆「共商大计」很有把握。因此,他要制造舆论压力,要把握舆论主动权——如果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拒绝到重庆和谈,他们将会被扣上「蓄意发动内战」的帽子,成为历史罪人,到时可别怪他们国民党不客气。

在蒋介石和国民党方面的步步紧逼、咄咄逼人「邀请」下,毛主席不去重庆是不行了。因为,要化解蒋介石的这一个阳谋,主席必须给出答案,而去重庆无非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此行虽然可以化解蒋介石的阳谋,却也危机重重,不仅有「坐班房」(坐牢)的风险,甚至连个人的生命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

历史上,蒋介石就一直对阻碍自己的人或力量不客气,就算是曾经的把兄弟也会对他们下狠手,让人不得不防。

自1926年之后,先后被蒋介石软禁、扣押、拘禁人,可以用多如牛毛来概括。这些受到不好对待的人里,最著名的莫过于「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蒋介石的把兄弟、粤军主帅许崇智,蒋介石的政治对手、国民党元老之一胡汉民,蒋介石的把兄弟、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以及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叶挺,等等。

叶挺将军

李之龙、胡汉民、许崇智等人的身上,不仅能看到他们与蒋介石之间的个人恩怨,也能看出他们被关押之后所带来的重大历史影响。

比如,李之龙被拘禁、许崇智被排挤与监视,这都是「四·一二」事变和「中山舰」事件的必然结果。发生这些事后,蒋介石初步确立了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由此不难让人联想到,通过卑劣的手段,蒋介石在获取个人权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一些历史的发展。如果毛主席要到重庆去,他会不会遇到不好的事情?这使许多人感到担忧。

在劝诫毛主席慎重考虑的过程中,「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就曾非常诚恳地说:

「毛主席不要轻易出去,要防备蒋介石的流氓手段。」

贺龙也发来电报说:毛主席去重庆,是否有把握?

不仅我党,高度关注此事的其他爱国人士也焦急不已,柳亚子、张澜等都暗中观察着一切。

柳亚子

只不过,在革命前途、国家和平与人民利益面前,毛主席又怎么会将个人安危放在首位呢?他不怕蒋介石的阴谋诡计与卑劣手段。

8月26日,在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毛主席交出了底,郑重宣布:重庆「可以去」,且「必须去」,这「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为了消减大家的不安和排除困惑,主席随后幽默地说:

「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

处理和交代完党内外的事后,8月28日上午,在「和平将军」张治中和美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主席与周总理、王若飞等中共中央核心领导人一起踏上了前往重庆的飞机。

人们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急切地期盼的重庆谈判,就此拉开了序幕。

国民党消极谈判,毛泽东积极应对各种难题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28日下午3时37分,毛主席一行人乘坐的飞机稳稳地在重庆九龙坡机场降落,主席第1个走出机舱。

毛泽东抵达重庆

当等候多时的民主党派代表、社会各界名流等几百号人,看到头戴灰色考克帽、身穿中山装的毛主席向他们挥手致意时,纷纷惊讶不已,欢欣鼓舞。

刚下飞机,毛主席做了一个简短的演讲,表明出此行的目的和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

「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看到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人如此坦诚与向往和平,在场的各界名流和媒体友人都受到了感染,开始对谈判期待起来。非常多的人都已经依稀地联想到,通过这次谈判以后,国家将要实现和平建设,而不是走向内战。

周总理和毛主席

毛主席到达重庆的第3天,各界著名人士纷纷拜访了主席,柳亚子、傅斯年、张澜、章士钊等都露了脸,他们都不希望国家发生内战。

柳亚子尤其激动,异常钦佩毛主席为了和平、人民和国家的未来而到重庆的大仁大义之举,当场就给主席写了一首诗: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早在广州的时候,毛主席和柳亚子便以诗会友,成了知心朋友。「阔别羊城十九秋」后,这次,柳亚子对主席是非常有信心的,钦佩主席的同时,他还相信主席一定能够扭转乾坤,「一笑昆仑顶上头」,用伟大的人格去感化那些好战者,给国家带来和平。

不仅柳亚子等人,国外的友人也希望中国没有战事。

毛主席抵达重庆不久,霍华德·海曼、爱德华·贝尔、埃德尔曼·杰克这三位美国大兵就给主席送去了几条美国香烟,上面留有希望中国人民有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前途的便条。

几天后,三位大兵收到回应:主席已经收了他们的礼物,想要邀请他们到设在化龙桥红岩村13号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做客。

然而,尽管主席和各方面的人士都希望迎来和平,但作为领袖,毛主席自己是相当清楚时局的,他对谈判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

红岩村13号八路居驻渝办事处

同样抱有这一看法的,还有一直在国共两党之间「跑腿」的张治中。重庆谈判出现之前,张治中就曾把自己闷在家里,深感「国内问题仍然是危机四伏」,这次毛主席与蒋介石是否谈成?他的心里没有底。

实际上,从蒋介石和国民党方面的态度和做法来看,这一次谈判就已经注定了将会有一个失败的结果,不可能达到各方面人员的期望。

一是始料未及毛主席会那么爽快地答应来到重庆,二是从来就没有把心思放在谈判桌上。因此,毛主席一行人到重庆的前几天里,蒋介石和国民党方面都还没有拿出一份可供谈判的方案来。

迫于无奈,中共不得不在9月3日拿出11项提要,以此来作为谈判的依据。在11项提要里,毛主席和我党首先承诺「实行三民主义」和「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拿出了最诚恳的态度。

可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却坚决不承认人民军队和人民解放区政权,让谈判陷入僵局。

商议是排除一切隔阂的重要手段。而就在这一亟待双方安静坐下来商讨的关键时期,蒋介石却接连地制造麻烦。

毛主席和蒋介石互相敬酒

9月10日,蒋介石不顾各方反对,暗中发动了「上党战役」,随后又发动「平汉战役(又称「邯郸战役」)」,皆被解放军挫败。

不甘于失败。9月17日,一面与毛主席在林园温馨地共进午餐,另一面,蒋介石下密令重印【剿匪手本】。

除此以外,借助美国的军舰与飞机,蒋介石将大批的部队运往华北、华东和东北等地区,积极备战。他的得力助手出色干将魏德迈对此高傲地炫耀,这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军队调动」。

9月20日,毛主席收到来自中共中央截获的情报——蒋介石给国军各战区发布密电:

「目前与奸党谈判……以拖延时间……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即以土匪清剿之。」

然而,手中握有王牌,蒋介石却接连打错牌,一系列的「攻」都被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给「守」住了。

愤恨之下,蒋介石撂下一切,在9月27日带着夫人宋美龄乘坐专机到西昌度假去了,让其他国民党人员来和毛主席等谈判。

就在抵达西昌的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毛泽东是「祸国殃民第一人」、「最大恶极之祸首」,等等。

蒋介石与宋美龄在渡假

10月5日,蒋介石又在日记中说:

「积极肃清内奸,根绝共匪,整顿内政,巩固统一为第一。」

事情再明显不过,邀请毛主席到重庆去进行谈判,蒋介石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纯是对民众和爱好和平者放的烟雾弹,「和谈」是假,积极备战才是真。

只不过,仅过一天之后,蒋介石就改变了「积极备战」的态度和看法,变得谨慎起来。10月6日,他在日记中说「对共问题郑重考虑」。

许多人认为,让蒋介石发生这一转变的,应该是毛主席的转「守」为「攻」产生了效果。

应对蒋介石一系列的小动作,毛主席坦然处之。整个重庆谈判期间,主席频繁地往返于林园、桂园、红岩村等地方,与各党派领导人、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外国使节等100多人会面,争取他们到爱好和平的阵营中来,把来到重庆之前说的「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都做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召开的时候,许多党派人士和社会名流之所以积极参与会议,都是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期做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毛主席在重庆参加社交活动

蒋介石一直把舆论和党朋的支持比喻为「天意」。看到各党派与社会人士都悄悄地倒向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一边,这不免让他警觉起来,由此才在专门做「反审」的日记中表示「对共问题郑重考虑」。

那么,蒋介石是怎么知道「天意」向着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呢?这还得从另一个攻与守的交锋说起。

被蒋介石派人监视,毛主席一个动作却让宪兵感动不已

毛主席的重庆之行,其实与当年刘邦奔赴鸿门宴没有多大差别,危机四伏,一切阴谋诡计都在「一团和气」的氛围之下暗流涌动,一不小心便可能身陷万劫不复。章士钊就曾在主席的手心上写8个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所以,无论是毛主席准备前往重庆,还是到达重庆的那40多天里,他的安全都成了我党与支持我党和爱好和平人士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其中,「和平将军」张治中较为用心。

张治中将军

8月28日,刚结束在机场的演讲,毛主席并没有上蒋介石早为他准备好的汽车,而是上了赫尔利的专用车。周总理、赫尔利和张治中对此心领神会,接着也跟了上去,同挤在一辆车里。

随后,为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的安危,张治中精挑细选,主动把自己租住的上清寺桂园让了出来,让其变为毛主席办公和会客的场所。

那是一栋西式砖木结构2层小楼,现位于重庆渝中区中山四路65号。接下来的40多天里,毛主席一直在这里办公。

有了办公地点,至于落脚的地方,毛主席则选择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毕竟,还是「自家的地方」安全。

然而,在蒋介石的地盘里、眼皮底下,他怎么能容许别人的一举一动不在自己的监控范围之内呢?不能对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进行控制,那蒋介石就控制住桂园。

以「安全保卫」为名,蒋介石将张治中安排在桂园中的亲信都排挤了出来,命令宪兵司令部派出一个特别警卫班进驻桂园。

桂园

这个警卫班的成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们无异于蒋介石的耳目和移动的摄像头。每一天,他们都以「工作日报」的形式,向老蒋汇报毛主席和其他到访者的一举一动。

后来,这一份报告被汇总为【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下称【动态】),其详细之程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在【动态】里,毛主席曾与中央大学卢教授进行谈话。卢教授的夫人很喜欢毛主席,与毛主席握手时,忍不住说「毛氏之风采,是可为一国之领袖」,这一句话都被非常详细地记了下来。

而这仅是冰山一角,比如在9月21日的报告中,【动态】对毛主席带着王若飞、王炳南等七人的出行都记载得相当详细:车牌号、过路段、时间段、停留处、返回时间等都精确到每分每秒。

有了这些监视内容,蒋介石当然能掌握毛主席的一举一动和各方面的动态。此后,他将这一系列的变化进行分析,用来作为对付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参考。

只不过,身处于龙潭虎穴中,主动权握在别人的手上,毛主席却没有被动应对,他积极地为将来的事做打算。信步闲庭、指挥若定,利用可以利用的每分每秒,主席亲密地接触了一些爱国人士和爱好和平者,为中国的和平默默付出。

至于主席的安全,则由周总理和「二龙一虎」(当时负责毛主席与周总理安全的龙飞虎、陈龙、颜太龙三人)来负责。周总理尤为用心。

龙飞虎与陈龙

毛主席外出,周总理同车陪同;毛主席进入房间,周总理率先亲自去做检查工作;毛主席要坐下来,周总理要先试一下凳子;有人向主席敬酒,周总理一一接过来喝了下去。

除此以外,周总理还对外下一条铁命令:毛主席住的房间必须要有人,外人不可随便进入主席的房间。正因为这样,张治中的孩子们才没有在桂园中见过主席,倒是经常与周总理碰面。

尽管安全工作做得如此严密,但毛主席依然坚持与人交往的一贯作风。他不仅和各界名流往来,对老蒋派来监督自己的宪兵,他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对待,与他们一一握手。

国民党宪兵队

据说,在和宪兵们交流的时候,有的人感动得泪流满面;有的人摇摇头,哽咽地说:毛公乃天下少有之伟人……

宪兵们之所以有如此反应,其实也和蒋介石有关。在相关的记录中,蒋介石一直高高在上,很少与人握手、交谈,就算是与他人亲近,那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蒋介石就曾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在老蒋看来,毛主席是「臣」,自己是「君」。毛主席的重庆之行不是为了和平建设中国的平等谈判,而是收到了自己的召唤,相当于古代「封疆大吏入朝拜见皇帝」。

一个是让人不得不敬而远之的人,另一个是与民为友、容易接近的人,当这两个人被人们进行对比的时候,许多人自然喜欢后者。所以,宪兵们才被毛主席的举动感动到了。

而不仅仅是负责监督毛主席的宪兵,一些不怎么支持毛主席与中国共产党的人,在感受到毛主席的伟大魅力之后,纷纷改变了看法,不再认为中国共产党是「青面獠牙的恶魔」。

安排毛主席在桂园办公的时候,张治中就曾对外调侃,让「孩子们看看中国共产党到底是不是青面獠牙的人」。

很显然,由于各种不好的渲染,许多人心目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已经出现了偏差,乃至于无中产生害怕之感,而毛主席到来以后,一切偏见正慢慢的得到改变。

毛主席在重庆

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桂园会客厅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闻名于世的【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到此结束。

虽然,后来老蒋发动了国内战争,【双十协定】被无情地撕毁了,重庆谈判由此化为泡沫,不再起作用,但毛主席的这次重庆之行却永远地载入了史册,正如柳亚子所说的那样——「云雷青史旧同舟」。

结语

在许多人都看好重庆谈判的情况下,作为一党领袖,毛主席清楚地认识到,老蒋和国民党方面「醉翁之意不在酒」,并没有将太多的心思放在谈判之上。所以,他对重庆和谈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望。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当时的看法是相当精确的,重庆谈判虽然有了圆满的结果,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只能认为是最后失败了。

而无论如何,无论身处何处,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份,为了国家和平和人民福祉,在和谈陷入冰点的时候,他没有停下来,一直出去做工作,最终给1949年的政协会议做出了贡献。毛主席不愧是一代伟人,相当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