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出现原发性失眠的原因是什么?中医使用针灸治疗有什么效果?

2023-12-26养生

原发性失眠具有睡眠启动和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且伴有日间功能损害等特点。

除了入睡困难,醒后难以入睡,甚者彻夜难眠等主要临床症状外, 还需排除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等引起的失眠。

长期失眠是对人们心理和身体的巨大考验,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社会安全事故的发生。 镇静催眠药物类治疗是目前为止临床治疗失眠的常规手段。

但患者对药物本身的长期依赖性和停用后的反弹效应, 以及部分不良反应的出现,类似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医疗、社会新问题。

针灸相对药物而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 展现出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优势。 对10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选取相对穴(内关与外关)为主进行针刺治疗。

每天一次,一周六次,对连续治疗一月后及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总有效率90%, 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均有所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法效果显著,且疗效持续稳定。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调神六穴和眠三针治疗。

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片,隔日一次,每周三次,连续治疗一月后比较发现,治疗组PSQI评分更低, 临床疗效治疗组(90%)高于对照组(70%),且P<0.05。

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组采用贺氏三通法,连续治疗一月后发现, 在客观指标睡眠动态监测中治疗组更能明显改善睡眠状态(P<0.05)。

在主观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 能更好地提高睡眠质量(P<0.05)。 将84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经验组穴「调神方」。

对照组采用经文献研究发现对失眠无治疗效果的组穴(臂臑、手三里、阳池、外关、风市、伏兔、梁丘),4周治疗结束后发现, 调神组穴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觉醒状态和睡眠质量(P<0.05)。

将原发性失眠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通元针法(百会、心俞、膈俞、天枢、气海、关元),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观察后发现两组在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疗效方面并无差异, 但是3月后随访结果显示通元针法在改善远期效果方面更优。

将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揿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25例用艾司唑仑,治疗30天后,发现观察组有效率(88%)大于对照组(80%), 观察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方面更具有优势(P<0.05)。

而且揿针联合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焦虑自评评分(SAS)和抑郁自评评分(SDS),调节心理状态。 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揿针联合推拿治疗的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0%, 艾司唑仑片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为70%(P<0.05),而且研究组PSQI各指标评分更低(P<0.05)。

将符合原发性失眠心肾不交证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行为认知教育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揿针疗法, 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

4周后观测匹兹堡睡眠指数和中医心肾不交证候评分, 观察组PSQI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

将7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 治疗组再进行穴位埋针(体穴心俞、神门、三阴交及耳穴神门、皮质下), 结果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更高(P<0.05)。

将8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采用涌泉穴位贴敷和足三里、三阴交、安眠穴联合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埋针。

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大于对照组86.05%, 治疗组治疗后的失眠严重指数与匹兹堡睡眠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去脱落数,治疗组35例采用高氏电项针疗法, 选取百会、四神聪、太阳、供血穴位, 治疗日上午接上2Hz疏波电针;

对照组34例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一月后及治疗后两月结果变化,两组的PSQI总评分无差异, 但治疗组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单项日间功能指标(P<0.05), 而且在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方面,治疗组更胜一筹(P<0.05)。

将6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调神养心针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耳穴电针(心、神门),以两周为一个观察期。

发现治疗组在每一个时间段的评分都相对更低(P<0.05),但两组的有效率相当(P>0.05)。 将治疗组30例以督脉头部为主穴用疏波电针治疗。

对照组30例选用体穴常规针刺治疗,每周三次, 治疗两月后发现在改善PSQI指标中的睡眠质量、入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睡眠障碍的评分, 电针治疗更优(P<0.05)。

其余两项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 用掷硬币法将9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 在认知行为教育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呼吸补泻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耳穴压豆治疗。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 呼吸补泻针法联合耳穴压豆对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可观的疗效。

将观察组35例采用耳穴揿针(心、脾、肾等),对照组用艾司唑仑片,治疗一月后发现, 观察组更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提高日间功能状态(P<0.05)。

采用先针刺头穴后耳穴压豆方法,治疗中老年失眠症32例, 嘱咐患者自行在三餐及睡前按压, 20天连续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7.5%。

将对照组46例采取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46例在此基础上于每日下午四点施加热敏灸(神门、神阙、三阴交、心俞、脾俞),连续治疗4周后发现, 热敏灸更能有效缓解心脾两虚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将艾灸组30例在太冲、丘墟穴交替使用热敏灸,对照组30例睡前服用艾司唑仑片,连续治疗15天后, 发现艾灸组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均优于艾司唑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7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双侧神门穴采用隔药饼(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打碎用醋调和而成), 观察组另加上三阴交和百会穴。

25次治疗后研究发现,本次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更优(P<0.05), 合理选穴施用灸法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

将治疗组40例采用神阙隔物灸,药物研磨成粉作为底物,艾灸20壮,对照组40例采用中成药治疗,经过20天治疗后发现, 治疗组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更有改善效果(P<0.05)。

选用随机单盲试验,对照组33例(服用艾司唑仑),治疗组34例(采用温针灸),比较PSQI评分及疗效, 治疗组(94%)优于对照组(79%),P<0.05。

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至阳穴联合阿普唑仑治疗, 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治疗3周后发现,施加温针灸联合干预的治疗组有效率达86.67%,高于单用西药组的73.33%(P<0.05)。

将对照组35例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35例另加神门、三阴交、心脾肝肾背俞穴位埋线,每两周为1个疗程, 结果发现治疗组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更佳(P<0.05)。

由于样本基数小,第1个疗程两者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另两个疗程PSQI评分较前下降(P<0.05)。 将70例心脾两虚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药物组给予枣仁安神胶囊配合归脾丸口服治疗,埋线组选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内关穴埋线治疗,10天一个疗程,观察一月, 发现两组在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PSQI和中医证候指标埋线组在各个疗程阶段皆优于药物组(P<0.05)。 将12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40例(采用颈胸脊柱区带针刀治疗法)、真针刺组41例(采用背部五脏俞穴常规针刺法)以及安慰针刺组41例。

经一月治疗后,三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发现对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改善, 针刀组和真针刺组对睡眠质量有改善;

组间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发现针刀治疗效果优于其余两组, 且针刀治疗总有效率90.00%优于真针刺组的63.41%和安慰针刺组的14.63%,P<0.05。

将8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百会、四神聪、太阳穴电针治疗,观察组选用用焦氏头针中的情感区、晕听区、足运感区以及血管舒缩区进行针刀头针疗法治疗。

三天一次,共治疗七次,依据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 此法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

将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浮针配中药组30例、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后, 发现浮针联合中药在改善PSQI各项指标方面优于另外两组(P<0.05)。

用腹针配合照海放血治疗48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治疗20次后, 患者总有效率为95.8%,PSQI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0.05)。

将对照组35例服用艾司唑仑片,观察组35例另加用激光针灸,观察两组连续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一月情况, 结果发现观察组疗效更好,改善睡眠质量, 降低失眠程度的能力优于单纯西药(P<0.05)。

将对照组45例服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和腹针,观察四周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指数和过度觉醒量表评分, 治疗组有效率达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

而且睡眠质量及过度觉醒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将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都是肝郁脾虚型,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片, 治疗组采用调气法针刺结合背俞穴艾柱灸法。

4周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 此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P<0.05)。

随机纳入观察组31例,采用针刺配合大椎、神阙艾盒灸治疗,对照组30例,选取口服地西泮方式常规治疗,4周1个疗程, 在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治疗更有效。

将6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观察组采用多针浅刺法结合通督调脊手法治疗,观察治疗结束及治疗后两周匹兹堡睡眠指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及临床疗效, 发现观察组方法更能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失眠严重程度,短期疗效更佳。

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头背部推拿及心理疏导,连续治疗30天后, 发现治疗组更能改善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疗效更好。

随机选取对照组25例口服艾司唑仑片,实验组25例用半夏泻心汤联合针刺,治疗一周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更优, 但嗜睡程度两组并无差异。

将90例肝脾不调型原发性失眠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针灸疗法,观察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针灸疗法, 两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两组治疗后PQ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效果更佳。 针灸在治疗原发性失眠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近五年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效果基本都在90%以上,且极少或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对西药无副作用及依赖性;

另外针灸治疗方式各种各样,体针、穴位埋线、针刀、电针、针刺综合疗法等供临床选择,除此还有耳穴压豆、揿针、艾灸等操作简单,便于患者长期自行使用, 更有利于针灸的推广和发展以及患者自身病情的巩固。

但是从查阅的资料中也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希望能提出一些思路以供参考,①研究中涉及的大多是主观评测指标,且评价方式单一,少有客观数据;

②中医证型分型研究少,且中医证候评分标准不统一,缺少权威评定标准;③随机对照研究的样本量少,增大了统计学中犯Ⅱ类错误的可能性,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大数据、多中心试验佐证;④对照组的选取多是西药,少有假针刺或安慰针刺,现有研究更关注针灸治疗的优势对比,缺乏对针灸本身特异性的研究;⑤大多数研究未安排远期随访或最长一月的随访期,缺乏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