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碎成50余片的紫砂壺重新「站起來」!他練成「金剛鉆」,專攬「瓷器活」

2024-07-16文化

即使是一份美麗的殘缺,

也會努力修復成「她」最初的模樣,

這大概就是「匠心」。

玉器瓷器,精美華貴,但又易碎,於是乎這世上便有了鋦瓷和金繕的技藝。經過手藝人的加工,破碎的玉鐲和瓷器基本恢復如初,雖然以後或許不會再佩戴或使用,但它們仍是值得珍視的藏品。戀舊之人,對心愛之物有著一種近乎固執的守候,即使是一份美麗的殘缺,也會努力修復成「她」最初的模樣,這大概就是「匠心」。本文來自山西太原鋦瓷手藝人管瑞泉的講述。

01

父子倆互相圓夢

從我的名字,管瑞泉,瑞雪、清泉,就能看出長輩們對我的殷殷期盼。我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姥爺是一位晚清秀才,一輩子都在從事教育工作。 受他們影響,我很早便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我最先接觸的是金石篆刻,那時不過六七歲的年紀,跟著稍微年長的鄰院大哥哥們去東華門玩耍。當時有處庭院,裏面陳設講究,擡頭木欄屏風,低頭青磚鋪地,而主人正襟坐在一張厚實的案台後,台面上擺放著各種印章石料。那時的我才跟桌子一般高,於是便趴在桌角,饒有興致地看著,那時我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麽、那些石頭是什麽,只知道這塊是紅的、那塊像磚色。

主人看我這麽小就對他手中的東西這麽感興趣,便有意點撥我,他問我話,我知道的就點頭,不知道的就搖頭,整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回家路上,我腦海裏一直回想著那個場景。

管瑞泉在工作台前 / 圖片來源:良友文摘報社全媒體編輯上官誌雄拍攝

回到家,我立即跑到煤堆處撿來一塊方磚,拍碎了,挑出一塊,開始在平房邊上水泥地上反復打磨,直到將不規則的磚塊磨成了四方形,這就是最初我心目中的「印石」。之後,我找來焊條,放到爐火裏面燒,燒紅後將其錘扁,再將其磨成印象中那個主人手中工具的樣子。

然後,我便拿著自己制造的工具在自己打磨出的四方形磚塊上一筆一筆刻下自己的名字……前後花了好幾天時間,我終於制作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塊名章。之後不論讀書還是寫字,我總揣著這塊名章和一盒印泥,時不時就要在紙頁上蓋下自己的名字。也就這麽著,我開始一點點了解這一行當,愛上了篆刻,進而愛上了老手藝。

高考完後,我應征去了部隊。部隊是一個大熔爐,在部隊的一些文藝創作,比如出板報,做展板,布置連隊的俱樂部、榮譽室,雕刻制作營區的警徽,我都是主創人員,算是把自己多年來的潛力都發掘出來了。

1987年,我復員回到太原,分配到太原鋼鐵公司工作,當過幾年企業公安,又長期從事基層管理和人力資源及職工培訓、黨建工作,2010年單位整合後,又幹了12年辦公室主任。那些年,工作十分忙碌,但只要一有空閑,我就會琢磨自己的興趣愛好。兒子4歲前,除了拼裝玩具外,我沒有給他買過其他玩具。喜歡什麽,我們爺倆就坐在地上自己做,坦克也好,飛機也罷,有木頭就用木頭,沒有就用別人家裝修剩下的一些邊角料。

管瑞泉制作的工藝品 / 圖片來源:良友文摘報社全媒體編輯上官誌雄拍攝

可以說,我成功地把兒子也帶進「坑裏」,他小時候,也在「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影響下被動學琴。有一天,我正在桌案前篆刻印章,他放下了手中的琴,伏在桌案一角看著我,神情和角度,與我當年一模一樣。我無意識地擡頭瞟了一眼,思緒一下子被拉回到自己六七歲的時候,內心頓起波瀾,心想,大概冥冥之中自有情緣吧。

在我的影響下,兒子也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來上大學、讀研、讀博,專業也與藝術相關。 他研二那年,突然對我說:爸,我想學鋦瓷。我問,什麽是鋦瓷?我只是從小見過老手藝人上門補甕修罐,但不知道那就叫鋦瓷。

於是,兒子給我科普了鋦瓷的相關知識,說自己一直喜歡傳統文化,現在雖然學歷很高了,但不能光說不練,想親手接觸和傳承非遺文化。我想了想說,你還在上學,先研究好學問,這個東西交給我,我先替你研究研究,等你畢業了再說。

可以說,我最初是在兒子的引導下接觸了鋦瓷,後來深入了解鋦瓷以後,我反而要感謝兒子給我的業余生活帶來如此值得熱愛的東西。

02

自己動手的樂趣

那時候,有人專門教授鋦瓷技藝,但學費很貴。我想,這門技藝屬於非遺傳承,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又事關兒子的心願,必須得自己琢磨才有樂趣。

於是,我尋找了許多相關資料研讀,又找了很多廉價瓷器反復上手實驗。剛開始經常失敗,比如一打眼就把瓷器打穿了,甚至在拼湊瓷器殘片時,還會割破手指。慢慢地,結合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以及一些資料內容,再加上自己對這門技藝的一些琢磨和理解,我的鋦瓷技藝得到了提高,而且透過感悟和理解,對金繕工藝也逐漸爐火純青,這樣一來算是漸漸入行了。

管瑞泉和他的作品 / 圖片來源:良友文摘報社全媒體編輯上官誌雄拍攝

這時候,我過去的許多愛好和工作經歷就體現出了價值。因為搞過篆刻,所以我對美工和修復細節拿捏得比較到位;因為當過警察,搞過刑偵,所以對如何翻模、拓印,我都駕輕就熟……所以我認為,行業與行業之間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壁壘,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借鑒的。 可能你當下認為無意義的事,會在將來變成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覺得,鋦瓷、金繕對殘缺器物完成修復的過程,往往涉及三重身份的轉換。一是「骨科大夫的整形」。瓷(玉)器碎了就等於骨折,你得透過整形,把它的「骨頭」復位,該在哪個地方打眼,在哪個地方釘釘子,得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康復大夫的後期康復理療」。當你對一件瓷(玉)器完成「整形」後,還要去給它做「美容」,要考慮如何才能讓修復後的瓷器更加美觀。第三點就是,要具備土建工程師的結構學知識。比如一件青花花瓶,交到你手上時已經缺失了一部份,想要修復它,首先得補缺,在殘缺位置打孔做結構,同時,得對翻模知識有所了解,才能盡量將它還原成最初的樣子。

管瑞泉用銅皮下角料做的錘紋蓋子 /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因為我是左撇子,所以在鋦瓷、金繕修復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很大的樂趣,就是自己動手做工具、改工具。有一次我去口腔醫院修牙,醫生問我,師傅,我發現你的關註點跟別人不太一樣。我挺好奇,問他哪裏不一樣。他說,一般給患者修牙,患者的關註點都在會不會疼,有的人甚至緊張到發抖。而你的關註點不在牙上,反而在工作台上面擺放的工具上。

醫生問我是幹什麽工作的,我說業余時間在做瓷(玉)器修復,他這才恍然大悟,說你做的工作比我們修牙還要細致。後來,我們成為了好朋友,經常聯系,從他修牙的工具上,我獲得了不少靈感,改進了不少鋦瓷、金繕所用的專門工具。

03

瓷器背後有情感

找我做鋦瓷、金繕修復的朋友和客戶,送來的往往都是頗有意義的老物件,每件殘缺物件的背後,都有著一段難以割舍的回憶。我有一個朋友,母親已經95歲了,80多年前出閣時,她的奶奶將兩個青花壇子作為陪嫁放在她的花轎裏,多少年一直視若珍寶。然而,打掃衛生時,朋友不小心把壇蓋打碎了。老太太眼中的失落令人心疼,晚輩很愧疚,問我能不能想辦法把蓋子補救一下。

這兩個壇子本身並不貴重,但對老人家來說意義非凡。 於是,我用上金繕工藝,認認真真地將碎片逐一整形,缺肉處補缺,在完成十幾道工序後圓滿修復。朋友把蓋子拿回去,蓋到壇體上,完美如初,老母親看後欣喜落淚。朋友彌補了遺憾,非要塞給我2000塊錢,我堅持沒要。

管瑞泉修復的玉鐲 /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因為用金繕技藝修復,往往會用到純金材料,價格擺在那裏。它和鋦瓷不一樣,鋦瓷只用買點指定型號的銅皮,然後用鉆頭打個眼,釘上就行了,但是這樣不夠美觀,跟蓋子背後承載的情感不匹配。所以,從那時起,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原則:老物件基本不用鋦瓷,因為那樣會造成二次傷害,而這種傷害往往是無法彌補的。

還有一個外地的朋友,也是透過網路聯系上我,說自己有個杯子,已經碎了20多年了,是他父親生前留下的一個紫砂杯。他是個有心人,把碎片一直裝在盒子裏保存起來。後來看到我的修復資訊,就聯系我。他說,這個東西只要能修好,要多少錢都可以,因為這是父親留給他最後的念想。 後來修復完以後,他請我吃了頓飯,飯桌上,他捧著修復好的紫砂杯反復打量,笑著笑著就潸然淚下。

最近一段時間,我又接了個大活。這是一位遠在千裏之外的貴州網友發起的活動,他有一個壺,碎成了50余片,非常慘烈。後來,大家在愛好者群裏提議,我們既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夜人,那就搞一個活動,讓這個壺重新「站起來」。後來,共有37個地市的愛好者報名參與,有貴州的、四川的、雲南的、廣東的、上海的、北京的…… 最後選了56個人,對應著我們國家的56個民族,一起接力把這把壺修好。

「粉碎性骨折」的貴妃壺 /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這把已然支離破碎的紫砂壺,我們將其命名為「眾摯」。 這次活動,我們將其命名為「眾摯易鋦」。 鋦瓷本就是一種以「聚、和」為本質的文化體現,此次活動,旨在彰顯手藝人對非遺傳統工藝的執著與堅守,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形式,向中國的非遺傳統手藝文化表達最深的敬意。我們堅信,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定能後繼有人,透過我們的努力,會讓更多的人了解並珍視非遺文化。

管瑞泉作為「眾摯易鋦」第一站進行交接 /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也參與了這個活動,大家覺得我辦事牢靠,又是圈裏的老大哥,於是決定讓我「打第一仗」。兩個月前,「眾摯」從1700多公裏的貴陽飛到了龍城太原,當時我只是對「它」略有耳聞卻未曾謀面。它芳齡幾何?出自何門?一切的一切都是柔紗遮面。當專人將它送到我手中的時候,感覺它還停留在奇怪的「嘩啦嘩啦」聲中。我閉門謝客,潛心研究,用兩周的時間,讓「眾摯」重新「站」了起來。

管瑞泉作為第一站修復人修復「粉碎性骨折」的貴妃壺 /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這是精細活,因為這個壺叫貴妃壺,最薄的地方不過0.6公釐,十分考驗修復者的手藝。 現在,「貴妃」再度出閣,將巡遊到全國37個地市,在56位業者手中,接力修復。

其間,又有一位湖北籍的朋友聯系我,說有一把具有很深厚意義的壺,壺蓋不慎打碎了,想拜托我修復。當我接到實物後發現,這個壺蓋不到5厘米,碎了14片,還有部份缺肉處,屬於掌中寶型壺具,我感覺這是個有故事的壺。後來湖北朋友告訴我,壺的主人是她的師父,一位修行多年、在宗教界享有盛名的得道老法師。碎片整形完成後,我將這個壺蓋的結構造型設計成「袈裟」,與主人共同修行。朋友收到後,轉交給師父,隨後向我轉達了這位得道高僧對我的謝意。

04

熱愛生活的姿態

其實,無論篆刻還是鋦瓷,都屬於孤獨的愛好。但是,我很喜歡達·芬奇說過的一句話:當愛好者和所愛好的物件結合為一體時,他就在那物件上得到安息;好比在哪裏放下重擔,就在哪裏得到安息。

所以,作為手藝人,必須學會跟自己和解,並且找到方法去排解寂寞。 在鋦瓷、金繕修復的間隙,我也不會閑著。我在家中的閣樓裏種了各種竹子和花,置身其中,曬曬太陽,喝杯茶,好不愜意。出門遛彎時,看到奇形怪狀的石頭,我也會撿回來,清洗、打磨、上油、拋光,然後找來顏料,把自己喜歡的小詩寫在上面。

這種成品,可以放在辦公桌或者書案上當鎮紙、擺件,別有一番趣味。上班的時候,我制作的這些擺件非常受同事喜愛,經常自己擺幾天就被同事「借」走。我也不惱,因為人家喜歡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嘛,而藝術的最大樂趣就在於此。

管瑞泉制作的鏤空汾酒青花酒瓶 / 圖片來源:良友文摘報社全媒體編輯上官誌雄拍攝

很多在別人眼中已經沒有價值的東西,在我眼中卻是制作工藝品最好的原材料。比如一個精美的茶葉罐,茶葉喝完了,可以把罐子口切掉,自己再配上一個蓋子,就算是一種器物;還有酒瓶,比如汾酒青花酒瓶,我把它鏤空了,也很精美。前幾年,我還在旅遊時撿回一塊崖柏樹根,自己做了根雕,再從網上買個達摩擺件,一件藝術品就又完工了。

這說明什麽,如果你想試著熱愛生活,必須先學會享受生活,必須要有熱愛生活的姿態。 另外,對於一項技藝或者愛好,會不會玩不重要,關鍵是你想不想玩。

這些傳統文化方面的愛好,最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前工作的時候,我再怎麽累,甚至在單位因為工作上的事跟別人發生爭執,發了脾氣或是憋了一肚子火,但只要轉身看見自己的這些「作品」,煩惱瞬間就煙消雲散。

工作的桌面上放著一塊石頭,我在上面刻了一個掉線的小蜘蛛,時刻提醒自己「知足常樂」,又暗喻工作中的自己,你離開了這張世俗的網,啥也不是。

有時候,業余時間無聊的時候,我會坐在桌前自己鼓搗些什麽。一個小葫蘆,一根大頭針,一邊聽京劇一邊刻,隨後拿起中性筆的筆芯,把裏面的油對著小葫蘆一吹,然後一擦一洗,筆芯裏吹出的油便浸入到葫蘆紋裏了,一件小葫蘆雕刻品便這樣完成了。

文字 | 許晨昊

編輯 | 黃敏

視訊 | 上官誌雄

監制 | 袁野

初審 | 許晨昊

復審 | 馬燕

終審 | 閆俊峰

  • 本文是「精良故事局」獨家原創作品,版權歸報社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 投稿給「精良故事局」融媒體平台, 投稿詳情點此獲取 。
  • 其它合作、建議、故事線索,歡迎於微信後台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