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水滸傳】中隱藏的五個科學知識

2023-12-04文化

通常認為【水滸傳】寫到史實、民俗比較多,考證的重點也多集中在官職、武器、飲食、法律,甚至貨幣、服飾這些方面,關於自然科學的研究還真是不多。

但其實作者(姑且認為是施耐庵)不僅擁有相當的歷史、軍事素養,而且還具備一定的醫學常識,下面列出了小說裏和科學有關的五個內容,即可見一斑。

魯大師鎮樓,郁郁堂本【水滸全傳】插圖

地理學:錢塘潮

第九十九回——

寺內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魯智深看,說道:

「這潮信日夜兩番來,並不違時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因不失信,為之潮信。」

錢塘潮是天時、地利結合而產生的自然奇觀。

從天時上看,每年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三天,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這幾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從地利上看,錢塘江口呈喇叭形,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裏,進入赭山一帶後迅速收窄到只有幾公裏,使得潮水只能後浪推前浪,一層疊一層,潮位差可達到九至十米。

上圖是今年艾寧觀潮節的潮汛時刻表,顯示大潮確實是「日夜兩番來」,而小說中魯智深圓寂的時間是農歷八月十五日,當天夜潮正出現在三更子時。

雖然艾寧鹽官與六和塔的地理位置略有差異,但因為河道變遷的關系,宋代的最大潮位點恰在六和塔附近。

法醫學:砷中毒的癥狀

第二十五回——

王婆道:

「他若問你討藥吃時,便把這砒霜調在心痛藥裏。待他一覺身動,你便把藥灌將下去,……他若毒藥轉時,必然腸胃迸斷,大叫一聲……他若毒藥發時,必然七竅內流血,口唇上有牙齒咬的痕跡。」

第二十六回——

何九叔道:

「見武大面皮紫黑,七竅內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齒痕,定是中毒身死。」

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一次性大量口服砒霜,會造成急性砷中毒,出現劇烈嘔吐、腹痛、咽喉灼燒、出血不止、抽搐等癥狀,甚至死亡。

之所以被選為常見的殺人毒藥,是因為砒霜無嗅無味,且易溶於水,隱蔽性很強。

在南宋宋慈所著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卷四中,這樣描述砒霜中毒者的癥狀——

砒霜、野葛毒,得一伏時,遍身發小皰,作青黑色,眼睛聳出,舌上生小刺皰綻出,口唇破裂,兩耳脹大,腹肚膨脹,糞門脹綻,十指甲青黑。

當然,王婆選擇下毒,主要還是因為西門慶就是開生藥鋪的,而砒霜是一味中藥,【本草綱目】中說它可以「蝕癰疽敗肉,枯痔,殺蟲"。

這一來甚至都免去了外出購買的麻煩。

附:清代砒霜殺人命案三則

清代的許梿在【洗冤集錄】及【無冤錄】、【平冤錄】等著作基礎上,編成了【洗冤錄詳義】,補充了宋慈的經驗,並且添加了當時的很多案件例項。

其一

山東省荷澤縣民婦張謝氏與王有通奸,砒霜毒親夫張僧致死。

原驗官開棺驗屍,口眼俱閉,牙白無血,肚腹、指尖骨微青,疑為屍身發變,據供,以「病死」詳報。

覆檢,牙根骨、心坎骨、十指尖骨俱黑色,其余骨殖俱黯黑色,委系受毒身死。

乾隆四十五年成案

其二

湖北省漢陽縣民姚徐氏與劉長通奸,用砒霜毒死親夫姚大。

訊明:將砒霜放入茶內,喫後,只叫心燒、腹痛,尚能飲食,越至十日,始發狂身死。

因系砒霜底子不甚酷烈,且原喫不多,是以發毒甚遲。

驗得唇紫胸青、骨黑黯色,實系受毒身死,見成案。

其三

直隸省安平縣民陸二梅與李從泰之妻紀氏通奸起意,商謀致死本夫。

將信毒(原註:砒石出信州玉山,有砒井,故亦名「信」)入面,做成「火燒」,李從泰取食一枚旋即毒發,越八日殞命。

乾隆五年成案

【洗冤錄詳義】卷三

由此看來,武大郎的故事代代重演,砒霜儼然是謀殺親夫的必備良藥~

工程學:船舶制造

第八十回,葉春獻「海鰍船」建造法——

(大海鰍船)兩邊置二十四部水車,船中可容數百人,每車用十二個人踏動。

外用竹笆遮護,可避箭矢。

船面上豎立弩樓,另造刬車擺布放於上。

如要進發,垛樓上一聲梆子響,二十四部水車,一齊用力踏動,其船如飛。

船造好之後是這樣——

前排箭洞,上列弩樓……左右排二十四部絞車……青布織成皂蓋,紫竹制作遮洋。

「海鰍船」的原型,是宋代的車船。

這種船始於唐代,但在南宋剿滅楊幺起義的過程中得到了巨大發展,官軍、農民軍兩邊都制造了大批車船投入戰鬥。

史載,車船上下三層,挾以車輪,船兩邊又有護車板,最大的車船長達三十余丈,有三十二部水車,可載上千人。

嶽珂所寫的【金佗粹編】卷六記載了祖父嶽飛征討楊幺的過程,其中描述車船的戰鬥情形——

舟以輪激水,疾駛如羽,左右前後俱置撞竿,官舟犯之輒破。

賊舟高大,賊矢石自上而下,而官軍仰面攻之,見其舟而不見其人。

不過,據侯會先生考證,所謂「海鰍船」應該是指在大型車船四周起護衛作用的尖底小船,又叫「鰍頭船」。【水滸】在描寫前代故事的時候,誤把兩種船弄混了。

附:南宋研制的各種新式戰船

飛虎戰船, 紹興二年(1132年)無為軍守將王彥恢創制。戰般旁設四輪、每輪八楫,以四人踏輪,船行神速,號稱「飛虎」。

多槳船, 乾道五年(1169年)水軍統制官馮湛綜合各種船型設計,船長八丈三尺,闊二丈,用槳42支,可載甲士200人。這是一種江海兩用綜合型槳船,便於涉淺、迎敵,船速迅捷。

馬船, 淳熙六年(1179年)馬定遠在江西造制造,船上暗裝女墻、輪槳,可以拆卸。平常作渡船以運軍馬,遇戰事猝起,則改裝為戰船以迎敵,為戰渡兩用船。

鐵壁鏵觜平面海鶻戰船, 嘉泰三年(1203年)南宋人秦世輔在池州建造,船長10丈,寬1.8丈,有10櫓。這艘戰船在船舷包裹著鐵甲,船首裝有形似鏵嘴的犀利鐵尖,用以在水戰中擊沈敵船。

無底船, 南宋襄陽守將張貴創制,戰船當中無底、兩舷有站板。宋元襄陽之戰中,他以「無底船」百余艘,中豎旗幟,軍士立於兩舷,誘敵接舷登舟,溺死許多元兵。

宋代【武經總要】中的「海鶻」戰船圖,因為成書在北宋,所繪的應該還是唐代的形制

應該說,就戰艦而言,南宋並非船不如人,但最終仍不免覆滅,那就是別的原因了。

醫療美容:美玉袪斑方

第七十二回——

看官聽說,宋江是個文面的人,如何去得京師?

原來卻得神醫安道全上山之後,卻把毒藥與他點去了。

後用好藥調治,起了紅疤;再要良金美玉,碾為細末,每日塗搽,自然消磨去了。

那醫書中說「美玉滅瘢」,正此意也。

宋代因為盛行刺青和黥刑(也就是常說的「刺配」),自然就誕生了各種消除紋身的方法。

歷史上,宋仁宗曾勸名將狄青把臉上的字袪除,可知當時的醫術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北宋的著名醫書【聖濟總錄】中還真記載了一個「真玉磨方」:

兩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則自滅。

這本【聖濟總錄】是太醫院在政和年間編纂的醫學全書。

當時宋徽宗詔示天下,征集民間醫方,匯同禦府所藏秘方,由聖濟殿禦醫整理編次,題名【政和聖濟總錄】,集宋代以前醫方之大成,共二百卷,輯方約2萬首,近200萬字。

只不過這部【聖濟總錄】成書不久,就遭遇「靖康之變」,書被帶往北方,南宋的人反而看不見了。

金大定年間出版過一次,現存最早的刊本,則是元大德年間,元成宗鐵穆耳指定重刊的。

醫學:癰疽的治療

第六十五回,安道全給宋江治病——

安道全先把艾焙引出毒氣,然後用藥,外使敷貼之餌,內用長托之劑。

五日之間,(宋江)漸漸皮膚紅白,肉體滋潤,飲食漸進。

不過十日,雖然瘡口未完,飲食復舊。

在攻打大名府的過程中,宋江得了癰疽之癥,張順專程到建康府請來神醫安道全。

這個以艾灸治療癰疽的方法,是古代醫家的首選療法。

明代著名外科醫家陳實功寫過一本【外科正宗】,第一卷即「癰疽門」,他在【總論第二】中明確提出:「癰疽發背怎生醫?不論陰陽先灸之。」

因為中醫認為,癰疽重證,是由於「熱毒之邪閉郁於內而不能外發所致」,用艾灸可以「拔引郁毒,通徹內外」,所以是治療「瘡科首節第一法也」。

這個療法在宋代就大行其道。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幅宋代著名畫家李唐的【灸艾圖】(又名村醫圖),所畫的內容正是一位鄉村郎中用艾灸為病人治療背上的毒瘡。

【灸艾圖】李唐 立軸 絹本設色 縱68.8厘米 橫58.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唐,在政和年間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宋徽宗的畫院,「靖康之難」時被擄往金國,後來冒死逃回,成南宋畫壇四大家之一。

他的這幅畫,可算是對安道全醫術最好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