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不會唱歌的是假風箏?一圖看懂南北風箏大不同

2024-04-06文化
原創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風箏制作技藝作為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代表計畫,雖然聽起來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南方與北方的風箏在造型、特點和制作工藝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風箏」一詞較早出現在明代陳沂的【詢芻錄】裏:「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顧名思義,能像古箏一樣鳴唱的紙鳶才叫「風箏」。那麽,一個紙做的物件該如何發出聲音呢?文 |Paella 圖| 四象設計部歷史上,風箏有不同的稱呼,南方稱鷂,北方稱鳶,故有「南鷂北鳶」之說。風箏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其中以北京、天津、濰坊、南通四大產地的風箏最具有代表性。而人們經常說的「南鷂北鳶」中的南鷂,往往指的就是南通板鷂風箏。這種風箏箏面上布滿大小不一的哨口,放飛時便能發出百哨齊鳴的天籟之聲。
我們今天最常看到的風箏,和北方曹氏風箏更為相似。圖中所描繪的沙燕風箏在北京話裏又叫「紮燕兒」或「沙燕兒」,是曹氏風箏的經典造型。在曹雪芹所生活的清朝,放風箏已然成為尋常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之一,形制、色彩、技藝都更為精致。在他的著作【紅樓夢】中,曾以大段篇幅描寫過大觀園眾人放風箏的場景:「花樣繁多,外形上有蝴蝶、魚、福字、燕子、鳳凰、螃蟹……放飛的技巧和講究就更多,什麽放晦氣、帶聲響、絞線……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在這春風拂面的人間四月天,沒有比帶上自己制作的風箏去踏青更愜意的事了。不如現在就動起手來,體驗制作不同特色風箏的樂趣。原標題:【不會唱歌的是假風箏?一圖看懂南北風箏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