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陳忠實透過【白鹿原】寫傳統中國,格局確比【創業史】等作品要大

2024-05-24文化

在陜西地區深厚悠久的歷史積澱與文化浸潤之中, 陜西作家們創作了大量令世 人驚嘆的優秀文學作品, 關中作家們卓越的文學成就背後自然也離不開深沈厚重的 關中文化的孕育和影響。

而陳忠實選擇以文學創作的方式來挖掘與展現自己出生成 長的那片關中地區的熱土, 也是其內心深處奔騰的關中文化精神表達的需要。陳忠 實從關中文化精神之中汲取了文學創作的力量, 又用文學創作來對關中文化精神進 行歷史的審視與文化的反思,正如那句「越是地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所言, 作者陳忠實在對關中地區歷史與過去的展現與揭示之中, 思索與探尋了我們 國家、民族與人類未來的發展復興之路。

關中地區民間文化書寫的成因

「我們考察文學家所接受的地理環境方面的影響, 是為了搞清楚文學作品的地 域特點和地域差異,從而搞清楚文學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透過對【白鹿原】的 作者陳忠實出生與生活的關中農村地區的天然氣候、地理、地形等自然環境, 以及 關中民間廣大民眾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心理觀念等社會文化進行梳理研究, 我 們可以進一步理解作者陳忠實在小說創作中所體現出的濃郁鮮明的關中地域性背 後的作家個體成長經歷的深刻影響。

作家個人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是無法脫離其所生 活的地理環境而單獨存在的, 因而透過對關中地區獨特文化的探究, 我們可以真正 理解【白鹿原】中民間文化書寫的主觀與客觀動因,對其的文學研究可以更加全面 和深入,也有利於我們從中發現和挖掘到更多深層和易被忽視的潛藏價值。

一、關中地區的自然環境

關中平原對陳忠實的深刻影響, 正如高密東北鄉之於莫言, 黃土高原之於路遙, 商州之於賈平凹, 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對於長期生活在其中的作家的文學創作活動 的影響既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持久的。

作家在這種特定的現實地理時空之中, 逐漸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時空, 用以承載自己的精神世界與思索, 從而也構建出了 自己的地理文化基因與文學世界。作家所創作的其文學世界中的作品從語言、人物、 環境再到情節、手法、主題, 都不可能脫離其所特定的地理環境。陳忠實便在其作 品【白鹿原】中,透過對自然物候、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生動豐富的描繪,展現了極其濃烈鮮明的關中地域性特征。

關中平原因為東有潼關, 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居四關之內, 故 稱關中,也因居於四關包圍之中而被稱為「關中盆地」,素來也有「八百裏秦川 」 之稱。

關中地區地勢險要, 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 易守難攻, 自古便有著「被山 帶河, 四塞以為固 」的說法, 張良在漢代就用「金城千裏 」來形容關中地區的地利, 並以此勸說劉邦在關中建都。關中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狀況都十分優越, 因而也 成為中國歷史上農業最發達和富庶的地區之一。同時它也有便捷的交通和堅固的山 河防禦,所以從西周起,有秦、西漢、隋、唐等 13 代王朝在關中平原中心建都, 持續了一千多年。

正是關中地區在地理環境上優越的地形和氣候條件, 以及中國封建時代的傳統 農業社會千年來所形成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態, 使得關中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相對較為優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物質生活的富足與地理環境的匱乏使得關中 地區人民逐漸形成了既豁達堅毅、淳樸穩重又故土難離、守舊封閉的性格與思想。

而陳忠實在【白鹿原】中建構的白鹿村,便是地處關中平原地區的一個典型的小農 經濟形態的傳統關中農村社會, 村民們在白鹿原上過著男耕女織、自然規律的生產 生活, 因而民眾們在心理觀念上也更加偏於封閉自滿的心態, 以至作為一族之長的 白嘉軒也始終信奉著「耕讀持家 」的準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構成 了關中平原地區的社會基礎結構形態, 而白鹿村上上下下的廣大民眾們也都自覺遵 守和自發維護著這樣的一種社會生產生活方式。

二、關中地區的社會文化

關中地區南倚秦嶺山脈, 渭河從中穿過, 自古以來便是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 風水寶地, 可謂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關中地區作為華夏文明的一大重要發源 地, 以及諸多漢唐等強盛的封建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 也孕育了較為成熟和森嚴的 封建社會結構體系下的傳統與秩序, 封建關系和宗法血緣制度、傳統文化與禮儀教 化都發展得較為成熟穩定。

北宋末年,作為「關學 」創始人的張載回到家鄉,開始潛心於對儒家文化的研 究與弘揚,其所開創並建立的「關學 」被譽為中國宋代理學四大學派之一。而張載 的弟子呂氏兄弟所制定和實施的【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其 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較為具體的行為準則, 更為現代鄉村自治奠定了理論與實踐 基礎, 對後世明清的鄉村治理模式影響極大。

正是歷代關學人的講學、實踐和【呂 氏鄉約】的推廣、傳播,關中廣大農村地區的民眾自出生開始,便受到了村規民約 直接的熏陶與影響, 關學精神也逐漸成為他們風土人情的重要組成, 從而使得關中儒學對關中地區的民俗風情產生了極為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不同地域空間的民眾會依據自己的自然與社會文化, 逐漸形成與當地環境相適 應的性格觀念、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 而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民間鄉土文化和社會風 俗也為該地的作家提供了豐富獨特的創作靈感與素材。關中文學的文學創作和文化活動, 以關中地區本土傳統文化的浸潤為根基, 以 當地農村和民間文化為中心, 以農民的生產生活實踐和風俗民情為原型內容,形成 了具有鮮明地域風格和濃厚鄉土色彩的文學特色。

因而陳忠實筆下創作的「白鹿原 」 不僅是指關中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地理特征, 或白、鹿兩姓子孫生息繁衍的家園與生 活之地, 更是一種歷史文明與民族精神上的文化象征, 寄托著作者深沈厚重的關於 民族、人類的精神思索與追尋。

陳忠實便是在【白鹿原】的創作中書寫了關中地區白鹿原上那片土地中的農村、 農民、農俗, 進而形成了鮮明濃郁的關中地區文化特色的地域風格。 1984 年賈平凹 便指出了秦地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勢必產生了以路遙為代表的陜北作家特色, 以 陳忠實為代表的關中作家特色,以王蓬為代表的陜南作家特色。 」而陳忠實創作 【白鹿原】時也在題記中寫道:「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其實便是對關 中地區關學精神文化基因的繼承與體現, 作者陳忠實試圖透過對中華民族文化之根 的思索與探尋,努力為傳統文化的落寞找到一條出路。

三、陳忠實的關中文化心理

陳忠實的出生、成長之地便是呂氏兄弟制定【呂氏鄉約】的藍田縣,這裏的村 民們從觀念、思想到行為、風俗,都早已深深地浸潤了關學精神和【呂氏鄉約】的 影子, 因而陳忠實自小便耳濡目染地受到了關中地區歷史傳統和民間文化的深刻影 響。陳忠實在高考落榜後, 先後從事的小學教師、基層管理、文化館副館長與文化 局副局長等多項工作, 其大體內容都和關中地區西安東郊的民間文化有著密切的聯 系。

作為一個在白鹿原上土生土長的關中百姓,陳忠實透過【白鹿原】展現了關中 地區具體鮮活而又豐富生動的具有地域和民間鄉土特色的民族文化傳統, 其中便蘊 含了關中地區白鹿原上廣大農村民眾真實生活的地域文化環境, 及其在生活中所積 澱的生存方式、民風民俗以及思想傳統、心理觀念等, 其所描繪的許多有代表性的 歷史文化事件,都是其從村中長輩的口耳相傳中得知的。

陳忠實曾對關中地區的封建傳統文化進行過鞭辟入裏又犀利透徹的剖析: 「封 建文化、封建文明與皇族貴妃們的胭脂水洗腳水一起排到宮墻外的土地上, 這塊土地既接受文明也容納汙濁。緩慢的歷史演進中, 封建思想文化封建道德衍化成為鄉 約族規家法民俗, 滲透到每一個鄉社每一個村莊每一個家族, 滲透進一代又一代平 民的血液,形成這一方地域上的人的特有文化心理結構」。陳忠實對【白鹿原】的 創作, 其實也是他對關中文化的此種理解, 借助文學作品形式的一種生動形象的載 體與再現。

20 世紀 80 年代文革之後「反思文學 」「尋根文學 」的創作潮流蔚然成風,逐 步泛化成為 80 年代一種普遍的文學精神, 這種精神對中國 90 年代長篇小說的創作 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也使得這期間創作的長篇小說在對中國民族歷史文化的反 思與追尋方面, 達到了一種新的深度與高度。與此同時,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湧起 和席卷, 中國的思想文化界也掀起了一系列文化浪潮的巨大變化, 西方文化的大量 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也迅速傳入中國, 對中國學術界的文學評論、文學研究以及文 學創作都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與影響。

其中尤其以拉丁美洲的文學爆炸傳入的大量優 秀文學作品與文學思潮,對中國 90 年代作家的文學觀與文學創作產生的影響最為 強烈和持續。陳忠實、莫言等中國作家都在立足家鄉土地的基礎之上, 又博采眾長 的吸收、借鑒西方與拉美文化所長, 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入嘗 試與探索。而陳忠實也正是在這種文學思潮之中, 對自己出生成長和生活工作過土 地的文化之根的追尋更加堅定了, 最後也終於創作完成了這部象征著關中地區傳統 文化挽歌的史詩巨著【白鹿原】。

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 陳忠實坦言自己「強烈地意識到一種壓迫……這時候, 文學信念開始形成, 新的創造欲望膨脹起來, 想在文學這個事業上形成屬於自己的、 應該不為人淡忘的東西, 也就是努力為自己在文學的領域裏占一席之地的想法強烈 了。」 之後陳忠實便在 1988 年將妻子和長輩安置在城裏,只身來到鄉下的祖屋, 開始潛心寫作, 立誌寫出一部可以讓自己死後「墊棺作枕 」的文學巨著, 【白鹿原】 也在其歷時六年嘔心瀝血地艱辛創作後終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