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6首端午節古詩詞,一起邂逅詩人筆下的端午節~

2024-06-08文化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習俗主要有劃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吃龍舟飯、食粽子、薰蒼朮、放紙鳶、系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等。

古往今來,描寫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的民俗,有「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的競渡,還有「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的哀思……

今天分享6首端午節古詩詞,一起邂逅詩人筆下的端午節~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日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

可笑汩羅空自浩浩蕩蕩,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這是文秀筆下的端午。這首詩透過描述端午的由來,感嘆浩渺的降雨也難以洗去屈原的冤屈,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愛國詩人的同情,也表達了昏君奸臣的鞭撻。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龍舟爭渡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載冤魂,忠烈的魂魄一去豈能回還?

國破身亡如今還留下什麽?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

張耒這首【和端午】淒清悲切、情意深沈。

這首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

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後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布滿河面。

你將那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發髻上。只祈願能與相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蘇軾這首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的祝賀。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節的時候,已經接近夏天的中間了,白天的時間漸漸變長了。

鹽和梅己經在鼎裏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傾倒。

這是古人就留下的習俗,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

靠著欄桿方知木槿長得茂盛,對著水才發覺蘆草真的很芳香。

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長久,各位大臣共保國家昌盛。

大家對國家的忠貞如果能始終如一,這種美德一定也會在後世子孫中傳揚。

李隆基這首詩以端午節為背景,透過描繪節日景象表達了人們對歷史和傳統的尊重、對自然景色的欣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顯示出節慶時人們歡樂祥和、團結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充滿了濃厚的節日氛圍。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裏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請贈我一枝艾草。

那些老朋友無法見到,新朋友也遠在萬裏之外。

我時刻懷著熾熱的報國心,但鬢發卻已經逐漸斑白。

我想要跟隨屈原的腳步,自沈於汨羅江中,卻隔著茫茫大海。

正值端午佳節,詩人卻因朋友都不在身邊而愈發感到孤獨。詩人滿懷熾熱的報國之心,卻遭人誣陷;本想以死明誌,但為了使南宋王朝東山再起,他最終選擇了和屈原不一樣的道路,表現出詩人忠於朝廷、秉持忠義的執著精神。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我剛剛從蓮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青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

我明知屈原不是沈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吊屈原呢?

湯顯祖的這首詩禁止競渡,別具一格。詩中主要描寫了端午節的習俗,面對賽龍舟的情景,想起了屈原。表達了自己對端午節賽龍舟時的想法,對勞苦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