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博物館裏一個造型奇特的物件,背後竟藏著古人對生活的講究

2023-12-29文化

2023年,老張在河南逛博物館,突然在一個外形奇特的紅色物件前瞪大眼睛:「這是啥?」他逛過不少博物館,可頭一回看到這玩意,張牙舞爪,像個大青蛙。

他猜了半天也沒猜出,誰料知道答案後驚嘆:「知道古人講究,沒想到古人這麽講究!」

老張喜歡傳統文化,每到一個地方,古建築必去,博物館必看,有的省市博物館他都看了好幾遍。

2023年,他又來到河南鄭州。之前聽說有個大信博物館群,一共有8個展館,規模龐大。

這次到鄭州,老張沒去省博物院,而直接去了大信。

在他眼裏,省市級博物館,按時間劃分,秦漢唐宋元明清,展品按一個時間段,放在一起。

這很像學校的大食堂,什麽風味都有,「大鍋燴」,勝在一個「全」。

可他現在更喜歡特色菜,小眾口味,私房菜,主打「角度新奇」。

而大信博物館群按主題分,廚房館、色彩、家居館、非洲館、明清家具館等,在他心裏,就是「新與奇」。

到了大信博物館,他看到明清家具館剛開放,便直接沖了進去。

老張看過很多古建築,都說中國家具和中國古建築一脈相承,是榫卯結構,可他在明清家具館裏,還是震驚了。

圈椅、八仙桌、羅漢床、各種箱櫃,分門別類,放置有序,一點不輸省市級大博物館,甚至在小領域裏,更專業。

他在展廳內不停地拍照,只覺眼睛不夠用。

突然,他看到一個造型奇怪的紅色物件,以前好像從來沒見過。

他趕忙走了過去,上下打量,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是啥。

他覺得自己去過的博物館不少,雖說有時走馬觀花,可數量擺在那。

他平時和朋友聊時,總能侃侃而談,說個一二。

可今天這東西,讓他一個勁兒地納悶:「到底幹啥用的?」

他的好奇心騰地上來,他掃了下文物說明,是個專業術語,一大串,看著燒腦,於是直接去找到工作人員,問個究竟。

一聽講解,老張恍然大悟,心想:「知道古人講究,沒想到竟比自己想的還講究。」

原來,這是古人掛帽子的「帽架」。

現代人收納帽子,簡單收納是掛在掛鉤上,搭在衣架上;講究點是放在衣櫃裏,一個個疊摞好,再講究些,拿專門防塵袋包起來。

這樣一比,古人就要講究多了。

古人非常重「冠」,那種官帽、禮帽都很大,需要好好存放。

即使掛帽子,也不能隨便糊弄,簡單草率,往哪一搭。

對於帽架,古時款式很多,皇宮裏更是當成藝術品來做。

有吊龍畫鳳,有鑲金戴銀,有精致玉器,不掛帽子時,擺在那也是個工藝品。

老張不住贊嘆,今天的有錢人買奢侈品,買大房子,而以前的有錢人,才真是叫低調奢華。

他們對生活的講究,是滲透在骨子裏的。

收納帽子的背後,透著古人對生活的態度——那就是不能馬虎。

大信博物館裏的帽架,全名「朱紅漆批麻灰五彩加描金帽架」,是明代的,距今五六百年了。

大漆工藝本身就是傳統手工藝,刷大漆的物件,相當於今人買個東西,看功能外,也要看顏值。

這頂帽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河南大信博物館看看。

館內主要展示的是明清家具,還有很多生活小物件。

古人智慧不只在工藝精湛的大器具上,不只在皇宮貴族的儀式用品中,也在生活的點滴。

古人遠比我們想象的更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