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常州老余說「立夏」

2024-05-05文化

菱溪散人/文

谷雨過後,太陽黃經四十五度位置時就是立夏。立夏就是春天夏續,見到夏季的意思,"立夏"也為早期"八節″之一。

二十四節氣解說立夏是"寬做萬物,使生長也",也有另解為春天的作物到了立夏時都已直立長大了。而古人認為天地陰陽主宰萬物,有"天不發陰萬物不生,地不發陽萬物不成"的說法。

立夏時也為盛陽之時,正是農作物"長"的好時機。然而陰陽之說認為陽極而陰生,盛陽之時並非表示全無陰氣。立夏第一候"螻蟈鳴″顯示了夜出的螻蟈,因為感到微弱的陰氣而鳴叫(螻蟈常州人稱為"土狗″的一種昆蟲)。

立夏第二候"蚯蚓出″,蚯蚓是一種陰曲而陽伸的動物,立夏盛陽正是蚯蚓伸出的時機。立夏第三候是"王瓜生″,王瓜就是【夏小正】中所述"王負″,又叫王菩,王瓜立夏開始生長,蔓爬在田澤墻垣之上,五月時開花蒂落結果,生的時侯是青綠色的,熟了變得赤紅,是名貴的中藥材。初夏時節王瓜蔓藤正快速攀爬生長,生機勃勃。

立夏時節,萬物生長迅速,新鮮果蔬紛紛上市,人們以先吃為快,俗稱"嘗鮮″。常州民諺雲:"立夏嘗三鮮″。其實,此時的新鮮可口食物何止"三鮮″?於是人們把"三鮮″擴充為"田裏三鮮″、"水中三鮮″、"樹上三鮮″。"田裏三鮮″是"莧菜、"蠶豆″、"麥穗頭″;"水中三鮮″是"鰣魚″、"海獅″、"白蝦"(另一說是"鰣魚、"刀魚″、"白蝦″);"樹上三鮮″是"櫻桃″、"青梅"、"香椿頭″(另一說是"櫻桃、"楊梅″、"枇杷")……細細推敲,加起來不下十幾種,真所謂"嘗得鮮是樣樣鮮″也! 同時,立夏節民間有吃煮雞蛋的食俗,現在市場上的"五香茶葉蛋"即來源於此。

"立夏節",歷史悠久,民俗源長。【禮記 .月令】記載,立夏前三日,太史竭告天子某日為立夏日,於是天子先齋戒,到立夏日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南郊七裏處迎候夏時。至明代,方才開始有"嘗鮮"之俗。並有宮廷啟冰賜百官之舉,以示禦暑之意。清代,立夏風俗更是豐富多彩,如祭神、嘗鮮(又叫"嘗新″)、秤人、烹新茶等等,至辛亥革命,"迎夏"習俗被廢除。

"立夏",常州城鄉民間還有許多特色俚俗,如用大秤稱人,俗謂受秤的人(特別是小孩)可不"疰夏″。"疰夏"是夏天暑熱人體不適,胃口不好,睡眠不佳之病癥。實際上"秤人″與"疰夏″並無關聯,但一年一度借此初夏時令秤一下身重,也是提醒人們夏天要註意身體健康,關心兒童茁壯成長,與"嘗鮮″之習俗相呼應,還有增加營養,提倡多吃新鮮食物,不失為一種科學的群眾性保健措施吧。

常州人還有"送夏″的習俗,女兒出嫁後的第一年的"立夏"節前,父母要置辦竹席、涼枕、扇子等夏令用品去探望女兒,稱為"送夏",也叫"辦夏″。附帶糕團、益母草等送女兒家。以示關愛女兒禦暑之意。

另外,常州農諺雲:"立夏三朝遍地鋤″。蓋因立夏以後,陽光充足,氣候宜人,作物茂長,農耕繁忙,遍地都要鋤田耕耘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立夏後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余忠良

2024年5月5日